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發改委:農民工偏愛大城市流向縣城以下小城鎮不到10%

  • 發佈時間:2016-04-19 16:53: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人民網北京4月19日電 (賈興鵬)今日,國家發改委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關於2016年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點任務和《國家新型城鎮化報告》有關情況,規劃司司長徐林在發佈會上表示,大城市吸引了大部分農民工,中國農民工的流向,真正在縣城以下的小城鎮的比例不到10%。

  徐林介紹,通過調查發現,中國農民工流向,10%左右是在幾大直轄市,真正在縣城以下的小城鎮的比例不到10%,在地級市以上的比例是70%多。這就帶來你剛才説的問題。

  “我們希望中國的一些中小城市能夠發展起來,也希望農民工能夠到這些中小城市去,因為中小城市的生活成本相比特大城市、大城市更低一些。”但是現實則相反,這是為什麼?

  徐林認為,大城市、特大城市聚集資源、聚集要素的效率更高,要素配置具有馬太效應,總是往效率更高的地方配置。中小城市,特別是小城鎮,發展的機會、就業的機會都少得多,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經濟規律決定的。

  城市越大越容易形成規模經濟,所以在大城市創業更容易,任何一個很窄的領域,如果有足夠的規模,足夠的客戶支撐就很容易賺錢,所以在大城市創業更容易,分工就更細,就業機會更多。

  此外,還有一些社會人文方面的影響,一般來説,特大城市五湖四海,大家來自各方,文化上的包容性更強,對於人才來説更有魅力、更有吸引力。到一個小地方,會發現那個地方總是裙帶關係,你沒有納入那個體系,獲得發展機會很難,或者拼搏得要比大城市更苦。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都更願意到大城市生活、工作的主要原因。

  對於這種現象怎麼辦?徐林認為,政府通過公共資源的配置來盡力改變中小城市和大城市間的差距,特別是在公共服務方面的差距,比如説教育水準、醫療水準,使得中小城市的宜居程度更好,這樣能夠增強吸引力,更多企業也願意佈局到中小城市。中小城市有了産業支撐,它的規模和吸納人口會不斷地增加。

  徐林坦言,“按照經濟體制改革的要求,不可能要求所有項目配置都服從政府的安排,我們只可能通過政府的政策和公共資源配置的引導,去改變這種格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