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十三五”起航 這五年廈門將變啥樣?

  • 發佈時間:2016-04-07 08:29:24  來源:廈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當一個新的五年再出發,廈門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開啟築夢新征程,朝著美麗中國典範城市的藍圖邁進。

  讓營商更便利

  躋身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城市行列

  讓城市更宜居

  形成“一島一帶多中心”和山、海、城相融城市格局

  讓環境更清新

  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2%,空氣品質優良率96%

  四月,漫步鷺島,美景如畫,綠意盎然,繁花似錦,新氣象撲面而來。

  當一個新的五年再出發,廈門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開啟築夢新征程,朝著美麗中國典範城市的藍圖邁進。

  規劃引領未來。沿著規劃的路徑,廈門發展之路更加明晰、堅定、順捷、暢達。

  2016年1月,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廈門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下稱簡稱《綱要》)。

  今日,本報受權發佈規劃綱要全文。5年後的廈門將是什麼樣?透過這份規劃《綱要》,我們可以看到:到2020年,一個創新驅動、社會和美、文化交融、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的城市已然建成。

  本版文/本報記者劉艷林露虹

  本版圖/本報記者王火炎

  本版製圖/張平原

  >>綱要新意特點

  廈門“十三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突破以往規劃編制的做法,從2013年起,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市發改委牽頭起草了《綱要》。期間,400多個單位以及廣大市民積極參與其中,十數易其稿。《綱要》共有11個章節,總字數達8萬。分總論、分論和實施保障三大部分。

  您參加了市發改委開展的“我的新五年”暢想廈門2020有獎徵文活動嗎?不少市民提出的建議被採納了。為編制好《綱要》,我市開展了多項工作,包括對標國內外先進城市、多方請教專家、廣泛問計於民……可以説,《綱要》的每個字每個詞,都凝聚著編制者和專家、市民的智慧。

  具體説,就是《綱要》體現了三大創新:

  1、在規劃定位上

  戰略規劃的階段性安排和具體化。“十三五”規劃是在《美麗廈門戰略規劃》的框架下制定的,是對“第一個百年”目標的具體化,是“第二個百年”戰略目標的階段性安排。到2020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爭當全國“五大發展”示範市,建成美麗中國典範城市。

  突出規劃作為政府最重要的公共政策工具。通過規劃引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突出規劃的完整體系。與城市、國土、環保等規劃在規劃內容、規劃週期、空間佈局、項目建設、政策保障等方面相互銜接一致。

  2、在發展目標上

  突出發展成果為人民共用,首次將HDI作為規劃的核心指標,確立地區生産總值(GDP)和人類發展指數(HDI)雙核心指標;

  突出發展品質,增加全員勞動生産率、網際網路普及率等指標;

  突出民生福祉和生態環境,相關指標佔全部指標的60%;

  突出區域協調,增加城鄉每人平均收入比、島內外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指標要求;

  突出對外開放,增加外籍和臺胞佔總人口比重等指標。

  3、強化空間屬性和項目落地

  將“五位一體”發展的各項重要任務、重大工程、重大項目落實到空間佈局圖上,並與“多規合一”平臺相對接, 實現了“多規融合”,做到發展目標、用地指標、空間坐標“三標銜接”,為用地、用林、用海等資源的有效配置打下了堅實基礎。

  依託“多規合一”平臺,搭建了全口徑、全生命週期的項目策劃、生成和管理系統,該系統與我市的項目審批系統、社會信用系統、統計系統相銜接。

  >>發展動力:

  新引擎新動力

  不管哪個階段,總有發展動力,這決定走多遠。為保障發展目標實現,我市“十三五”規劃《綱要》在發展動力這個方面花了大筆墨,是《綱要》又一大亮點。“十三五”期間,廈門將把創新作為引領轉型發展的第一動力,並對標國際先進水準,打造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構築支撐我市轉型發展的新的競爭優勢。

  動力之一:營造更加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規劃提出一系列強有力的扶持舉措,降低企業創新研發的成本,營造良好的環境和政策,吸引更多優質人才來到廈門、紮根廈門。

  動力之二: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廈門以新加坡為標桿,參照新加坡的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和標準,從影響企業“開辦、營運、結束退出”生命週期的10個領域30余項指標,廈門對營商環境進行自評,確定了向國際標桿看齊、與國際標準相銜接的任務清單。

  動力之三: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綜合運用市場機制、經濟手段、法治辦法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大政策引導力度,優化存量,引導增量。同時提升供給端提供的商品和服務品質,促進産業邁向中高端,滿足品質消費、綠色消費以及個性消費需求,引導外需轉化為內需,擴大有效需求。

  動力之四:建設國際化城市。建設國際化城市的核心,就是要使城市發揮對外交流功能,在國際資源配置中發揮核心樞紐功能。《綱要》提出要加快建設自貿區、“一帶一路”戰略支點城市。

  >>落地實施:

  舉全市之力

  確保完成規劃

  藍圖繪就,貴在落實。《綱要》是一部視野寬闊、遠近結合、站位較高、操作性強的規劃,是未來五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廈門要舉全市之力,確保完成規劃確定的發展目標和任務。我市“十三五”規劃注重空間屬性和項目安排,確保規劃可操作、可實施、可落地。

  一是突出規劃空間落地。將規劃《綱要》提出的宏偉藍圖,細化為各項重要任務、重大工程、重大項目作支撐,並落實到空間佈局上,與“多規合一”平臺相對接,做到發展目標、用地指標、空間坐標“三標銜接”,實現多規融合。

  二是形成重大項目儲備。“十三五”規劃安排項目近400個,總投資約1.2萬億元,項目建成後可以支撐《綱要》所確定的城市、社會、生態領域的規劃目標,確保規劃可落地、可操作、可實施。

  三是實行全口徑項目管理。在《綱要》指引下,我市對項目投資計劃的編制方式進行了改革,依託“多規合一”平臺,搭建了全口徑、全生命週期的項目策劃、生成和管理系統,該系統與我市的項目審批系統、社會信用系統、統計系統相銜接,形成以規劃為龍頭、統籌各方的項目和投資管理體系。

  專家點讚

  説起廈門的十三五規劃《綱要》,可是有不少新意和特點,專家為廈門“十三五”規劃點讚,給予了很高評價,認為《綱要》充分體現了“五大發展”理念,有科學前瞻的《美麗廈門戰略規劃》統籌引領,有突破性的“多規合一”制度安排,有與國際接軌的包括人類發展指數(HDI)在內的完整指標體系,規劃文本有新意、有特色,編制水準和品質在全國領先。

  >>發展藍圖:美麗中國典範城市

  我市“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了未來五年的發展目標,描繪了2030年的發展願景。我市“十三五”規劃為什麼要按5年和15年兩個階段提出發展目標?這主要是有兩方面的考慮,一是有利於中長期規劃與遠期規劃的銜接,特別有利於空間佈局的穩定。二是儘量在規劃期上與城鄉、國土等專項規劃相一致,便於規劃的銜接。

  1、謀劃2020

  2020年發展目標概括起來三句話: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爭當全國“五大發展”示範市 。建成美麗中國典範城市。

  2020發展目標,確立GDP和HDI雙核心指標。到2020年,廈門每人平均地區生産總值和人類發展指數(HDI)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

  經濟發展: 廈門市民的腰包會越來越鼓。

  到2020年,廈門經濟實力將邁上新臺階,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速8.5%,培育形成一批千億産業鏈(群),第三産業比重力爭突破60%,創新型城市建設和人才強市戰略實施取得重大進步,比全國提前三年實現國內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實現全面小康社會。

  人民福祉:以人民為中心,首次將HDI作為規劃的核心指標。這是《綱要》一大突出亮點,這不僅在廈門在全國也是一大創新。

  大家關心的讀書、醫療、就業等相關民生福祉也齊頭並進——城鎮新增就業人數80萬人,千人醫療床位數6張,新增義務教育學位數10萬個。總體來説,我市民生保障水準持續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居東部發達城市前列,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將走在全國前列。

  2、展望2030

  2030年發展願景概括起來三句話:

  每人平均地區生産總值和人類發展指數(HDI)達到發達國家水準。形成展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的美麗中國典範城市“廈門藍本”。提前邁向高收入水準,從高人類發展水準邁向極高人類發展水準。

  到2030年,廈門每人平均地區生産總值和人類發展指數(HDI)達到發達國家水準,地區生産總值比2020年翻一番。

  >>主要指標:發展成果以數據説話

  指標設置:突出發展品質、民生福祉和生態環境、區域協調、對外開放。

  突出發展品質:網際網路普及率85%、科技進步貢獻率64%、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4%、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18件等;

  突出區域協調:增加了城鄉每人平均居民收入比例縮小到2.2:1、島內外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方面的指標和要求。

  >>六大任務:勾畫發展路徑

  任務1

  産業發展——

  構建現代産業體系

  産業發展方面,力爭到“十三五”末,培育形成一批千億産業鏈(群)(平板顯示、電腦和通訊設備、機械裝備、生物與新醫藥、新材料、旅遊會展、航運物流、軟體資訊、金融服務、文化創意等),第三産業比重力爭突破60%,創新型城市建設和人才強市戰略實施取得重大進步,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達到4%,高新技術産業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比重達到70%,成為區域性創新中心、研發中心,建成海峽西岸強大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為實現上述目標,重點做好:

  一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以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導、戰略性新興産業為引領、一二三次産業融合發展的”5+3+10”現代産業體系。

  二是著力發展三大主導産業,電子資訊産業(包括平板顯示、半導體和積體電路、電腦和通訊設備、軟體和資訊服務等,産值從2015年3000億元,到2020年突破7000億元,成為國家重要的電子資訊産業基地)、旅遊文化産業(包括旅遊會展、文化創意、健康産業等,總收入從2015年1800億元,到2020年突破3500億元,建成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國際會展名城、國際時尚創意之都)和現代物流業(總收入從2015年950億元,到2020年突破2000億元,建成東南國際航運中心、東南區域物流中心)。

  三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瞄準重點産業技術瓶頸和産業競爭力提升需求,實施聯合技術攻關,加快突破電子資訊、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海洋開發利用等前沿領域關鍵技術,爭取在部分關鍵領域佔有世界一席之地;提升創新支撐能力,加快佈局、提升一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進人才等創新要素集聚。

  四是圍繞培育龍頭企業、打造園區載體和創新環境三個重點,優化政府職能配置,實施創新平臺、龍頭促進、園區集聚、智慧製造、品質品牌、要素保障六大産業提升工程,規劃建設11個産業片區,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促進産業集聚發展。

  任務2

  城市發展——標準更高讓生活更美好

  “十三五”城市功能空間發展策略圖

  到“十三五”末,拓展形成“一島一帶多中心”和山、海、城相融的城市格局,建成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成4條地鐵線和“環灣放射”的城市快速路,實現市域“半小時交通圈”和廈漳泉龍區域“1小時交通圈”,城市綜合管理能力顯著提升,城市發展的系統性、協調性、承載力和中心城市功能顯著增強。一個更美好的廈門值得期待。

  城市佈局轉型:廈門島內、島外將形成一體化全域發展新格局。島內中心城區側重優化,提高城市空間利用效率,島外側重於加快新城建設,重點建設環東海域東部新城、馬鑾灣新城、翔安南部新城,完善提升集美新城,加快推進同安新城,促進産城融合發展,加快形成環灣城市帶,廈門將初步實現城市均衡發展、品質提升和城市轉型。

  城市交通圈:廈門新機場的投用、福廈高鐵建成通車、城際鐵路有序推進、海西高速路網建設的基本完成,都將使“説走就走”的旅行成為現實。平日出行也將更為便捷,屆時,廈門將建成4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和“環灣放射”城市快速路骨架路網,公共交通服務設施體系進一步完善,實現市域“半小時交通圈”和廈漳泉龍區域“1小時交通圈”。

  城市智慧管理:在“中國十大智慧城市”的評選中,廈門多次入選成為典範,“十三五”,廈門將更“智慧”,大家會發現上網速度更快了,足不出戶就可以搞定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養老等多項公共服務。與此同時,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和網際網路+的推廣應用將進一步加快。

  任務3

  社會發展——教育看病養老水準要全國領先

  讀書、看病、養老、買房,每一件都是百姓的操心事,繼社會轉型“破題”後,“十三五”廈門社會轉型發展將駛向快車道:到“十三五”末,力爭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居東部發達城市前列,城鄉收入差距縮小到2.2:1,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萬元,實現新增城鎮就業人數80萬人,使人民共用溫馨包容的幸福生活……這一個個藍圖,將給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變化。

  為實現上述目標,重點做好:

  ●建設“三個全覆蓋”的公共服務體系,即覆蓋全體市民、覆蓋公共服務全領域、覆蓋每個人全生命週期。

  ●在明確政府保基本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市場和社會在公共服務提供中的作用。

  ●堅持共同締造,通過創新社會治理,構建包容性發展新機制,解決公共服務資源與群眾需求錯位的問題,將公共服務落到實處。

  未來五年發展基本公共服務的重點

  醫療基本

  公共服務方面

  到2020年全市千人醫療床位數達到6張,民辦醫療機構床位數佔總量的30%左右,形成辦醫新格局。

  提供多層次

  養老服務體系方面

  建立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到2020年實現全市每千名戶籍老年人養老床位數達40張,全市醫養護結合機構佔全部養老機構比例達50%。

  住房保障方面

  保持保障性住房保障體系全國領先,全市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20000套,新建及購買棚改安置房20000套。

  提供教育基本

  公共服務方面

  累計新增3萬個幼兒園學位、10萬個中小學學位,形成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協調互補發展的格局,率先建成全國教育現代化先進城市。

  任務4

  文化發展——打造魅力四射的國際化時尚之城

  腰包鼓了,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更豐富多彩。在文化方面,廈門的“十三五”目標是:建成中國東南沿海重要文化中心城市,成為全國社會主義文明的典範城市,成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標桿城市,成為全國重要的文化産業示範城市。

  文化強市戰略:文化兩字,被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施文化強市戰略,激發文化創造活力,促進文化事業大發展大繁榮,加快發展文化産業,提升文化軟實力和影響力,提高人的文化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

  培育道德力量:廈門首次在規劃中提出培育道德力量的概念。每個人都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就能匯聚起無比磅薄的力量。“十三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成為廈門市民的共同價值追求,成為增進國際社會對廈門理解和認同的精神紐帶,用文明和道德的力量來贏得世界的尊重,廈門可以做到。

  構建全市“15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十三五”,各式各樣的公共文化場所近在咫尺。廈門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將覆蓋到全市所有村(居),構建全市“15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每人平均公共圖書館藏書量1.5冊,文化設施使用率達到100%。建設“15分鐘體育健身圈”,推進社區籠式多功能體育場和室內健身房建設,構建市、區、街道、社區四級多樣化的全民健身設施網路體系。城市文化競爭力排名進入全國前十。

  成為全國重要的文化産業示範城市:文化創意,也能成為“千億産業俱樂部”的成員。初步建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規範發展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建成文化創意千億産業鏈,廈門的文化産業發展模式將成為全國示範,數字內容産業基地規模和水準全國領先,時尚創意産業水準全國領先,建成設計之都、時尚之城。

  打造魅力四射的國際化城市:流轉著歷史與現代交疊的光陰之美,廈門聲名遠播,新的五年,廈門著重文化靚市,打造一批熠熠生輝的文化名片,成為一個魅力四射的國際化城市。“幸福思明”、 “創新湖裏”、“人文集美”、“活力海滄”、“富美同安”、“典範翔安”等文化品牌深入人心;愛樂樂團、小白鷺等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廈門國際休閒島” 和“世界設計之都”的概念不斷加深;一批文化建設載體豐富提升,有氣質、有格調、有文化的廈門觸手可及。

  任務5

  生態發展——更多的

  青山綠水和“廈門藍”

  廈門的生態宜居,總是為人稱道。為改善人居環境,政府一直在努力。“十三五”,將秉持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品質、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到那時,我們將更能欣賞到美麗廈門——青山綠水、紅花白鷺、碧海藍天的美麗景象,“廈門藍”將成為全國最靚麗的城市名片。

  ——打造綠色宜人生態環境:全面提升水、空氣等環境品質,大力開展生態保護和修護工作,提升城市宜居度,建成生態環境優良,市民滿意認可的“大花園”城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率96%,主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87%,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95%,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

  ——小流域作為治理單元:小流域綜合治理是一項事關全局、影響長遠的戰略工程,面對近年來小流域污染日趨嚴重態勢,廈門市果斷開始大力整治,初步探索出以“五位一體”綜合發展為目標的小流域綜合治理新路子。未來五年,廈門將開展島外九條溪流綜合整治工程。

  ——低碳建設對標國際先進:廈門節能水準全國、全省領先,建立了具有廈門特色節能型的經濟結構、生産方式、消費模式。“十三五”,廈門將把目光瞄準國際,對標國際先進,開展節能降耗和低碳城市建設,包括嚴格執行能耗強度、碳排放強度、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優化能源結構;推進工業節能等等,走出一條低能耗、高增長的科學發展之路。

  任務6

  對臺——戰略支點地位

  將進一步凸顯

  廈門與台灣這對同根同源的兄弟,關係將更為密切。“十三五”期間,廈門將全面推進廈臺經貿融合發展、人文交流、直接往來、同胞融合, 打造兩岸經貿合作最緊密區域、文化交流最活躍平臺、直接往來最便捷通道、同胞融合最溫馨家園、民間交往最親密基地。

  對臺戰略支點:“十三五”廈門對臺戰略支點地位將進一步凸顯,對臺先行先試加快推進,創新兩岸經貿合作制度化建設機制;推進廈臺優勢産業深度合作,拓展“一區三中心”建設實效,提升一批兩岸産業合作載體平臺;強化兩岸服務貿易融合,率先實行兩岸投資貿易雙向開放,率先實施兩岸金融創新;創新兩岸直接往來機制,推動廈金居民自由往來;創新臺胞融入社區治理、參政議政和吸引台灣人才的機制……一批創新舉措將在未來落地。

  “五最”:

  提出經貿合作、文化交流、直接往來、同胞融合和民間交往等方面“五最”的目標和任務。

  ●加快建設兩岸經貿合作最緊密區域:創新兩岸經貿交流合作的新模式和新途徑,拓寬兩岸産業、貿易、金融等合作領域,促進兩岸經貿合作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加快建設兩岸文化交流最活躍平臺:以閩南文化為紐帶,以兩岸教育合作綜合改革試驗區為載體,以引進台灣優勢醫療資源為抓手,全面深化兩岸在文化、教育、醫療、衛生、體育等領域交流合作,推動兩岸社會、民生、人文交流新融合。

  ●加快建設兩岸直接往來最便捷通道:建立更加便捷的兩岸交通體系,創新口岸管理服務機制,率先試行便利兩岸直接往來的措施,提高兩岸人員往來和貨物流通效率和水準,建設兩岸直接往來的綜合樞紐。

  ●加快建設兩岸同胞融合最溫馨家園:以開展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為契機,鼓勵在廈臺胞參與社區治理,為臺胞在廈投資興業、交流交往和生活居住提供便利條件和良好服務。

  ●加快建設兩岸民間交往最親密基地: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以閩南文化為紐帶,創新交流方式,豐富民間交流,共築精神家園。

  【連結】

  十三五主要項目

  1、新城+基地

  (1)集美新城、翔安南部新城、環東海域東部新城、馬鑾灣新城、同安新城建設。

  (2)同安翔安高新技術産業基地、現代服務業基地(美峰片區)、現代服務業基地(丙洲片區)、軟體園三期、機械工業集中區、生物醫藥港、兩岸金融中心核心啟動區、重點創新集聚區(龍山文創園、湖裏老工業區、龍頭山及枋湖片區、自貿創新片區)、翔安臨空産業園(規劃)、海滄資訊消費産業園(規劃)。

  2、先進製造業

  廈門天馬G6LTPS二期項目、ABB廈門工業中心、廈工産品提升、金龍汽車資産整合提升、太古飛機工程公司搬遷。

  3、戰略性新興産業

  海西股權投資中心及科技企業孵化基地、聯芯12英寸積體電路、廈門清華紫光積體電路産業園、中科院海西研究所廈門稀土材料研究院、海西醫藥交易中心。

  4、現代服務業

  東渡郵輪母港綜合體、瑞達期貨大廈、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核心啟動區、五緣灣遊艇港遊艇展銷平臺、前場鐵路大型貨場。

  5、綜合交通設施

  (1)鐵路:福廈高鐵(廈門段),廈門北動車運用所及遷建既有客車整備所等。

  (2)地鐵:建成“軌道交通”1、2、3、4號線,開工建設“軌道交通”6號線。

  (3)道路:建設高、快速路和一批主幹路網。主要包括第二西通道、第二東通道、跨環東海域通道、翔安機場快速路、廈門環線(同翔大道南段)、國道324改線、灌新路、集灌路、海滄疏港通道、濱海東大道、海景路、溪東路、機場迎賓大道等。

  (4)機場:建設翔安新機場,年旅客吞吐能力將達到4500萬人次。

  6、社會民生項目

  (1)幼兒園:綠苑海景幼兒園、東安幼兒園 、蓮花中心幼兒園、鳳林幼兒園、塘邊幼兒園 、孚中央幼兒園 、新店肖龔幼兒園等。

  (2)學校:官潯小學、實驗小學擴建、廈門一中海滄校區、實驗小學翔安分校、雙十中學翔安分校、外國語中學集美分校、五緣實驗學校擴建、一農小學等。

  (3)醫療:集美新城醫院項目、市福利中心松柏醫院、翔安醫療園區、環東海域醫院、馬鑾灣綜合醫院。

  (4)養老設施:愛鷺老年養護中心、愛心護理院、湖裏福利中心、蓮花長壽村老人公寓、新建農村幸福院138個、31個日間照料中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