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老供銷”必須走“新路子”

  • 發佈時間:2016-03-28 05:29:38  來源:山西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綜合改革工作啟動一年來,我省供銷社改革效應正逐步顯現——

  最新統計數據表明,去年我省供銷社系統共完成購銷總額884.8億元,9個市實現增長,全系統943個社有企業實現銷售總額284.6億元,增長7.7%……

  按照國家《關於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決定》指導意見,我省供銷社系統綜合改革工作啟動一年來,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了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建設、農村合作金融服務等方面的探索,改革全面開花,“老供銷”煥發出了新生機,改革效應正逐步顯現。

  搭乘東風網上供銷風生水起

  流通是供銷社的老本行,搭乘“網際網路+”的東風,正在構建中的我省農村現代流通體系活力無限。

  去年以來,山西農村消費發生了重大變化,農民們買東西開始網購,更重要的是,還會把自家産的農産品、手工藝品通過網路平臺賣到城裏去。

  “現在好了,動動滑鼠在‘農芯樂’就能買到放心農資。”以前每年春耕的時候,安澤縣的蔡進全都會為化肥、農藥、地膜、種子等問題發愁,真真假假不説,還要跑很遠的地方買。而今年,蔡進全坐在家裏通過網際網路在“農芯樂”上下單,放心農資就直接送到家門口。

  “農芯樂”是省供銷社專門為“三農”提供綜合服務的網際網路平臺,去年8月上線,目的就是要把服務延伸到“最後一米”,力爭5年內輻射全國,所有鄉鎮村享受物流配送即日達服務。目前,與“農芯樂”簽訂共建電商服務中心意向的36個縣中有8個為國家級貧困縣,通過電商扶貧,打通了貧困地區農村電商的“進路”與“出路”,建立起購銷兩旺的雙向流通渠道。

  事實上,除“農芯樂”外,我省供銷社在電商方面的探索早已開始,目前全系統共發展電商企業63家,其中省級1家、市級4家,縣級及縣以下電商、微商58家,累計實現交易額5000多萬元,其中農産品銷售額1000多萬元,累計點擊量達200多萬人次。今年,全省電子商務縣級覆蓋率將達到84%。沁州黃小米、山西陳醋、天然山野菜、無污染小雜糧……這些原生態農産品早已借助山西欣鑫合電子商務公司平臺、供銷e家等走出省外。

  “供銷社深耕農村市場60多年,善於把握農民需求的脈搏,可以有針對性地提供生産生活服務。”省供銷社主任狄重陽説,供銷社能發揮長期紮根農村、貼身服務農民的特殊優勢,利用遍佈城鄉的實體門店網路和特色農産品資源,統籌推進我省農村電商創新發展,助力“晉貨出山”,帶動廣大農民群眾脫貧致富。

  金融創新打通農民融資鏈條

  眼下正是春耕備耕時節,平遙農民老侯來到晉偉中藥材綜合開發專業合作社資金互助部,花幾分鐘寫申請、簽合同,第二天就拿到10萬元貸款。“貸款利率與銀行同期貸款利率一樣,還有還款免息優惠。”資金互助部理事長介紹,這個“蓄水池”把農民自己的錢聚攏來辦自己的事,不僅盤活了農民手頭的資金,還讓地下錢莊和高利貸等民間非法信貸沒了市場。

  目前,“蓄水池”已收、付現金1.2456億元,辦理業務116256筆,累計發放借用股金1.67億元,支援1248戶社員,帶動農戶7570戶,實現中藥材等産值2.41億元,解決了合作社經營設施建設、中藥材産業鏈延伸發展和社員生産所需資金問題,還通過互助社的營利實行分紅,為農民增加收入7500萬元。

  實踐證明,合作社資金互助部將生産合作、經營合作、信用合作融為一體,探索出了一種深受農民歡迎的金融服務方式,解決了合作社成員融資難的問題。

  據不完全統計,全省供銷社系統資金互助社或開展股金互助服務的專業社共計5個。其中匯總股金總額2705萬元,帶動入社農戶及社員733戶,發放互助借款1.7億元。省供銷合作社分別與省農信社、郵儲銀行山西省分行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取得了20億元授信額度。目前已在全省選擇了10個縣開展農村合作金融試點,依託8個專業合作社成立資金互助社開展資金互助業務。

  為進一步規範農村資金互助業務的運作和管理,省供銷社1月下發《穩步開展農村合作金融服務行動計劃》和《山西省供銷合作社聯合社關於開展農村資金互助合作試點的指導意見》。預計到2020年,我省將構建以農村資金互助、融資擔保、小額貸款、産權交易、合作基金、互助保險、網際網路金融七個業態為主的供銷合作社新型合作金融服務體系,全力破解農民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龍頭企業助推特色産業發展

  在日前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公佈的2016年供銷合作社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名單中,我省10家單位被認定為2016年供銷合作社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做優龍頭企業,才能穩農興糧。改革一年來,我省供銷社依託當地資源優勢,推動社屬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對接,通過資産入股、項目引導等方式,樹立起一批輻射面廣、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形成了以雜糧、中藥材為重點,果品、蔬菜、核桃等多元發展的綠色特色産業,趟出一條“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路子。

  山西是全國“小雜糧之鄉”,種植面積和産量均居全國前列,全省供銷社已發展小雜糧專業合作社218個,入社社員1.7萬戶,年銷售收入達10億多元,許多龍頭企業有不少出自雜糧領域。

  在大同榮鑫小雜糧加工專業合作社的帶領下,當地農戶把土地託管給合作社,搞起特色種植,收購價也高了很多。有的農戶還以“土地+資金”的方式入股,成為合作社的股東,再返聘成為合作社的工人,除了流轉土地每畝500元,還能拿工資、分紅。産品輻射至內蒙古、朔州、左雲、右玉、天津港口,通過與中糧集團合作,部分産品遠銷日本、南韓等地。

  在山西,這樣的合作社還有很多,平遙晉偉中藥材綜合開發專業合作社、長治三里灣種植專業合作社、臨汾堯都區土門彩虹果蔬專業經濟合作社等,都是響噹噹的龍頭企業。

  1月23日,我省出臺《關於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實施方案》。接下來,我省將啟動實施“農業社會化服務惠農工程”,在土地託管、農資供應、測土施肥、統防統治、代耕代種、農技培訓等關鍵環節,為農民提供“保姆式”“功能表式”託管或全程服務。特別圍繞中藥材、小雜糧、幹鮮果特色優勢産業,創新合作機制、利益分配機制,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

  對於供銷社的發展,狄重陽表示,深化改革,不能縮手縮腳,要主動涉獵農民需要的新領域,“農民需要什麼,供銷社就提供什麼樣的服務。”我省供銷社的目標,就是把供銷合作社辦成真正符合農民需求的合作經濟組織,為農民提供“保姆式”全程社會化服務。

  本報記者 張 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