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網際網路醫療行業將強者愈強

  • 發佈時間:2016-03-15 22:30:51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龔雯  責任編輯:羅伯特

  作為一個具有較強成長性的朝陽産業,醫藥産業的健康發展自然離不開“智慧”的推動。國務院辦公廳3月11日發佈的《關於促進醫藥産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就指出“培育新興業態,推動産業智慧發展”,包括建設智慧示範工廠、開展智慧醫療服務兩部分。

  業內人士預計,未來3~5年網際網路醫療仍會比較火,但隨著健康醫療應用程式(APP)管理的逐步規範,這一新興業態將趨於冷靜,也將更健康。《意見》具體提到,加快醫療器械産品數字化、智慧化,重點開發可穿戴、攜帶型等移動醫療和輔助器具産品,推動生物三維(3D)列印技術、數據晶片等新技術在植介入産品中的應用。同時,發揮優質醫療資源的引領作用,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整合線上線下資源,規範醫療物聯網和健康醫療應用程式(APP)管理。

  國泰元鑫資産總經理梁之平告訴記者:“預計未來3~5年網際網路醫療仍是較大的資金風口,但無論是投資硬體終端還是軟體服務,與前兩年相比會冷靜許多,更重視定位:一是不照搬其他行業的投資經驗,少講故事,少走彎路;二是尊重科學,重視醫生這一核心資源,配合醫療衛生體制改革。”

  莫尼塔研究報告顯示,2015年移動醫療市場投資約有18億美元,較2014年增長顯著。約六成投資集中在醫患溝通與醫療資訊領域,投資階段多處於天使輪與A輪。預計2016年早期投資者將會趨於謹慎,僅有少數市場份額靠前的企業能夠獲得進一步投資,呈現“強者愈強”的趨勢。

  糖尿病健康管理平臺“微糖”CEO馮燕飛説:“以往資本可能比較看重圈用戶,現在更看重商業模式,而且非常敏感。預計網際網路醫療在2016年將頻繁上演整合大戲。”

  目前,在網際網路醫療項目中,吸引投資最多的領域依次為醫患溝通、醫療資訊、中醫推拿、慢病管理、母嬰健康等。按照項目內容分類,最吸引投資的種類依次為APP、網站、軟硬體結合等。在地理分佈方面,網際網路醫療創業公司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及杭州。

  但在極具活力的背後,這一新型業態也暴露出産品同質性嚴重的問題,繼而引發的是消費者對其公信力和權威性的質疑。據不完全統計,全國2000多款移動醫療APP中,預約掛號類佔31.3%,問診資訊類佔30.3%。

  微醫集團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廖傑遠表示,市場上一些産品遊走在灰色地帶,禁而不絕,確實需要“有形的手”進行整肅。通過規範的管理驅逐劣幣,有助於培育更適應當前醫療環境的健康業態。

  從公立醫院主任醫師轉型為瑞慈醫療集團首席醫療官的繆曉輝表示,大家對網際網路醫療褒貶不一,但不可否認它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緩解了一些大醫院的專家壓力。而且相比一些老專家,年輕醫生作為網際網路的“原住民”,在可以獨當一面的業務基礎上更善於應用智慧工具,幫助更多患者解決問題,這與國家鼓勵的分級診療思路不謀而合。

  不同於傳統醫療生態中醫生與患者、藥廠與保險通過醫院進行聯繫,網際網路醫療生態則多以醫生為中心,患者、藥廠、保險均可以直接與醫生進行溝通。

  為此,市場預計,2016年,隨著保險的加入,這一新興業態將緩解無人買單的尷尬,進一步取得長足發展。相應的,隨著業態健康度的提升,未來不僅會被資本市場認可,也將令消費者的認可度逐漸上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