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金融 鳳凰落下一地雞毛
- 發佈時間:2016-04-27 01:30:49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正在疾風暴雨般推進的網際網路金融專項整治,以其行動部署之密、資源調動之廣、整治力度之大,被業內人士冠以“圍獵”字眼。
4月14日,國務院組織14部委召開會議,將在全國範圍內啟動為期一年的網際網路金融專項整治,並出臺《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
目前,各部委和地方政府已有相應動作。4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官網公佈了2016年金融市場和信貸政策重點工作的安排部署,其中包括會同相關部門紮實開展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
央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針對網路支付、網路借貸、網際網路保險等領域發佈專項整治細則,實現對P2P業態的監管全覆蓋。在基於“各就各位,分業監管”的原則聯合地方政府和公安部門,從各個領域強勢打擊非法集資,力促網際網路金融有序和規範發展。
回憶當初,網際網路金融以光鮮無比的高大上形象登場,如今風雨飄搖的境況讓人唏噓之餘,一個疑問也油然而生:這只金閃閃的鳳凰,是怎麼弄得一地雞毛?
擴張過快 模式創新讓人眼花繚亂
在河北金融學院國際金融研究院院長韓景旺看來,“網際網路金融如今呈現出模式不斷交叉、創新, 融資模式低成本、高效率,網路融資發展迅速,規模不斷擴大等特徵。”
韓景旺介紹説,伴隨著網際網路金融的高科技化、虛擬化,出現了很多層出不窮、讓人眼花繚亂的創新。“目前除了包括傳統金融業務的網路化、第三方支付、大數據金融、P2P網路借貸、眾籌和第三方金融平臺等六種模式外,還衍生出諸如傳統銀行自建電子商務平臺、第三方支付工具與基金、保險合作理財、P2P平臺跟擔保機構合作進行債權轉讓等新模式、新手段。”
2008年以來,網際網路金融的交易規模得到迅猛的發展,有數據顯示,2014年網路銀行交易額達到1549萬億元、P2P網路借貸交易額達到3292億元、與第三方支付的交易額達到23億元。截至2015年底,餘額寶規模增至6207億元,成為規模最大的公募基金。
韓景旺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在網際網路金融模式下,資金供需雙方可以依託網路平臺自行完成資訊甄別、匹配、定價和交易,無傳統仲介、無交易成本、無壟斷利潤,對於金融機構可以避免開設營業網點的資金投入和運營成本,對於消費者則可以通過網路平臺上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金融産品,削弱了資訊不對稱程度;網際網路金融業務主要由電腦處理,操作流程完全標準化,客戶不需要排隊等候,更省時省力。”
監管滯後 三個方面沒跟上行業發展
包括P2P在內的網際網路金融獲得了較為寬鬆的政策環境。那麼,目前網際網路金融發展存在哪些突出問題?
首先是網際網路金融政策體系建設滯後,監管風險加大。在韓景旺看來,網際網路金融的快速發展及模式異化都造成其投融資風險的隱蔽性、傳染性、廣泛性、突發性有所增加。這些使得單一部門難以有效監管。
其次,法律定位模糊,融資風險增強。韓景旺指出,目前在法律上有兩條“底線”:不能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和不能非法集資。“但是現有法律規則還沒有對網際網路金融機構的屬性作出明確定位,網際網路金融機構的法律定位不明,尤其是在P2P網路借貸平臺的業務活動,還沒有專門的法律或規章對業務進行有效的規範,P2P網路借貸平臺的産品設計和運作模式稍微變動,就可能越界進入法律上的灰色地帶,甚至觸碰底線。”此外,韓景旺介紹説,“現有的銀行法、保險法和證券法都是為傳統金融業務,對於我國網際網路投融資監管方面的立法沒有明確的規定或比較落後,或者是對於網際網路投融資行為本身不太適合,造成融資風險。”
第三,平臺技術不完善,資訊安全問題突出。韓景旺認為,網際網路金融機構為了確保交易雙方身份的真實性,在其網際網路平臺需要儲存大量個人資訊,在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時也會帶來資訊洩露的風險。如果平臺沒有對客戶的個人資訊做好保密措施,網站的保密技術被破解,將極容易導致洩露。“另外,由於網際網路投融資的業務主體無法進行現場確認各方的合法身份,交易資訊均通過網際網路進行傳輸,無法進行傳統的蓋章和簽字,存在可能被非法盜取、篡改的風險。”
目前P2P平臺的最突出問題是“三無”,即無準入門檻,無行業標準,無機構監管。韓景旺直言,這些是造成信用風險極大的原因,加之現階段中國信用體系尚不完善,網際網路金融的相關法律還有待配套,網際網路金融違約成本較低,容易誘發惡意騙貸、卷款跑路等風險問題。“特別是P2P網貸平臺由於準入門檻低和缺乏監管,成為不法分子從事非法集資和詐騙等犯罪活動的溫床。”
風控不足 詐騙者趁機渾水摸魚
從去年以來,淘金貸、優易網、安泰卓越等P2P網貸平臺先後曝出“跑路”事件,金朝陽以財商培訓為入口,坑走900億;e租寶,卷款747億;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在一眾名人的站台下,吞了400億。
在韓景旺看來,P2P平臺劍走偏鋒並非一蹴而就,背後存在的諸多隱患讓人深思。
“一種是詐騙式平臺。這類平臺就是為了行騙而建立的,盜用各種虛假資訊,誘騙投資人上當,在獲得大量資金後,就攜款逃跑;一種是自融平臺。即平臺上的借款項目均為相關企業或者平臺本身虛構借款標的,將募集的資金挪為己用。一旦環節出錯,挪用的資金不能及時歸還,最後資金鏈斷裂,平臺就會有跑路的可能;一種是資金池現象。這是眾多P2P跑路平台中,最常見的原因。”
韓景旺進一步解釋説,為了盡可能的留住投資人,P2P平臺可能會通過虛假發標等方式,先掌握投資人的資金,之後匹配資金。在這過程中,投資人的錢會在平臺形成資金池。資金池的資金也需要平臺付出成本才能留存,長此以往,成本越來越高,但是適合的投資項目卻一直沒有匹配成功。最後因為成本過高而資金鏈斷裂,嚴重的話平臺就會跑路。
“目前網上刷信用、刷評價的行為仍然存在,網路數據的真實性、可靠性會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響。” 韓景旺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另外,目前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確實存在同業攢單的情況,甚至有一些仲介就會幫助客戶造假,或聯合公司內部員工幫助客戶造假。
韓景旺認為,部分網際網路平臺缺乏長期的數據積累,風險計量模型的科學性也有待驗證;再加上網際網路金融行業是一個年輕的行業,其中有很多年輕的公司在快速擴張期,人員數量迅速增長,公司相應的管理和配套機制並沒有完全跟上。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