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2025”的泉州樣本
- 發佈時間:2016-03-14 11:2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4日訊(記者 林火燦 通訊員 鄭意凡)在今年全國“兩會”福建代表團開放日上,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委書記尤權説,泉州一家民營企業生産的馬桶,並不比日本的差。
事實上,作為海峽西岸的先進製造業基地,“泉州製造”是一張響噹噹的名片,泉州製造在服裝、鞋類等其他領域的産品同樣暢銷全球。這也支撐了民營經濟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遞增,創造了聞名全國的“晉江經驗”和“泉州模式”。
在産品同質化競爭突出、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加劇等一系列挑戰面前,泉州製造如何實現轉身?如何應對轉型壓力?作為“中國製造2025“首個地方試點城市,泉州如何推動“泉州製造”向“泉州創造”轉變?
智慧製造引領:千家企業“機器換工”
2013年底,泉州在福建率先實施“數控一代”示範工程,拉開製造業“機器換工”大幕。
2015年,泉州成為“中國製造2025”首個地方試點城市,發佈由中國工程院協助編制的“泉州製造2025”發展綱要,啟動智慧製造、品質品牌、服務型製造三項行動計劃。
兩年多來,泉州智慧製造大放異彩。在省、市、縣專項資金疊加扶持之下,每年有上億元用於扶持“數控一代”工程,資助首臺套開發、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等,企業年度最高補助可達1000萬元,去年累計兌現扶持資金1.25億元。
一方面是真金白銀的支援,另一方面,要讓企業明明白白地看到,轉型升級帶來的甜頭。為此,泉州組織“三個一千”(一千台機器人、一千台3C鑽攻中心、一千套數控一代裝備)推廣計劃,重點打造34個(條)智慧工廠、數字化車間和“數控一代”示範生産線。舉辦一系列推介會、對接會,對接金額超110億元。
一場“機器人總動員”在全市上演,1000多家傳統製造業企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應用數控技術和産品。平均減少勞動力用工壓力20%—30%,産品研製週期縮短20%,生産效率提高20%,可替代進口降低成本30%—50%。
泉州還引進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裝備製造研究所、泉州華中科技大學智慧製造研究院、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研究所等30多家高端科研單位,引進高層次人才600多位,其中院士15人。帶動全市研發投入10億多元,增長達30%。
按照“泉州製造2025”劃定的路線圖,未來十年,泉州將努力建成世界知名的製造業研發和生産基地,列入中國製造業發展十強城市。今年,泉州將實施17個産業轉型升級路線圖,實施傳統産業轉型升級行動和新興産業倍增計劃,努力在産業鏈條的關鍵領域、重點環節取得更大突破。同時,加快實施“泉州製造2025”,大力推進以“機器換工”為核心的智慧化改造,積極穩妥推進企業兼併重組、化解過剩産能,推動製造業向高端延伸。
“網際網路+”潮涌:電商交易額近2000億元
去年雙十一,泉企網路零售總額突破32億元,比增50.9%。鞋服、水暖、休閒食品、嬰幼用品等品類佔全部交易額八成以上, 傳統産業集群的優勢線上上重現。
這只是泉州電商兇猛的一個縮影。2015年,泉州電子商務交易總額達1917億元,比增35%。在總量增長的同時,全市超過80%規模以上工貿企業涉足電子商務,傳統企業加快網際網路轉型。泉州還出臺網際網路經濟發展實施方案,成功創建中國快遞示範城市,7個縣(市)入圍全國電子商務百佳縣,四縣(市)成為省級農村電子商務示範縣。
跨境電商、農村電商等也得到了快速發展。今年2月,泉州出口加工區獲批升級為綜合保稅區,成為目前國內對外開放層次最高、政策最優惠、功能最齊全、通關最快捷、區位優勢最明顯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之一。晉江陸地港跨境電商出口額位居全省各試點單位首位。“網際網路+”産業園區在各地涌現,全市建成10個專業電商園區(基地),初步形成“網際網路+園區”格局。在山區,面向廣闊農村生産,安溪弘橋智谷成為福建規模最大的電商産業園區,與德化電子商務産業園共同入選“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
此外,泉州還出臺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措施,推動眾創園區和 重點建設眾創空間59個,孵化“雙創”企業626家、項目1080個;在全省率先啟動網商虛擬産業園建設,入駐企業1700多家。
今年,泉州將把培育專精服務新業態作為“第三産業發展年”的重要內容。重點發展電商、物流、工業設計、服務外包等産業,實施“網際網路+”行動計劃,引導電商平臺、專業市場、生産企業無縫對接,推進網商虛擬産業園、“泉州購”綜合大型供貨平臺等項目建設。同時,不斷激發創業創新活力,落實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措施,借鑒中關村創業大街運作經驗,大力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新模式,打造一批具有泉州特色的眾創空間。
下好“先手棋”:精準施策有為應對
2015年,面對改革開放以來泉州最困難的一年,年初伊始泉州就及早預估形勢,打出“先手棋”,確保經濟運作總體平穩。
去年來,泉州密集開展重點行業專題調研和一系列專場座談會,系統梳理重點行業轉型升級需要突破的瓶頸制約和努力方向。在此基礎上,相繼出臺紡織鞋服、石材水暖、陶瓷、香産業、家居工藝等5個扶持專項,以及穩增長、金融、房地産等專項措施,全年兌現扶持資金31億元,爭取國家和省級補助124億元。市領導每季度帶隊走訪基層,開展“幫扶企業發展、促進項目落地”活動周,幫助企業化解困難問題。政府還主動站臺搞促銷,組織品牌“境外行”、“海絲行”和建材“中國行”,推廣企業“手拉手”活動;強化投資拉動,340個市級在建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001億元。
2016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泉州提出了未來五年的目標:到2020年,力爭全市生産總值超9000億元、年均增長8.5%左右,每人平均地區生産總值超10萬元,提前實現地區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並首次提出建設“創新、智造、海絲、美麗、幸福”五個泉州。
打造“創新泉州”,即進一步深化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力爭每個主導産業和新興産業均形成一個以上高端創新服務平臺,爭創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同時,大力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進一步抓好金融改革、“民綜”改革、新型城鎮化等國家級試點,最大限度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活力。在打造“智造泉州”方面,將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實施“泉州製造2025”,建設“中國製造2025”樣板城市。同時,加快現代服務業集聚擴量,著力發展“大旅遊、大物流、大健康”産業,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與傳統産業深度融合。具體而言,今年還將進一步擴大有效投資,開展“項目前期工作活動年”,落實項目建設全過程提速機制,繼續實施“幫扶企業發展、促進項目落地”活動周等,全力穩增長、調結構、強動力、防風險,確保開好局、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