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英國經濟呈現穩步增長勢頭

  • 發佈時間:2016-04-12 07:38:00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黃培昭  責任編輯:羅伯特

  

  儘管近年來英國製造業不斷下滑,但是英國航空産業優勢明顯。圖為在生産飛機發動機的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生産車間,工人正在作業。本報記者 黃培昭攝

  核心閱讀

  英國國家統計局日前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英國國內生産總值增長2.3%,略高於預期。在過去的兩年中,英國比其他大多數發達經濟體增長更快,率先走出了國際金融危機的陰影,就業市場持續改善。不過,未來英國經濟增長仍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這包括製造業徘徊不前、貿易逆差擴大、移民涌入,以及英國是否脫離歐盟等。

  自由市場政策實施得當推動經濟率先復蘇

  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發佈的報告,2015年第四季度,佔英國經濟比重逾70%的服務業環比增長0.8%,連續12個季度保持增長勢頭。此外,建築業、農業等部門均保持環比增長態勢,只有工業産出環比下滑0.4個百分點。

  此前歐洲著名智庫經濟與商業分析中心一份報告認為,英國以眼下的發展速度和經濟增長規模,最多需要2—3年,即到2018年,就能在經濟總量上超過法國,而根據歐盟委員會的統計數字,法國于2014年就已經被英國超越。英國還有望在2030年之前,超過德國的經濟總量(自1954年以來第一次超過德國),從而躍居歐洲第一大經濟體。

  受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英國金融業慘遭重創,經濟萎縮7.2%,為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大衰退幅度。從2011年開始,英國經濟開始實現增長,2014年第二季度恢復至金融危機前水準。今天,金融危機陰影已經散去,英國成為西方國家中率先復蘇的經濟體。英國財政部表示,今年英國經濟增速仍將是七國集團中最快的。

  “在所有西方大型經濟體中,英國稅收較低,政府干預市場行為相對較少,而正是因為這些自由市場政策實施得當,再加上大量移民補充了勞動力,對英國經濟的貢獻不小,使英國有望成為歐洲第一大經濟體。”經濟和商業分析中心在分析英國經濟走強的原因時這樣認為。

  製造業徘徊不前、脫歐公投等因素影響經濟信心

  雖然英國比一些發達經濟體率先走出危機陰影,經濟增長勢頭向好,但仍然面臨許多潛在風險。英國財政部日前將今明兩年英國經濟增長預期由2.4%和2.5%,分別下調至2.0%和2.2%,並將其原因歸結于“全球範圍和英國國內不確定因素的增加”。

  眼下,英國的製造業表現不盡如人意。4月1日,市場調查機構Markit發佈報告認為,隨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對出口構成損害,英國3月製造業擴張幅度不及預期。英國商會最新季度報告也顯示,英國第一季度製造業國內銷售增速創2012年年底以來最低。Markit經濟學家達博森指出:“英國製造業仍處於低迷狀態,雖然3月份生産和新訂單的趨勢有溫和改善,但製造業仍在接近遲滯的狀態徘徊,將很難為接下來一系列的國內生産總值增長數據做出實質性的貢獻。”

  與此同時,英國去年第四季度的貿易逆差繼續擴大,可能拖累經濟增長。英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度貿易逆差由第三季度的85.15億英鎊擴大至103.52億英鎊,是2015年年初以來單季度最大貿易逆差。2015年英國經常賬戶赤字也達到962億英鎊,相當於去年英國國內生産值的5.2%,達到1948年有記錄以來的最高位。

  倫敦商學院教授沃倫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如果今年國際油價能夠繼續在低位徘徊,英國的出口將獲益,貿易逆差將縮小,但由於包括鋼鐵業在內的製造業表現不盡如人意,英國整體的貿易逆差問題恐難徹底改觀。

  英國國家社會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詹姆斯分析稱,英國經濟增長後勁不足,其中一大原因可歸結于製造業的顯著衰退。30年前,英國製造業對國內生産總值的貢獻高達30%,受“去工業化”進程影響,如今製造業僅佔英國國內生産總值的10%。在全球範圍內,2006年英國製造業還排名第六位,但到2015年,排名下滑至全球第十一位。

  有分析指出,移民涌入、英國是否脫離歐盟,以及蘇格蘭會否再舉行公投乃至獨立等,都是未來英國經濟增長的不確定因素。

  英國標準人壽保險公司董事長秦智濤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強調,英國是否脫離歐盟使英國經濟前景面臨很大不確定性,由於公投的結果不得而知,英國經濟可能陷入迷茫,一旦公投最終結果是脫離歐盟,那麼在未來幾年,英國與歐盟的關係如何定位,也存在不確定性,這都將對經濟産生負面影響。

  (本報倫敦4月11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