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發展活力哪來

  • 發佈時間:2016-05-06 03:31:1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許紅洲 齊 慧 武自然 亢 舒

  壓題圖為天津海河津灣廣場。

  張 磊攝

  “十二五”期間,天津GDP年均增長12.4%。2015年,天津全市生産總值達16538億元,每人平均GDP超過1.7萬美元。今年一季度,全市GDP實現同比增長9.1%,經濟運作持續向好。

  天津的活力來自哪?這得益於新的發展定位和歷史機遇。京津冀協同發展、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一帶一路”建設、濱海新區開發開放——五大國家戰略的疊加,讓天津這座老工商業城市重新煥發活力、釋放潛能。

  活力也得益於天津多措並舉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力打好“組合拳”,堅持創新驅動,加快轉方式調結構,積極培育發展新動能,著力改造提升傳統産業,使得經濟結構顯著優化。

  大項目引領經濟轉型

  抓好優質大項目是天津經濟實現快速發展的“殺手锏”之一。

  “根據國家對天津的新定位,天津正在著力打造‘一基地三區’,即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改革開放先行區。要建成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必須有一批重大項目支撐。”天津市發改委綜合處處長許穎悟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説。

  近年來,天津堅定不移地抓大項目好項目,重點圍繞裝備製造、航空航太、資訊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等先進製造業和金融、物流、科技研發等現代服務業,做好各項服務,推動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早見效。

  大飛機如今已是天津的一張“名片”,航空産業年産值達700多億元。天津航空産業的迅速成長受益於2006年與法國空客合作的大項目落地。“到今年3月31日,為期10年的空客天津A320一期項目圓滿結束,累計交付265架飛機。從4月1日開始,已進入二期項目。”天津港保稅區航空産業支援中心副主任楊林告訴記者,為響應天津建成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空客天津二期項目增加了許多重要內容。

  比如,正在建設中的空客天津A330寬體飛機完成和交付中心,預計2017年9月交付首架天津産A330飛機。屆時,天津將成為全球第四個可以同時生産單通道和雙通道飛機的城市。“天津乃至中國航空産業的地位正在改寫,必將影響世界航空産業的發展格局。”楊林説。

  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的車間裏,生産線正在滿負荷生産。“今年3月份,‘新一線’正式啟動,這是日本豐田在海外最先進的生産線。”公司總經理辦公室主任韓長仲介紹説,為了讓新生産線落地於此,天津市委、市政府做了很多工作,讓外資堅定了對中國市場和天津投資環境的信心。

  天津發改委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圍繞製造業、基礎設施、服務業等領域,天津總投資5000萬元以上新開工大項目達到603個,投資總規模超過3000億元。這些重大優質項目為經濟發展增添了新動能,對經濟拉動作用明顯。

  小巨人撐起“半邊天”

  大項目是天津經濟轉型升級的有力支撐,“小巨人”同樣功不可沒。這裡的小巨人指的是主營業務收入過億元的科技型中小企業。

  “科技型中小企業是最具活力、最具潛力、最具成長性的創新群體。2010年天津啟動小巨人戰略,市委、市政府把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作為‘十二五’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提升創新能力的關鍵舉措。”天津市科委副主任齊中波説。

  在政府的政策引導和服務支援下,天津科技型中小企業形成“鋪天蓋地”的發展態勢,一大批“頂天立地”的科技小巨人如雨後春筍般迅速成長。如今,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達到7.2萬家、小巨人企業3400家,總産值已佔到全市工業的“半壁江山”,成為天津經濟發展的生力軍。

  小企業成就大事業,小巨人展現大作為。“特別是去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科技型中小企業為提高天津科技創新能力、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齊中波説。

  記者走進位於天津濱海高新區的天津凱發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一組組用於高鐵、地鐵站的供電綜合自動化系統正在組裝調試中。“我們專注于軌道交通自動化領域,目前已擁有144項著作權,7項科技成果被鑒定為國際先進或國內領先。”公司總經理王偉告訴記者。成立於2000年的凱發電氣是天津首批小巨人企業,總人數540人,平均年齡只有29歲。雖體量不大,但卻于去年全資收購了有125年曆史、在世界軌道交通行業中享有盛名的德國保富公司,使得公司業務規模迅速擴大,預計今年總資産將達到25億元。

  “十三五”時期,天津計劃每年投入50億元財政資金,通過實施領軍企業培育、高端人才引進培養、“小升高”、“小壯大”、並購重組、企業上市等六大工程,優化政府公共服務、技術平臺服務、科技金融服務和園區服務,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實現創新能力、企業規模、服務體系全面升級。

  天津的目標是,到2020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要達到10萬家,小巨人500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000家,工業小巨人企業産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比重達到55%,增加值率、成長性和稅收貢獻率高於全市平均水準。

  傳統産業力拓新空間

  “這是一款超級智慧自行車,在傳統自行車基礎上加入了‘頭機’和‘中控’,並嵌入了顯示屏和智慧模組。它可以根據心率、坡度等為騎行者提供最佳騎行設定,還可以通過手機實現防偷盜、運動音樂、數據監測等多種功能。”在天津靜海經濟開發區飛鴿車業發展有限公司車間,飛鴿車業總經理張金瑛向記者介紹説。

  眼前這款外形酷似俯衝老鷹的智慧自行車,是天津老牌企業飛鴿的新産品。去年8月剛一上市,預約量就達到49.8萬輛,供不應求。“新款智慧自行車的附加值成倍增長,飛鴿車業今年的産值預計比去年上漲一倍。”張金瑛説。

  “老産業必須研究市場新需求,研發生産適應消費升級的新産品。只有依託新技術加大産品創新,發展智慧製造,向柔性化、網路化、個性化轉變,傳統産業才能獲得新的發展。”飛鴿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文義説。

  作為老工業城市,天津傳統産業積澱深厚,轉型升級任務艱巨。“十二五”期間,天津加快存量調整,推動傳統産業企業轉型發展。這兩年鋼鐵行業産能過剩,鋼鐵企業也進入寒冬期。可在天津天鐵煉焦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保國正在忙碌著準備馬上要簽約的新項目。

  “我們自己有條鐵路線,利用自身優勢,正在準備與中國物流有限公司合作發展物流業務。”王保國説,這條鐵路線2015年實現純利潤540萬元。隨著物流量的逐年增加和企業轉型升級的需要,憑藉鄰近天津港的地理位置及鐵路場站、經營資質優勢,今年公司還將積極開展集裝箱運輸業務,主動搶佔鐵路集裝箱運輸中蘊藏的巨大商機。

  為了支援企業加快轉型發展,天津從2014年開始,針對“散、弱、低、粗、污”的中小企業,以企業整體效益提高50%以上、單位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15%為目標,實施“萬企轉型升級”三年行動計劃。

  “主要是通過改造提升、産業轉型、關停重組、載體升級等途徑。”天津市中小企業局科技創新服務處處長劉宏傑介紹説,計劃實施兩年來,一大批中小企業脫胎換骨、華麗轉身,發展品質和發展後勁明顯增強。

  “從已完成轉型升級的企業看,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比2013年增長32.84%;利稅總額比2013年增長45.21%。”劉宏傑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