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讓文化潤澤百姓生活

  • 發佈時間:2016-04-08 03:31:43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馮雷

  河北省三河市一直以來重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強調“文化強市”。他們認為,“抓文化就是抓發展,就是抓民生,就是抓和諧”。該市以創建示範區為契機,建設了一批精品文化設施,培養了一批高素質文化人才,打造了一批精品文化活動,保障了群眾的文化權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日臻完善,全市文化“軟”實力大幅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效應進一步凸顯。形成了“縣、鄉、村”三級“互通、互聯、互動”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由於堅持不懈地抓文化建設,這些年,無論硬體還是軟體都有了質的飛躍。

  在鄉鎮,三河市按照鎮域內標誌性、亮點式設計思路,整合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學普及、普法教育、體育健身等功能,投資2400萬元,籌建了4個鎮的綜合文體活動中心,並結合各鎮實際情況,打造“一鎮一特色”,段甲嶺文體中心以保護和發展太極通背拳為特色,黃土莊文體中心以保護和發展京東大鼓為特色,李旗莊文體中心以發展評劇為特色,楊莊文體中心以發展體育活動為特色。鎮級中心充分發揮了“上傳下達”的紐帶作用、統領村街的帶動作用、服務周邊群眾的陣地作用。常年免費向公眾開放,每天均有大量群眾來中心參與各類活動,每週組織開展評劇、京東大鼓、太極通背拳、象棋、乒乓球等培訓活動2次,形成了“鎮域30分鐘文化圈”。

  在抓好鎮級綜合文體活動中心建設的基礎上,向村街輻射和延伸。三河市在102個中心村籌建了村民文體活動廣場,同樣常年免費向村民開放。每個中心能吸引附近3個村的村民來此參加活動,形成了“一托四”村級公共文化發展模式和農村“10分鐘文化服務圈”。群眾在閒暇之餘,有的跳廣場舞、有的健身、有的讀書、有的習練各種樂器……很多村還組建了演出團體,經常在廣場進行演出。全市共有群眾文體活動隊伍421支,直接參與人數達8萬餘人。社區和村街還配備了財政補貼專兼職管理人員,文化志願者已發展到近4000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