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8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刺繡,讓雲南農村婦女“在家賺錢”

  • 發佈時間:2016-04-23 02:31:30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劉春媛張文淩

  “我有200多套民族服裝,都是自己縫製的。”52歲的雲南省曲靖市羅平縣魯布革鄉多依村村民劉正風是一名布依族“繡娘”,她喜歡民族刺繡,不僅為自己繡製衣服,而且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形式,將村子裏的繡品遠銷東南亞。

  在雲南的村村寨寨中,有很多心靈手巧的“繡娘”,但他們的刺繡大多數處於“自給自足”的狀態,精美的手工繡品並不為外界所知。2012年,劉正風在當地政府支援下,成立了刺繡合作社,劉正風任合作社黨支部書記,同時成立了刺繡公司。為了適應市場,化粧包、紙盒、拖鞋、圍巾等日用品上都有了“繡娘”們的刺繡,産品銷往省外、東南亞等地。除本村農婦之外,還有來自相鄰的貴州、廣西等地的農婦加入,目前合作社有200多人。

  “‘繡娘’每月平均可以掙到2000多元,最多的可以掙到4000元。”劉正風説,正是這些穩定的收入,讓“繡娘”們可以一邊掙錢貼補家用,一邊在村子裏做農活兒和照顧老人小孩,不用再外出打工。一位曾經在上海打工的“繡娘”説,在外面打工,扣除住宿費和餐費,還沒有在家裏刺繡掙得多。

  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文華村,刺繡也成為村民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從事刺繡、布扎手工業的農戶佔到全村人口的60%。據了解,文華村近年來相繼成立多家繡花鞋專業合作社和協會,白族繡花鞋年産量10多萬雙,年産值達320萬元。

  昭通市鎮雄縣花山鄉大火地村的刺繡産業發展也頗具規模,年産值達300萬元。該村彝、苗刺繡種類繁多、製作精美,在當地政府對刺繡産品進行推介展銷、技術培訓等方面的扶持下,影響越來越廣,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看到這些村寨中的刺繡時,雲南省刺繡工藝大師廖力耕説:“這些少數民族繡品不單單是傳統原生態民族文化的展現,更有一些帶有市場遠見的刺繡産品,比如一些設計時尚的紙巾盒、床上用品等被推廣,刺繡産業化發展勢頭強勁。”

  “刺繡在農村有著廣大的發展空間。”雲南省婦女聯合會副主席鄭露説。她認為,動員廣大婦女積極參加刺繡,當地政府組織培訓、加工、銷售一體化的課程對民族刺繡産業的發展將大有裨益。

  近年來,雲南刺繡的發展也讓一部分年輕人看到了“商機”。

  “80後”彭財幫,2013年從昆明回到老家騰衝開辦公司,老家旅遊資源豐富,常年遊客不斷,他將創業的目光瞄準刺繡産業。目前,他的公司正式成立半年來銷售額達到70多萬元,附近村寨有200多名“繡娘”為公司提供刺繡圖案,公司根據年輕人的需求,將這些刺繡加工成實用的産品,如手提包、抱枕、旗袍等。

  “民族地區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必須要擺脫貧困;擺脫貧困,必須培育壯大增收産業,做好特色産業文章。民族刺繡作為一項傳統手工藝,既是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少數民族群眾最熟悉、最擅長,能學會、能參與、能受益的特色資源。”南省民族宗教委員會經濟處副調研員郭琨説,“積極支援和發展民族刺繡産業發展,既有利於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又可以增加就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