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CPI同比上漲2.3% 專家:現在還處於通縮階段
- 發佈時間:2016-04-19 09:13:39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期,讓老百姓“心驚肉跳”的不只是飆漲的一二線城市房價,還有與之生活息息相關的物價。
國家統計局4月11日發佈的數據顯示,3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CPI)同比上漲2.3%。其中,3月份食品價格上漲7.6%,非食品價格上漲1.0%。其中,鮮菜價格上漲35.8%,影響CPI上漲約0.92個百分點;畜肉類價格上漲16.5%,影響CPI上漲約0.69個百分點,成為支撐CPI同比漲幅與上月持平的最主要因素。
針對老百姓普遍感受的豬肉價、菜價居高不下,商務部、農業部分別召開發佈會回應稱,此次豬肉價格上漲是市場的自身修復行為,今年雖然不太可能出現暴漲,但價格恐將維持高位,而蔬菜價格上漲主要是受極端天氣影響,菜價總體將回落。
但是,有業內人士認為,豬肉和蔬菜價格的暴漲,除了農業發展自身的規律性外,可能還與通脹等其他因素相關,應引起警惕。
“養豬的都出去打工了”
“豬肉漲了,之前買的是13元多,現在每斤得20元左右了,快吃不起了。”不斷上漲的豬肉價格讓北京市民王崇喜感到了一些生活的壓力。他的這番感慨,卻跟遠在千里之外的一個養豬專業村有著不解淵源。
程書起是河南省西平縣人和鄉王孟寺村一個遠近聞名的養豬專業戶,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養豬,已經近30年。這些年,不管豬肉價格如何起伏波動,他都堅持著不放棄,“去年喂豬也賠錢了,因為堅持,今年又可以賺錢了。”程書起向《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説起他的豬崽滿臉喜氣。
“現在我們村三分之二的養豬戶都不喂豬了,都出去打工了,因為喂豬不如打工賺錢。”該村曾經的婦女主任王玉英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因為養豬賠錢,他們村的大部分養豬專業戶在兩年前就關掉了豬棚,大多到離村十幾裏地的漯河市打工去了。在王孟寺村,像程書起這樣經得起賠錢、賠了也幹,能夠堅持下來的養豬戶,已經不多見了。
“豬價受市場因素影響比較大,價格便宜了就出現殺豬、棄喂豬現象,現在豬價漲上來了,以後喂豬的農戶又該多了,到時豬價又該落下了。”王玉英説。
豬價的週而复始被稱為“豬週期”。在經歷了近兩年半的下跌之後,去年以來,豬肉價格總體呈震蕩上行走勢,“豬週期”又來了。據商務部數據顯示,3月28日—4月3日全國36個大中城市豬肉平均批發價格為每公斤25.34元,環比上漲0.4%,創2011年10月末以來新高。
對此,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本輪豬肉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是生豬供給減少,而供給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前期生豬養殖長期虧損,此次價格上漲也可以看做是生豬市場一種自身修復行為。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經所研究員張世賢頗為認同沈丹陽的觀點,他向《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表示:“主要是供給側的原因,去年豬飼料漲價,豬肉價格下跌,很多養豬戶因為賠不起,只好歇業關門了,就形成了豬肉供給緊張,出欄量低了。”
發改委日前刊文稱,今年春節後,生豬價格不降反升,持續高位運作。這是生豬養殖行業經歷前幾年週期性調整的結果,帶有恢復性和補償性。今後一段時間生豬價格可能高位趨穩,但上漲空間有限。由於生豬和能繁母豬存欄量仍然較低,預計今年中秋、國慶節前生豬價格將高位運作。
農業部畜牧業司司長馬有祥也表示,今年豬肉價格暴漲可能性不大。目前生豬産能已經在加快恢復,1、2月監測的種豬場二元母豬銷量增加了近60%,母豬存欄在連降三年後出現企穩,這預示著生産能力將逐步擴大。而從養殖成本看,飼料中的玉米價格已跌到2元左右,因此飼料成本推動豬價上漲的因素基本不存在。再加上近年來沒有大的疫情、豬肉的替代産品價格下行,豬價沒有進一步暴漲的基礎和動力。
蔬菜價格暴漲幅度超上海房價
了解了豬肉暴漲的癥結,菜價的高位猶在。
“我記得去年這個時候大白菜1元多一點,現在快3元了,基本上翻了一倍。”北京市民王崇喜的感受一點沒錯。記者4月11日在北京朝陽區某京客隆超市看到,紫洋蔥每斤4.99元,大蒜每斤10.6元,相比去年,這些蔬菜的價格翻了一倍。
不僅北京,在濟南幾家菜市場,大蔥價格普遍在10元/公斤以上,相比去年同期上漲了3倍,大蒜價格達到14元/公斤以上,比去年同期翻番。
據商務部監測數據顯示,3月28日—4月3日全國36個大中城市中,30種蔬菜平均價格環比上漲0.7%,其中冬瓜、菜花、白蘿蔔價格分別上漲20.4%、13.6%和12.3%。
針對菜價出現的連續攀升,沉寂多年的“向前蔥”“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等幾個被國人熟知的時髦用語,又捲土重來被重新提起。不説其他地方,公開數據顯示,今年3月北京新發地市場蔬菜的加權平均價同比上漲46.61%。這意味著,菜價上漲幅度已經超過上海房價28.78%的漲幅。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將蔬菜價格的上漲歸結為主要受天氣因素影響。沈丹陽表示,年前極端罕見的低溫使蔬菜大量受災,各類蔬菜品種的生長情況及産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總體而言,由於近幾年我國蔬菜種植面積和産量保持穩定,蔬菜市場供應是有保障的。未來隨著氣溫回升和蔬菜上市量增加,預計菜價總體將呈現回落態勢。”沈丹陽説。
因為牽涉到日常生活,人們更關注菜價什麼時候回落。北京某市場統計師表示,生長週期較短的蔬菜,菜價回落的時間會較快,而生長週期比較長的蔬菜,價格回落的步伐會比較緩慢。“預計4月中旬前後,大部分蔬菜的價格會出現比較明顯的回落;而對於一部分生長週期比較長的蔬菜,如青皮冬瓜、新洋蔥、新馬鈴薯等需要到5月下旬前後才能夠出現比較明顯的回落。”
專家:豬肉蔬菜價格上漲不會導致通脹
CPI作為衡量通貨膨脹的重要指標,其統計指標的構成被業內認為是決定是否引發發生通貨膨脹的關鍵因素。在當前的統計指標中,食品是所有商品中權重最大的分類項,在CPI中所佔的比重是百分之三十多,而豬肉又是食品分類中最重要的子項目。由此,“豬週期”一直被認為對CPI影響很大。
猶記得,2007年和2011年的兩個“豬週期”,也是劇烈通脹的時期。為此,有業內分析人士指出,豬肉價格在相當大程度上與通脹有關,因此,豬肉價格大漲也可能是通脹風險的先聲,對此應有所警惕。
但是,在豬肉價格暴漲的當下,CPI的漲幅並不大。國家統計局4月11日發佈的數據顯示,3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CPI)同比上漲2.3%,與2月相比漲幅持平,仍處於2時代,但是相比1月份CPI擴大了1.1個百分點。
於是,業內對是否通脹有不同看法。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原所長汪同三接受《中國經濟週刊》採訪時表示,目前基本上不存在明顯的通脹壓力,甚至還處於通貨緊縮時期,“豬肉是週期性因素造成的影響,蔬菜是季節性因素造成的影響,跟大的宏觀經濟背景沒什麼關係。”
張世賢也認為不能過分強調豬肉價格對通貨膨脹所産生的作用。“目前豬肉價格高確是事實,因為關係到飲食,所以給了老百姓最為直觀的感受,但不能賦予豬肉價格太多的意義,不能把豬肉價格與通脹畫等號。儘管消費物價指數中豬肉價格會佔一定的比重,但是僅靠這個比重來判斷通貨膨脹並不準確。”張世賢説。
專家:高房價讓物價全面上漲幾乎不可能
經濟學界對於通貨膨脹的解釋並不完全一致,一般經濟學家認可的概念是:在信用貨幣制度下,流通中的貨幣數量超過經濟實際需要而引起的貨幣貶值和物價水準全面而持續的上漲。
然而,用CPI數據也能界定是否存在通貨膨脹。汪同三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國家這幾年對通貨膨脹的界定是CPI達到3%,如果超過3%,需要引起注意,超過5%需要採取重要措施。
根據通貨膨脹的定義,通貨膨脹是貨幣過多發行所造成的物價全面上漲,“現在還很難説物價全面上漲。”張世賢的判斷不無道理。3月份的PPI數據顯示整個工業製成品的價格並沒有上漲。
國家統計局4月11日發佈的數據顯示,3月全國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PPI)環比上漲0.5%,同比下降4.3%。雖然説這是2014年1月份以來PPI環比首次由降轉升,但依然未能擺脫同比下降的局面,只是同比降幅已連續三個月收窄。
從另一個角度來説,這是個好消息,意味著中國經濟正在回暖。但某種程度上也説明,中國依然處於通貨緊縮的階段。
追根溯源,人們對通貨膨脹的擔憂來自近期一線城市快速上漲的高房價,甚至有觀點認為是高房價帶動豬肉、蔬菜等消費品價格的上漲,這個判斷顯然有失偏頗。
目前,國家統計局的CPI指標體系並未將房價計入CPI。按照目前國家統計局現行的CPI指標體系,反映居民住房支出的是居住類商品,比如水、電、燃料和建房及裝修材料佔比最大。但這只反映了房價的一部分因素。
“而住房具有兩重性,一方面是作為消費需求,更多的是作為投資性質。不動産不是即時消費,很難列入CPI,體量太大,那得佔多大的權重!”在張世賢看來,儘管住房沒有列入CPI的指標體系,但是高企的房價已經逼得沒有多少剩餘資金來提升個人的消費空間和消費品質。“房價上漲就好比大象坐到澡盆子裏,擠掉了很多的流動資金,由此導致物價的全面上漲幾乎是不可能的。”(王紅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