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從N1到M1,“小牛”走過創業“一年級”

  • 發佈時間:2016-05-05 01:30:2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4月27日,牛電科技登錄京東眾籌,在一些人認為資本已經進入“寒冬”的時候,這家剛剛創立滿一年的創業公司不僅再次融來了錢,發佈了自己的新産品,還二度玩起了眾籌——

  堵、擠、亂……這也許是大多數上班族每天通勤路上最深刻的體驗,更不用説交通早晚高峰帶來的空氣污染。近幾年,有錢的企業開始在做各種概念型的電動汽車,讓出行變得便捷,環保。抱著同樣的初衷,牛電科技卻執著于“兩個輪子”,他們的産品叫“小牛電動”。

  4月27日,牛電科技登錄京東眾籌。在一些人認為資本已經進入“寒冬”的時候,這家剛剛創立滿一年的創業公司不僅再次融來了錢,發佈了自己的新産品,還二度玩起了眾籌。如今,北京、廣州等地的市中心部分路段對電動車開始進行限制,在“禁電”陰雲籠罩下的牛電科技,仍然信心滿滿,立志做出電動車中的特斯拉。

  牛電科技到底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

  牛電科技是一家創新公司嗎?牛電科技首席運營官李彥認為,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我們是整合汽車的技術,用最新的理念科技,用自主研發的電池管理系統,讓出行更便捷、更環保。”

  比起創新公司,李彥説,牛電更像是一家設計公司。“我們用最好的設計師做出最好的設計讓我們的産品不僅更好看,而且更好騎。”同時,他認為,牛電還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網際網路是我們的基因,我們想用網際網路工具節約所有環節中的浪費,最終讓我們用戶的利益價值最大化。”

  “我們一直是一家出行公司,我們要致力於便捷環境的城市中短途出行。”李彥説。

  創業第一年“小牛”都做了些什麼

  “我們2015年發佈了一款小牛電動車N1,這款車大家應該不陌生吧?出行工具能夠做到線上購買、物流配送到家,覆蓋238個城市,我們是第一家。”李彥説,“我們還啟動了保養計劃,通過3000多個服務網點給用戶提供到店維修服務、到府維修服務和到店保養;除此之外,我們推出了‘牛油保’——提供人身意外保險、三者意外保險、整車偷盜保險,而這也讓我們得到了一個綽號,叫‘不怕丟的小牛’。”

  全新的2016,“小牛”還要做三件事,分別對應三個城市坐標。

  “第一,在上海,我們成立了創新實驗室,聚焦新品研發,圍繞著騎行的智慧出行研發周邊産品;第二,在北京總部我們的團隊從40人擴建到200人,用以聚焦于用戶交流、用戶體驗,我們想為用戶提供更貼心的服務。”李彥説,“第三,在常州,我們的生産基地也在擴建,從月産量2萬台擴建到月産量5萬台,希望讓更多的用戶體驗更多出行的美好。”

  是什麼讓他放棄寶馬來到“小牛”

  小米創始人雷軍曾説:“在創業的過程中,我用80%的時間用來招人。”可見一個合格團隊的重要性。小米初期的七位聯合創始人團隊強大,分別來自金山、谷歌研究院、微軟工程院、摩托羅拉北京研發中心等,都是知名技術公司出身的大牛級人物。

  牛電科技創始人團隊主要來自本田、frog design、華為、小米、樂視、艾默生、萬向科技等國內外頂尖科技公司。創始人李一男創業伊始的願望就是“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做點有趣的事”。就這樣,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人匯聚在一起,一面天馬行空的大膽想像,一面認真嚴謹地執著求索。

  團隊的精神打動了寶馬設計中心(中國)的設計總監劉傳凱,作為小牛電動M1系列産品的概念設計師,原本劉傳凱只是為M1操刀,不料他本人在電動車領域的處女作完成後,劉傳凱卻決定留在這個團隊。

  “劉傳凱在過去20年裏,將中西方的美學貫穿為一,做出過無數家喻戶曉的産品。我去上海跟他聊的時候,他説我很愛設計,一拍即合就開始了整個團隊的合作。”牛電科技創始人胡依林説。於是,劉傳凱從寶馬來到牛電,做起了牛電科技的設計副總裁。

  憑什麼讓年輕族群成為“鐵桿粉絲”

  繼3月23日宣佈A+輪3000萬美金融資後,牛電科技又在4月21日發佈了小牛電動M1。仔細觀察這款最高續航120公里、售價3299元起的新産品,顏值、科技、輕奢成為它的關鍵詞。

  去年4月底發佈的第一代小牛電動産品N1已擁有大批“鐵桿粉絲”,M1發佈會上,許多小牛電動N1使用者也來到了現場。一位N1用戶打開自己的手機,點開小牛電動的APP向記者展示:“我的車現在就停在‘798’裏,你在這裡就可以看到它的位置。現在還有56%的剩餘電量,足夠完成我本週上下班的全部里程。”

  牛電科技市場副總裁張一博表示,購買小牛電動車的用戶中80後最多,其次是70後和90後,目前小牛電動車鎖定目標購買人群就是年輕族群。“因為年輕族群能夠讓這個行業變得更有活力、更年輕。同時年輕人也喜歡嘗試新東西,追新求酷的精神也能夠讓産品更易被接受。”他説。

  “小牛”的大數據

  一起“騎”到火星去

  如今,小牛電動所有用戶累計騎行距離為5884萬公里。“大家對這個距離可能沒有感覺,我舉個例子,地球到火星的最近距離是5600萬公里,所以我們是不是送了一個人上火星了?”李彥説。

  “另外,平均每人累計騎行距離是1116公里。”李彥説,“目前我們的小牛電動車日累計里程是61.99萬公里,平均每人每天騎行11.76公里,這也驗證了小牛電動支援的更多的是中短途出行。”

  李彥還給出了第二組數據:“這5884萬公里出行累計的碳減排是13238噸,相當於52.9萬棵大樹一年吸收的碳排放。我們的用戶現在每天騎行大概12公里的情況下,相當於每人每年減少碳排放965千克。就是説,選擇小牛出行,每人每年多種4.83棵樹,就像是參加了5次植樹節。”

  “我們統計了一下我們所有用戶的騎行時間、騎行距離和他所在城市的交通堵塞情況,然後發現:由於騎行‘小牛’躲避交通堵塞,總共替我們用戶節省了38455天。”李彥説,“這是什麼概念呢?每人每年節省了67.33個小時,相當於多放了一個小長假,利用這些時間你可以多陪陪家人、朋友,多享受一下生活的美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