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盤活農村資産探索農業眾籌

  • 發佈時間:2016-03-31 02:30:5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于洪光呂兵兵楊瑞雪

  3月25日,記者在山東省濰坊市濱海經濟開發區見到了自去年起發展南美白對蝦養殖的杜先生。他告訴記者,能夠“養起”白對蝦,得益於他以97.5畝土地的承包經營權及地面附屬物(養殖棚)在齊魯農村産權交易中心做抵押登記,由農交中心出具他項權證後,從濰坊農商銀行申請到的100萬元農村産權抵押貸款。

  齊魯農交中心總裁李英華介紹,作為全國唯一實現股權多元化且涵蓋各類金融業態的農村産權交易平臺,農交中心自2014年9月成立以來,挑起農民“身家”,敢為人先,踏步前行,在農村産權交易和農村金融服務方面進行了創新實踐,成為具有農村産權抵押登記和融資功能的交易平臺。截至目前,已辦理各類農村産權流轉交易1860余宗,辦理農村産權抵押登記560筆,實現農村産權抵押融資1.6億元。

  濰坊市委副書記王獻玲介紹:“濰坊市委市政府抓住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和被發改委列為‘國家現代農業綜合改革試點市’的機遇,創新體制機制,加快推進齊魯農交中心建設,先行先試,勇於突破,取得了積極成效。特別是圍繞實現農村産權抵押融資功能,打造了農村産權‘交易鑒證+抵押登記+銀行貸款+政策擔保+風險補償+不良資産處置’的抵押融資模式,切實激活了農村沉睡資産,挑起了農民‘身家’。”

  股東業態多元市場運作靈活

  李英華介紹,齊魯農交中心經山東省政府批准設立,由濰坊市委市政府主導籌建,由省市農工辦進行業務指導,省市金融辦進行業務監管,是山東省唯一的省級綜合性農村産權交易機構,屬於國有控股的公司制企業,註冊資金5000萬元,總部設在濰坊市寒亭區。

  “相對於全國其他農村産權交易中心,股權多元化背景,市場化運作機制,是齊魯農交中心的特點,也是發展過程中的最大優勢之一。”濰坊市委副秘書長、農工辦主任劉衍信説。

  齊魯農交中心由濰坊市財政局所屬的濰坊市金融控股集團作為發起人,引進山東省國際信託有限公司、濰坊興農土地整治有限公司、濰坊農商銀行和匯銀融資租賃公司共5家股東。齊魯農交中心實行“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機制,建立了“三會一層”法人治理結構。公司人員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根據山東省政府的批復文件,中心經營範圍包括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集體林權、水域灘塗養殖權、農村集體股權、農村智慧財産權“五項交易”及資訊發佈等配套服務。

  “有5家涵蓋各類金融業態的股東監管,齊魯農交中心的組織架構、管理模式和運作機制更有利於中心業務的拓展,能夠充分發揮市場化運作的優勢。”李英華説,“同時,根據山東省政府文件批復要求,齊魯農交中心所有涉及農村産權的交易,都堅持公益性服務,不與農民爭利。”

  李英華介紹,齊魯農交中心堅持“公益性為主,不與民爭利,不片面追求企業效益最大化”的經營理念,對農民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各種服務一律免費,旨在構建權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農村産權交易體系。

  完善抵押流程擔起農民身家

  “相對於以流轉為主的農村産權交易,現階段農村産權抵押融資需求更為迫切,特別是對發展規模化種養業的小型農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戶等。”昌樂縣庵上湖瓜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趙繼斌説,“需要有專業權威的農村産權抵押登記機構,能夠規範公平的為農村産權進行抵押登記並向銀行提供‘信得過’的憑證。”

  劉衍信介紹,針對這一問題,濰坊在全國率先進行了大膽試驗和制度設計:2014年10月發出的《關於加快推進齊魯産權交易中心建設的通知》,授權齊魯農交中心作為全市統一的農村産權抵押登記機構,解決了農村産權抵押融資無統一的抵押登記機構的問題;2014年12月又出臺了《關於加快推進農村産權抵押融資工作的意見》,將農村産權抵押範圍擴大到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住房、大棚、林權、大中型農機具、農村經營性集體建設用地、地面種植物及附屬設施、農村集體股權、海域使用權、農村智慧財産權、農村土地流轉收益權、水域灘塗養殖權等12項,解決無抵押物問題。

  “借助政府授權的農村産權抵押登記職能,我們著力打造了農村産權‘交易鑒證+抵押登記+銀行貸款+政策擔保+風險補償+不良資産處置’的抵押融資鏈條,打通了農村産權抵押融資的通道。”李英華説。

  李英華介紹,齊魯農交中心在廣泛調研、借鑒的基礎上,著力健全運作機制:一是嚴格把控交易環節,首創併發揮“交易鑒證書”産權明晰作用,賦予交易的農村産權具備可抵押、可融資作用。特別是針對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落實土地經營權權能為主,通過公開、公正、規範操作,嚴格把控交易環節,確保為交易雙方出具的“交易鑒證書”權屬清晰,並得到銀行機構的認可。二是制定了較為完善的農村産權抵押登記制度、規則、流程、風控體系,設計研發了農村産權抵押登記管理系統和農村産權抵押登記他項權證,為開展農村産權抵押融資工作夯實制度保障和軟硬體基礎。

  分化融資風險撬動各路資金

  抵押登記是第一步,實現融資是關鍵,農村産權融資難的主要癥結在於銀行的積極性不高。濰坊農商行一位客戶經理坦言:“農村産權抵押融資畢竟是新生事物,由於交易不活躍,缺少流動性,導致估值難和處置難。再加上農業經營週期長,影響因素多,會增加很多不確定性風險,如果單靠銀行自身去承擔,難免顧慮重重。”

  對此,為化解銀行擔憂,調動銀行、擔保公司、保險公司等各路“金家”參與農村産權抵押融資的積極性,濰坊市財政出資1000萬元,設立了專門用於農村産權抵押融資的風險補償資金池,並委託齊魯農交中心進行市場化運作,以分擔化解農村産權抵押融資風險。

  李英華介紹,資金池主要有風險補償和風險緩釋兩大功能。據《濰坊市農村産權抵押融資風險補償資金池管理辦法》,風險補償,借款人繳納2%的風險保證金後,該筆貸款逾期未全額償還的,資金池對該筆貸款本金凈損失給予20%的補償;風險緩釋,是對涉農貸款借款人,因面臨流動資金短缺暫時難以還貸的,由資金池提供過橋資金,先行償還銀行,以保障借款人的正常生産經營,並維護良好信用。

  在此基礎上,為放大資金池效應,進一步分化風險,齊魯農交中心與山東省農業融資擔保公司簽署了業務代理合同,濰坊地區的政策性擔保業務全部由齊魯農交中心代為辦理,解決了農村産權抵押融資擔保問題。同時,為解除銀行的後顧之憂,齊魯農交中心的控股股東濰坊市金融控股集團,出資成立了濰坊市資産管理公司,依託該公司和齊魯農交中心大平臺,對在抵押融資業務中出現的不良資産進行合理化處置。

  “資金池自建立以來,已為5筆貸款提供了風險緩釋服務。憑藉與山東省農業融資擔保公司的業務代理協議,為6筆貸款提供了政策擔保服務。”李英華説。

  運營機製成熟試水農業眾籌

  2015年5月起,經過自籌建以來的創新實踐和經驗的積累,齊魯農交中心開始探索推廣農村産權交易平臺搭建整體解決方案諮詢服務。當月,青海省海東市規劃籌建市級農村産權交易平臺,來到齊魯農交中心進行調研,在實地了解齊魯農交中心各項業務後,當即拍板要與齊魯農交中心進行合作,共同搭建當地的農村産權交易服務平臺。齊魯農交中心為海東提供了農村産權交易、農村産權抵押融資規則、制度、流程、風控體系及資訊系統等平臺搭建的整體解決方案,並派出培訓團隊向當地人員進行了專業培訓,短時間內幫助海東搭建起了高標準的農村産權交易服務平臺。

  劉衍信坦言:“齊魯農交中心的政策設計和創新實踐,能夠喚醒農村‘沉睡’的資産,有利於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並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有利於倒逼農村産權制度改革深入推進。然而農交中心畢竟只是一個‘點’,覆蓋範圍有限。如何發揮這樣一個平臺的作用,推進業務模式‘複製’和標準出臺,對今後有著更深遠的意義。”

  “我們的做法是發揮省級綜合性農村産權交易平臺的集聚、整合、公信優勢,打造農村産權‘一條龍’配套服務鏈條,用‘整體解決方案’推動模式複製和標準出臺。”李英華説,

  據介紹,齊魯農交中心通過吸納會員與建立服務聯盟的形式,與農業科研機構、農業龍頭企業、資産評估、招投標、審計、拍賣、保險公司等機構加強合作,以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新型經營主體等提供農村集體資産招投標、訂單農業、政策諮詢、項目包裝、業務培訓、資産評估等方面的標準化服務,實現了農村交易與相關配套服務的有效整合。截至目前,共吸納有資質、有實力的15家招投標公司、評估公司等作為會員單位。

  依靠相對完善的業務模式和服務體系,齊魯農交中心加快了分支機構建設。已在濰坊所有涉農縣市設立了15個縣市分中心和134個鎮街辦事處;以參股和發展綜合會員形式,在濟寧、德州等市縣設立了4個省內分中心;以業務複製和戰略合作模式,在青海、北京、黑龍江、上海、河北、廣西和甘肅設立了7個省外工作站。

  李英華説,模式複製之後是標準出臺。目前,齊魯農交中心打造的農村産權交易服務規範已得到全國標準委員會的預備立項。此外,2015年,齊魯農交中心與濰坊農商銀行研發的網際網路金融“濰融E平臺”開展業務合作,為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提供直接融資服務,聯合寒亭區綠領家園合作社共同發起濰縣蘿蔔眾籌項目,在農業眾籌領域作了初步探索,有力推動了農村金融服務的實踐創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