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拓展中國貿易版圖
- 發佈時間:2016-04-17 21:30:43 來源:國際商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3月份,中國進出口數據顯著向好,其中出口更終結了連續8個月下滑的勢頭,出現正增長。但這遠不足以令中國外貿“掉以輕心”,中國外貿未來仍需繼續開發自身發展潛力,不僅要適應中國經濟“新常態”帶來的調整,也要更好面對全球經濟低增長帶來的需求放緩、各國貨幣政策波動等挑戰。基於這一背景,本版自4月起將推出《中國外貿保“位”戰》系列報道,以求從多角度探尋促進中國外貿增長之道。
無論是中國與中亞、東歐、東南亞周邊國家的新商貿通道和經貿合作網路,還是推動中國中西部地區的對外開放和沿海地區經濟的轉型升級,“一帶一路”都有著重要作用。
不過,中國企業要想切實把握住這一機遇,還需要先行練好“內功”。
拓市場促升級
一直以來,“一帶一路”多被看做是促進中國與沿線國家投資合作的重要機遇,而事實上,其對中國企業出口市場拓展和轉型升級同樣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李天國指出,“一帶一路”倡議對中國企業出口市場拓展的作用很容易理解。“一帶一路”倡議貫穿了整個亞歐非大陸,東鄰活躍的東亞經濟圈,西鄰發達的歐洲經濟圈,其間則是廣袤的潛力巨大的發展中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會促進中國與沿線國家的互聯互通,而中國企業也會在這一互動中,找到更多貿易機會。
具體來看,絲綢之路經濟帶初步規劃是以沿線中心城市為支撐,以重點經貿産業園區為合作平臺,共同打造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等國際經濟合作走廊等。李天國認為,這為中國企業産品更好走進當地市場提供了機會。
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點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海上以重點港口為節點,共同建設通暢、安全、高效的運輸大通道。李天國表示,這可以幫助中國企業降低貿易運輸的成本,進而增強中國産品的國際競爭力。
除拓寬中國企業出口市場外,”一帶一路”倡議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中國企業實現轉型升級的目標。
李天國指出,“一帶一路”倡議不僅涉及中國周邊眾多國家,也將中國的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連接起來,形成便於要素流動的大通道。這將促進中國與周邊國家之間的互聯互通,推動産業資源在區域內重新配置。
長城船舶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曉競也認為,在“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實過程中,國家會在政策、資金、人才乃至機制等方面為企業創造和提供良好的環境。這對於國企和有一定實力的民營企業來説,是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市場和商機的機會。
企業需要做好準備
“一帶一路”對企業意味著多重利好,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企業便可以就此坐享紅利。
李天國指出,當前世界經濟形勢複雜多變,國際市場需求疲軟,不少新興經濟體的出口都面臨不少挑戰。在這種國際經濟環境下,中國對外出口情況也不容樂觀。為了持續推動出口,中國外貿企業必須加快調整産品結構,進行出口産業轉型升級,只有這樣才能維持中國外貿競爭力,保持持久的經濟增長。
事實上,“一帶一路”倡議關鍵是提升沿線國家間的互聯互通,這就意味著中國企業要“走出去”的同時,外企也在“引進來”。
商務部研究院原院長霍建國認為,應該看到,新常態下,企業大規模“走出去”和高水準的“引進來”風險很大,企業需具備跨國公司的經營理念和引領能力;改善國內流通體制環境,構建公平透明、競爭力強的大市場。
對於中國企業而言,只有強大自身,“走出去”才會更有競爭力、影響力。
霍建國認為,目前中國外貿企業的主要壓力是成本加大和結構升級。對於中國的外貿企業而言,應集中精力在産品品質、品牌、技術服務方面下功夫;不斷提高産品附加值,形成新産品和新技術,以新的競爭手段和商業模式提高開拓國際市場的能力,真正形成外貿企業競爭的新優勢。
此外,中國企業應該更好地利用“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契機積極拓展國際市場,加大在中高端製造業同國外企業的合作力度,加快發展有競爭力的産業,避免停滯在全球貿易鏈的低端環節。
霍建國指出,中國外貿企業特別是製造業企業應高度關注全球價值鏈發展變化趨勢,爭取參與全球價值鏈的合作,從中學會並掌握競爭的新模式、新方式、新方法,不斷提升在全球價值鏈中的競爭地位,培育並形成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以此擴大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