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智慧轉型造就新一代城市系統
- 發佈時間:2016-04-18 01:31:26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了推進智慧城市建設需要統籌城市發展的物質資源、資訊資源和智力資源利用,推動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資訊技術創新應用,實現與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建設智慧城市,實現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深度融合,促進城市經濟主戰場的穩定、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現階段的戰略需求和緊迫任務。提出了“集約、智慧、綠色、低碳”的智慧城市建設戰略目標,使得城市迫切需要智慧轉型,構建智慧城市系統,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資訊化城市”、“大數據城市”、“智慧城市”等成為學術界、先鋒論壇和社會媒體熱議的話題。
為此,城市智慧轉型和新一代智慧城市系統構建也成為近期國內頂尖專家走進“西苑沙龍”的新議題。
數字城市的智慧轉型
一個行業或一個區域的資訊化過程,原則上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是數字化,主要是指資訊的傳感、存儲、計算、傳輸和控制的網路化和數字化等。第二是智慧化——數字化的更高階段。城市的發展也必然經歷這兩個階段的資訊化:由數字城市智慧轉型為智慧城市。一般來講,數字城市應具有如下幾個特徵:最大限度使用數字傳感技術、網路技術和計算技術構成的資訊基礎設施;在雲計算的軟體環境下,對城市的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社會等大數據加以計算與處理;把反映城市社會的各種大數據有效整合,用於規劃、預測、運營以及城市監管,提升政府部門的管理與決策能力,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質。目前,歐美發達國家和我們國家發達地區基本實現了城市數字化。
智慧城市是運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空間地理資訊整合等新一代資訊技術,促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李未院士認為,目前數字城市轉型形成智慧城市至少需要從智慧服務、大數據處理以及軟體系統研發等方面進行突破。
首先,智慧城市和數字城市的標誌性區別是智慧城市是複雜的資訊生態系統,需要提供規律發現、深度關聯、決策生成等智慧服務。規律發現通過對輸入的現象大數據的計算、分析和處理,産生概念間關係,並以文字和符號的形式提供知識。深度關聯針對事物的現象、症狀等,通過歸納猜想、邏輯推理和關聯操作以及對大數據的統計分析,提供所有可供選擇的知識。決策生成針對用戶需求,向用戶提供相關的所有可供選擇的決策類型,並針對每一個體的個性化要求,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做到群體均衡、個體優化。這三類智慧服務是人類認識、解釋和改造城市的基本智慧,也是判斷數字城市智慧轉型的標準。
其次,城市的大數據是承載知識和資訊的實體,上述智慧服務依賴於城市大數據的高效處理。然而,目前城市的數據通過多種數字化傳感裝置採集,來源於不同的歷史階段,屬於不同的知識領域。因此格式難以統一,需要統一的數據模型,能描述各種結構和非結構類型的數據;同時具備整合性——能夠直接繼承和採用各種類型數據的成熟技術,關聯性——可支援多源數據特徵關聯,和可擴展性——支援新的數據類型並保持處理效率。
最後,智慧軟體是實現上述智慧服務的基礎,也是城市軟體基礎設施的核心構件。智慧城市轉型要有大量的智慧軟體進行支撐;同時,城市是複雜的社會生態系統,軟體也需要動態更新。傳統的軟體開發模式難以滿足智慧城市對軟體開發效率和演化的需求。由於現代城市在宏觀上,市政管理機構對城市的宏觀規劃和對城市資源配置及發展的調控,微觀上競爭和市場機制對城市資源配置及城市發展的決定性作用,針對智慧城市的軟體生態系統建設、維護和演化問題,類似地可採用基於市場競爭的群體開發模式。其基本思想是,縱向分層(宏觀規劃)和橫向競爭(眾包實現)相結合,激發社會群體廣泛參與,從而既有縱向的計劃性的優點,又有橫向競爭、提高效率的優點。
新一代城市系統構建
新一代城市系統的構建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性工程,有很多關鍵科學問題需要研究解決,而在研究新一代城市系統構建的關鍵科學問題時,需要把握好如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界定關鍵問題,聚焦研究內容。即在研究智慧城市、在討論用科技創新推動智慧城市的過程中,一定要界定清楚什麼是智慧城市的關鍵問題、核心挑戰;什麼是城市系統以及什麼是非城市系統,什麼是智慧內容什麼是非智慧內容。唯有這樣,才能聚焦研究內容和需求。
明確智慧特徵,推動智慧轉型。即在智慧城市系統建設中,要梳理清楚智慧的特徵是什麼,針對具體的城市問題,圍繞深度關聯、規律發現和決策生成三大科學方向,推動城市的智慧轉型,並依據可行性、緊迫性等分階段部署實施。
把握系統內涵,關注綜合治理。即在新一代城市系統構建過程中,把握智慧城市內涵,依據時空大數據,建立地下地上立體感知數據模型,並把城市綜合治理和整體規劃進行融合,從而建設有機的城市體。
契合物聯網,構建城市群系統。將智慧城市系統建設和物聯網進行有機的契合,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城市的人與人、人與物、人與城市之間的萬物互聯互通,構成未來的社會基礎設施,從而基於物聯網所形成的萬物互聯的開放平臺,構建新一代城市系統及城市群系統。
■專家觀點
李未 院士 北京航空航太大學
數字城市已經基本實現,城市生態系統迫切需要提供規律發現、深度關聯和決策生成三類智慧服務,這三類智慧服務是人類認識、解釋和改造城市的基本智慧,也是判斷數字城市智慧轉型的標準。同時上述智慧服務需要依賴於城市大數據的高效處理,以及基於市場競爭的群體軟體開發模式,以滿足智慧城市的軟體生態系統建設、維護和演化的需求。
李德仁 院士 武漢大學
智慧城市的建設離不開城市時空數據的採集,建立統一的時空大數據平臺,並開展大數據挖掘。二是要做城市的感知、控制服務,城市要抓運營中心,組織實施要抓相應的機制創立和攻關的研究,形成大數據的技術鏈、服務鏈和價值鏈,才能拉動智慧城市産業的發展和真正的應用。
劉韻潔 院士 中國聯通
“網際網路+”實現網際網路與實體經濟結合,將有十分巨大的市場前景,但需要在新的網際網路體系架構方面不斷探索,形成共識。“網際網路+”戰略實施,需要傳統企業發揮主導作用,通過資訊和網際網路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能夠解決自身生産過程中的主要問題,提升自己生産效率、産品品質。同時,“網際網路+”需要大量優秀網路領域人才,同時通過科技創新,提升自己核心競爭力。
郭仁忠 院士 深圳市規劃國土委
首先應該明確領域認同,及需要區分城市問題和非城市問題、智慧問題和非智慧問題;其次研究智慧城市應該從四個維度入手,即科學層次的維度,遵循應用研究的基本原則和規律;領域維度,建立大業務思維,從大數據基礎上構建大業務模式,從傳統的分治模式向協同的綜治模式轉變;空間維度,應該從地理、人文和資訊三元空間融合的角度考慮問題;進程維度,從全生命週期和動態持續的角度去考慮策劃智慧城市應該研究的問題。
呂衛鋒 北京航空航太大學電腦學院院長
智慧城市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城市的智慧轉型不能只是簡單的修修補補,而是需要一個整體性的社會創新,而且在這個社會創新中,用戶創新、大眾創新將是創新的主體,而政府是為大眾創新提供基礎、平臺和激勵機制。通過大眾自發的創新形成涌現效應,從而使得城市獲得泛在的智慧。
朱德成 中電集團資訊研究院副院長
智慧城市與物聯網關係密切,物聯網是智慧城市建設重要的基礎設施,智慧城市也是物聯網應用重要的需求牽引,應該加強二者聯合。應該積極加強開放物聯網建設,希望物聯網作為一種基礎設施和開放平臺,像網際網路一樣來運作,服務於智慧城市,從而實現城市可生長式建設,實現服務化運營。智慧城市建設,包括資訊技術的推動,會引發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流程再造,管理模式的再造。
紀志成 江南大學副校長
公共平臺在智慧城市建設中非常重要,如果能結合國家的力量,建好一個公共平臺,面對巨大的資訊量和代碼量,充分發揮在校大學生進行程式眾包,讓全國人將編號的程式進行上傳。智慧城市需要大量的感測器,需要物物相連,一旦低成本標準化的智慧終端、感測器推廣了以後,就有很大雙贏的機會。智慧城市中的垂直交通也是應該考慮的因素,現在的智慧城市需要為大眾服務,需要對垂直交通進行研究。
張文生 中科院自動化所副總工程師
對城市來説,如果把智慧城市當成一個全程式的全智慧,短時間內是做不到的。因此,智慧城市選擇的問題應該要可行且急需。這樣在選擇以後,充分發現其中蘊含的科學問題,才能為已有的資訊管理技術産生一個巨大的增量,從而反饋于資訊技術,推動資訊、管理技術的發展。再次,如果變換問題思考角度可能會有更高效的推進,同時又能對城市的建設進程有一個改變,則為更好。
陳學業 深圳市數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大數據離不開政府數據,應利用大數據配合政府的理念,提速智慧政府的建設,智慧政府的建設可以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引領和示範。在做智慧城市的時候,智慧政府可以先行,重視智慧政府的建設,可以成就一批智慧城市引以為驕傲的,接地氣的新型工程。智慧城市的建設中,要進一步提升以城市為整體的、大業務化的資訊化水準,重點探索多部門環境下,大業務系統整合的可能性。建議立項城市規劃設計,建設管理環境調查,評價預警一體化的業務平臺。
鄭小平 清華大學教授
以包頭市石拐區為智慧城區的實踐案例,闡述了對建設智慧城市的認識。認為智慧城市隨著時間的推移是不一樣的,不同空間的智慧城市也是不一樣的,技術的使用也是不一樣的,應統籌考慮涉及時間、空間、技術、以人為本等問題。
周德民 首都師範大學教授
從城市建設的角度來看,智慧城市的建設問題就是城市規劃的問題,智慧城市是城市規劃和IT技術的充分結合,運用資訊技術的思維來針對城市真正出現的問題進行處理和解決。因此,需要梳理智慧城市的要素模式,解決資源的瓶頸,使得城市發展能真正從數字城市走向智慧城市,從資訊蒐集走向決策推演。
梅林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研究員
以前城市突出的是管理,而智慧城市突出的更應該是服務,從規劃、建設到治理的服務。中國的智慧城市應該有中國的特色,應該針對中國人和社會的特點進行智慧城市發展的建設。此外,安全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基於城市大數據平臺可能挖掘出來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東西,如果沒有安全措施,可能會有不堪設想的後果。因此,在智慧城市裏需要做安全性體系的思考和架構。
王偉 武漢大學教授
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城市管理非常的複雜,怎麼樣才能將智慧城市落地,進行複雜問題的簡單化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城市管理規劃、土地利用、交通環保等方面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和政府管理、企業資訊化運作也都是息息相關的,應該將這些用到具體的城市裏去。
吳健 浙江大學教授
智慧城市底層支撐是個數據平臺,已有數據的利用將會對城市決策提供很大的幫助,但數據的蒐集、整合、管理和利用需要政府立法或出臺規範規章,從而將數據整合作為基礎平臺的一部分。此外,智慧城市的發展還要依靠第三方的支援和服務,有第三方的企業做生態環境。
陳能成 武漢大學教授
隨著國家科技改革,將智慧城市從基礎研究過渡到關鍵技術以及應用示範平臺,這將更有利於推動智慧城市的建設。其次,城市智慧化轉型的未來還在於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應加快物聯網在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區中的應用。再次,智慧感知的工作不僅僅需要群體感知,還需要立體的感知,對現在整個城市群進行綜合監控,雖然這方面以前有研究,但到技術層面的實現還需要多做工作。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