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日本應以行動展現對華誠意

  • 發佈時間:2016-05-02 07:25: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本外相岸田文雄近日訪華,這是2012年底安倍內閣成立以來日本外相首次訪華,也是2011年11月以來日本外相首次正式訪華。過去幾年,中日關係走了很長一段彎路。鄰國外長相隔多年遲遲不能實現互訪,是兩國關係不正常的反映。而岸田此次主動來訪體現了日本對改善中日關係作出努力的一種嘗試;中方認真對待其來訪,也展示出中國對改善兩國關係抱有期待。

  實事求是地説,過去1年多,中日關係出現了改善勢頭,在國際場合進行過幾次高層接觸,兩國在一些領域的對話磋商已經恢復。但這一勢頭還算不上強勁,基礎依然十分脆弱。中日關係的不正常狀態完全是由日本一手造成的,要結束這種不正常狀態,日本只是一再表達願望還遠遠不夠,至關緊要的是以實際行動展現誠意。

  王毅外長在與岸田會談時,就改善中日關係提出4點希望和要求。這些希望與要求構成了中方今後觀察和判斷日本對華言行的尺規,日本能否做到將是衡量日本改善中日關係誠意的試金石。

  第一,政治上,日方能否正視和反省歷史,恪守一個中國政策。這事關中日關係的重要政治基礎。歷史問題是長期困擾中日關係的一個核心問題,處理不好將對兩國關係帶來巨大傷害。包括日本首相在內的日本高官停止參拜靖國神社,停止發表歪曲歷史、美化侵略的言論,是對日本真誠面對歷史最起碼的要求。

  第二,戰略上,日方能否擺正對華心態,積極看待中國的發展。中國經過幾十年的改革開放,綜合國力不僅追上了日本,還同日本拉開了越來越大的距離。把中國的崛起與對日本的威脅簡單地畫等號,在日本有很大的市場。此外,為了調整日本的外交安全戰略,日本政府還有意誇大中國威脅,並在亞太地區散佈“中國威脅論”,對中日戰略互信造成嚴重消極影響。面對中國的發展,究竟是把中國當作朋友還是敵人?當作夥伴還是對手?日方在這方面的想法、説法和做法,直接影響中日關係的走向。

  第三,經濟上,日方能否以互利共贏的態度對待中日經貿合作。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日本在對華經貿投資合作上走在了西方國家的前面。長期以來,經貿合作始終在兩國間扮演著“壓艙石”的角色。但近幾年來,中日經貿合作面臨嚴峻挑戰,既有政治關係冷淡的影響,也受全球經濟大環境的波及。中日經貿合作本質上是互利共贏的,要繼續沿著互利共贏的軌道前行,關鍵是日方應真正與中國在平等相待、互利互惠的基礎上推進各領域務實合作。

  第四,國際上,日方能否摒棄“零和”心態對待中日關係。安倍政府奉行“俯瞰地球儀”外交,或明或暗地借此“制衡”中國。這實際上是一種“零和”博弈的思維。儘管存在各種分歧,中日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上完全可以實現合作共贏,關鍵是日本應放棄對抗心態,與中方共同致力於維護本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繁榮。

  岸田來訪,傳遞了日方穩定和改善對華關係的積極信號。鋻於日方在信守承諾方面有過不良記錄,中方對日本採取的態度是“聽其言,觀其行”。這表明,中方至少認為,“其言可聽”。但未來形勢如何發展,關鍵看日方具體行動。中國有改善對日關係的誠意和行動,也有應對日本耍兩面派的定力和準備。

  (作者為本報特約評論員、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特聘研究員賈秀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