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創新 跳出框框贏市場

  • 發佈時間:2016-05-09 06:3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孫潛彤  責任編輯:羅伯特

  瀋陽遠大集團在國內率先實行技術研發與主業分離,推行“創新資本化”、“個人終生受益”機制,創建遠大科技創業園。科研人員不僅享有技術出讓的版權收益,還和銷售業績掛鉤,每銷售一台創新産品,都按一定比例獲得提成。利益捆綁機制帶來科研多點開花,産業項目也隨之成果豐碩。

  一般企業的研發機構都是圍著主業轉,可這家企業偏不。瀋陽遠大集團是做玻璃幕墻出身,在建築幕墻領域還做到過世界第一。但是現在集團的研發機構和研發方向——治霾治水、現代農業、智慧機器人甚至生物晶片,跨度很大,許多創新之舉甚至完全與主業不挨邊。“為什麼要挨邊?”遠大集團董事長康寶華反問。“摸準市場脈搏的創新就是主業!”康寶華信心十足。

  2013年10月17日,瀋陽遠大集團在國內率先實行技術研發與主業分離,推行“創新資本化”、“個人終生受益”機制,由瀋陽各方出資創設的遠大科技創業園正式投入運營。遠大集團需要什麼技術,得向科技園預約購買。科研人員不僅享有技術出讓的版權收益,還和銷售業績掛鉤,每銷售一台創新産品,都按一定比例獲得提成。

  這個利益捆綁機制對於“海歸”韓旭來説簡直再好不過。留德博士後韓旭手中握有“感知機器人”項目,這項世界尖端技術填補了我國機器人在大型複雜曲面等高難度加工領域的空白。他和大連技術買方簽訂300萬元的技術授權合同,利潤竟高達200萬元,韓旭團隊按65%的“私有比例”能拿到130多萬元的分成。

  今年初,這款智慧機器人還在北京進行推介,引起航空航太界的廣泛關注。目前航空航太産品製造過程仍舊勞動密集、工序繁複,自動化生産能力不足已成為制約産業發展的瓶頸。而採用智慧感知機器人大大增強了生産柔性和産業競爭力。不斷中標之後,韓旭的智慧機器人團隊再獲創新成果獎勵500萬元。

  這裡沒有層層報批的組織構架,科研目標自己定,選什麼人自己定,什麼時候出成果自己定。不過,創新給你自由、給你政策,可就不管“飯”了。科研經費從此“斷奶”,科研人員直面市場自主創業。遠大科技創業園環境院院長李雄浩有一陣子很著急,技術人員憋在屋裏畫圖紙在行,跑客戶卻十分“犯怵”。他乾脆下令:所有人員必須勤跑市場多報銷差旅費,花錢少了我不幹!

  市場是檢驗成果的試金石。沒人想到做幕墻的技術人員搞起環保來也有一套。李雄浩最初向電廠推薦研發的除塵設備沒人看好。現在市場上的産品要麼是電除塵,要麼是布袋除塵。李雄浩研發的混合電袋除塵器是應對霧霾的全新産品。經過實戰考驗,李雄浩團隊的新産品將PM2.5降到了國內最低值,産品在市場上很受歡迎。

  清華大學博士鄭艷文帶領的電子研發團隊,把遠大集團帶入了核泵控制領域;與以色列合作的智慧噴灌農業技術,又把遠大集團的觸角引入了現代農業。只要站在産業前沿,符合國家需要,遠大集團就堅定推進。

  “較之國內10%左右的科技成果轉化率,科技創業園同時推進的近百項研發項目,平均轉化週期為12個月,技術成果轉化率達到了87%。”遠大科技創業園副總裁李向琦説,強大的引力吸引了700余名研發人員進駐園區,十幾個海外研發團隊加盟遠大。

  瀋陽市政府以股權投資44%的方式助力遠大科技創業園建設,從國家部委到地方政府對遠大集團的創新支援形成了強大合力。遠大科技創業園的回報是,有償為集團公司提供技術研發的同時,也為遼寧乃至全國各行業企業提供技術服務,搭建開放性的科技研發合作平臺。(經濟日報記者 孫潛彤)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