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恐龍都是龐然大物嗎?

  • 發佈時間:2016-05-06 01:30:42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四川昭覺的古生物遺跡很多,特別是恐龍的足跡,想像一下在幾億年前,這些龐然大物在昭覺橫行,想想都讓人覺得激動。但是科學家最近的一項新發現恐怕要顛覆恐龍在人們心目中的“高大”形象了。

  近日,中美韓恐龍足跡考察隊的專家學者宣佈,他們在昭覺央摩祖鄉發現了一批世界最小的恐龍足跡,這種恐龍足跡被稱之為小龍足跡。常見的恐龍足跡長度約20或30釐米左右,但央摩祖鄉的小龍足跡卻只有2釐米左右,可算是世界上最袖珍、最珍稀的恐龍足跡。更有趣的是,小龍足跡單步(邁步)極大(約10倍于足跡長度),這表明留下足跡的恐龍可能有著很快的速度。根據測算,這批昭覺小龍足跡造跡者的速度最高可達22.5公里每小時,大約與我們的輕便電動摩托車的速度差不多。

  “在野外,這麼小的恐龍足跡不仔細辨認的話很可能就會錯過。這也意味著它們的造跡者的體長只有麻雀大小!” 青年古生物學者、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博士生邢立達説,“這大大顛覆了人們的傳統思維,恐龍並不都是龐然大物,據研究,這類小足跡的主人可能與某種毛茸茸的美頜龍類有密切的關係。”

  小龍足跡最初由國內學者于上世紀80年代發現于四川峨眉,但由於種種原因,這批足跡直到1995年底才得以論文中正式發表。論文一經發表便引起了國際恐龍學術界的注意,大家紛紛猜測,這批足跡可能是一類非常小的、吃草的鳥腳類恐龍留下來的。到了2002年7月,世界權威的恐龍足跡專家、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分校的馬丁·洛克利教授和中國地質調查局的學者在山東莒南又發現了同類足跡,不同的是,這批小龍足跡提供了新的資訊,它們保存得更好,有著尖銳的趾痕,這意味著它們是肉食性的,而不是原先認為的吃草小恐龍。此後不久,洛克利教授在南韓再次發現了這些奇特的足跡。

  雖然小龍足跡已經有數個足跡點,但是它們身上的謎團依然困擾著專家學者。比如,是哪一類恐龍留下的足跡?這些小恐龍足跡是成年恐龍還是剛出生不久的小恐龍留下來的呢?

  論文作者之一,國際古生物協會前任主席、英國布裏斯託大學教授邁克爾·本頓説:“此次昭覺的新發現,是小龍足跡在世界上的第四次,中國第三次出現。雖然不佔先機,但因為材料豐富,保存精美,給我們的研究帶來了新的方向”。

  “目前已知最小的、成年的非鳥獸腳類物種是近鳥龍,其他類似的物種如樹息龍、小盜龍和小馳龍,它們的體長都大於20釐米。而此次發現的小龍足跡,其造跡者的體長只有約12釐米,這對於非鳥獸腳類的體型範圍的更小值估算有重要意義。” 著名恐龍學家徐星研究員表示。

  此外,小龍足跡的再次發現還有深刻的古地理學意義,洛克利教授説:“在早白堊世,泛古陸分離,此時東亞的恐龍足跡動物群主要為細趾的小型獸腳類和多樣化的鳥腳類的足跡。而且,這些足跡顯示出較強的地區性,比如其中的小龍足跡,目前只出現在東亞,其他地方未曾見到,這可能與古地理因素有關。”

  (綜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