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以航太夢助力中國夢

  • 發佈時間:2016-04-24 01:30:30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付毅飛

  1970年4月26日,一曲膾炙人口的《東方紅》在太空唱起,奏響了中國人探索宇宙的宏偉樂章。

  46載斗轉星移。從東方紅一號衛星開創紀元,到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實現國人飛天夢,再到嫦娥一號探測器奔向月球,中國航太跨越三大里程碑,闊步前行。

  “我們計劃2020年左右,完成載人航太、探月工程、北斗導航、高分觀測等現有重大科技專項;2025年前後,全面建成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推動空間資訊應用規模化、業務化、産業化發展;2030年實現整體躍升,躋身航太強國之列,以航太夢助力中國夢。”首個中國航太日來臨之際,工信部副部長,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太局局長許達哲向外界表示。

  航太重大工程“十三五”將全面推進

  中國航太科技集團五院新聞發言人王中陽此間表示,“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全面推進載人航太、深空探測、對地觀測、空間科學、北斗衛星導航等航太重大工程建設。

  王中陽介紹,今年我國將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2017年將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2018年前後將發射天和一號空間站核心艙,作為空間站建造的重要起點;2022年完成空間站建設。

  嫦娥五號飛行器將於2017年發射並實施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如取得成功,將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三個自主掌握月球探測返回技術的國家;2018年我國將研製併發射嫦娥四號飛行器,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十三五”期間,我國將研製發射“高分六號”、“高分七號”等5顆衛星,全面完成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建設,實現高空間解析度、高時間解析度和高光譜解析度的觀測。

  按計劃,我國將於2020年前後建成新一代北斗導航全球組網系統,形成為全球用戶提供高品質服務的能力。

  今年將發射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和X射線脈衝導航衛星,在高能天體物理領域,實現地面觀測到天地聯合觀測的跨越式發展,建立大尺度時空基準。

  2020年,我國還計劃發射火星探測器,一步實現“繞、落、巡”工程目標,對火星進行著陸巡視探測工作。

  運載火箭能力已達到航太大國水準

  今年,備受矚目的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長征七號將揭開神秘面紗,完成首飛後,將擔負起載人航太、深空探測等重大使命。

  “目前,中國進入太空的能力已達到航太大國的水準。”航太科技集團一院黨委書記郝照平説。

  航太科技集團一院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總指揮王玨介紹,目前長征五號已進入發射前的衝刺階段,各項準備工作有序進行。

  長征五號是我國正在研製的新一代大型兩級低溫液體捆綁式運載火箭,從立項之初就瞄準國際主流大推力運載火箭技術水準。該火箭芯級直徑為5米,起飛品質約869噸,具備近地軌道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14噸的運載能力,可以完成近地軌道衛星、地球同步轉移軌道衛星、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空間站、月球探測器和火星探測器等航太器發射任務。

  預計於今年6月首飛的長征七號是新一代中型兩級液體捆綁式運載火箭,具備近地軌道13.5噸、7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5.5噸的運載能力,主要用於發射近地軌道或太陽同步軌道航太器,將承擔載人航太貨運飛船等發射任務,也能滿足其他航太器的發射需求。

  “未來,低成本運載火箭、可滿足載人登月與深空探測需求的重型運載火箭、可重復使用運載火箭,都是中國航太的發展方向。”郝照平説。

  據了解,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已累計發射226次,成功率超過96%,近20年發射成功率位居世界各國之首。

  空間技術廣泛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

  目前,我國空間技術能力步入世界先進行列,擁有完整的通信、遙感、導航以及技術試驗等衛星系列。在軌衛星近150顆,廣泛服務於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各領域。

  許達哲説,以高分、風雲、海洋、資源等為代表的遙感衛星,在農業、林業、國土、測繪、水利、城建、環保、減災、交通、氣象、海洋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通信衛星形成了穩定、高效的商業化運作模式,導航衛星步入産業化發展軌道,各類衛星應用取得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許達哲同時表示,中國空間科學探測能力和研究水準顯著增強。載人航太和探月工程的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取得跨越發展;借助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和實踐系列衛星等,我國在空間物理、空間化學、空間生命科學、微重力等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此外,我國在空間碎片觀測、減緩和防護方面也取得重要進展。

  近年來,我國航太國際合作成果豐碩。“宇航産品出口規模和種類不斷擴大,成為中國高端裝備‘走出去’的重要標誌。”許達哲説。

  (科技日報北京4月23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