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2015中國産業發展年度分析報告》發佈聚焦供給

  • 發佈時間:2016-03-16 18:06: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5中國産業發展年度分析報告》發佈聚焦供給 追蹤熱點

  中新網上海3月16日電 (記者 陳靜)《2015中國産業發展年度分析報告—供給側改革的視角》16日發佈。根據該報告,傳統産業雙重過剩;新興産業“小馬拉大車”;網際網路産業風光無限成為2015中國産業熱點。報告同時指出,在未來産業發展中,必須正確認識現有産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進一步加大宏觀政策制度方面的調控與扶持,區分不同性質的問題、分類實策。

  當日,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産業經濟學系、上海市産業發展研究和評估中心以及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研究基地芮明傑工作室共同發佈了該報告。這份分析報告聚焦供給,關注産業發展;追蹤熱點,對産業深進行度分析;同時,通過微觀企業主體視角的實證研究,對高新技術産業的生産效率、創新效率和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為高新技術産業發展的戰略決策和政策導向提供實證支援。

  分析報告指出,2015年,中國國民經濟運作承受下行壓力,2015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速下滑至6.93%,達到近年來的低谷。産業發展呈現出經濟發展的“新常態”——舊的增長動能逐漸消退,新的增長動能逐漸形成。服務業貢獻度持續上升,以新一代資訊技術、節能環保、生物、高端裝備為代表的新興産業表現活躍,增速較快。

  2015年,供給過剩與不足同存,總投資增速下滑。煤炭、汽車、鋼鐵、水泥等傳統行業供給過剩,産能利用率平均在70%以下,市場需求增長乏力;而旅遊、醫療等新興服務業供給不足,供需矛盾突出。報告稱,2015年第三季度末,第三産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首次超過50%,達到近年來的峰值。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活力較大,其中,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上市公司和總市值佔比最大,超過40%,生物和高端裝備次之。從發展趨勢看,戰略性新興産業增速強勁。

  報告深度分析了2015中國産業熱點:傳統産業雙重過剩;新興産業小馬拉大車;網際網路産業風光無限。報告稱,傳統基礎性産業已陷入頹勢,主要産品産量增速趨緩或呈負增長,盈利空間逐步收窄,産能嚴重過剩問題凸顯。結構性失衡現象突出:低端産品過剩庫存增加,而高端品種供應不足,還需大量進口。房地産、傳統製造業等下游産業市場需求彈性不足,制約了中國傳統基礎産業的發展,使傳統産業的發展逐漸步入成熟期或衰退期。

  報告指,新興産業發展態勢良好,生産規模迅速擴張,市場效益良好,且其創新驅動的能力已進一步形成。中國在高速鐵路和特高壓技術等方面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準,並已開始向部分發達國家進行技術與資本輸出。根據報告,2015年1季度,新能源汽車、機器人增加值實現50%以上的高速增長,航空及航太器製造和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也實現了20%以上和近15%的增速。不過報告同時指出,新興産業衍生支柱産業仍有待時日。新興産業雖發展迅速,但目前所佔比例較低,且總體上看面臨著核心技術滯後、關鍵環節缺失和需求定位不明確等困境和挑戰,尚不足以支撐國民經濟發展。

  根據分析報告,網際網路産業發展繼續“風光無限”,移動互聯網、智慧終端、雲計算大數據等的發展,已成為網際網路産業發展的新技術導向。以行動通訊、電子商務網際網路金融等為代表的網際網路産業領域連創佳績,2014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實現交易規模13.4萬億元,同比增長31.4%;其中,B2B電子商務網購交易額2.82萬億元(約1/3為手機網購),同比增長近50%。2014年,國內雲計算市場收入規模達1174.1億元,同比增長達93.5%,預計未來雲計算産業鏈規模可達7500億至1萬億元。報告同時指出,“網際網路+”和“+網際網路”不斷催生産業轉型與升級,但發展仍局限于消費服務領域,替代效應為主,融合帶動效應有限。

  報告指出,在未來産業發展中,中國需進一步加大宏觀政策制度方面的調控與扶持,區分不同性質的問題、分類實策:堅持深化市場改革、産業分類調整的總體思路,對處於不同生命週期階段的産業和不同發展梯度的地區,採取差異化調控策略;以市場調整為主、政府引導為輔,充分發揮“市場”之手的核心作用,推動政府職能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以存量調整為主、增量調整為輔,現階段鼓勵兼併重組以實現存量優勝劣汰,未來發展引導投資方向以實現增量有序調整;繼續深化供給側體制改革,從金融、財稅、人才等領域突破,最大限度釋放改革紅利;此外,打擊企業市場壟斷,維護市場公平環境,為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掃清障礙;還需以戰略性新興産業為方向,以舵手型企業培育為抓手,推動中國國産業轉型升級。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