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産量不靠多施肥 中國稻穀新技術在盧安達獲肯定
- 發佈時間:2016-03-05 13:14:00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基加利3月4日電 通訊:高産量不靠多施肥 中國稻穀新技術在盧安達獲肯定
新華社記者楊孟曦
近日,中國援盧安達農業技術示範中心的一場稻穀驗收會引來盧安達農戶的好奇圍觀。
在中盧兩國政府官員、技術專家及農戶見證下,35戶示範農戶平均每公頃稻穀産量8.3噸,遠超他們往年傳統栽培稻穀每公頃2到4噸的産量,令大家倍感驚嘆。
一名示範農戶説:“中國專家教我們種稻穀必須選擇好谷種,在一定時間適當地施以合適肥料,並有效管理灌水,這樣才能長出産量高的稻穀。這樣做非常專業。以前我們不懂這些技術,沒有人來指導,即使用了很多肥料,種出的稻穀産量也很低。所以在我看來,專家們教給我們技術的作用比肥料的作用更大。”
35戶示範農戶欣喜地收割著稻穀,雖然這些示範田地屬於農業示範中心,但在專家指導下種出的稻穀,中國專家早已承諾全部歸農戶所有。
據了解,從2015年開始,示範中心就開始推行這種創新示範模式:由農戶直接參與示範種植,將示範中心的水稻示範田分配給農戶,每名農戶示範種植500至100平方米,示範中心無償提供谷種和技術指導,水稻生産全過程都由農戶負責,收益全部歸農戶。這一做法深受盧安達農戶歡迎。
稻穀新技術示範應用是由福建農林大學承擔的中國援盧安達農業技術示範中心的4個專業之一,主要內容為良種繁育、示範、技術推廣、人員培訓和生産加工。
項目開始運作時,中心共9公頃水稻田用於開展技術示範。這些水稻田地力差、耕作難度大。自2011年至今,中國農業專家不斷改良稻田、築水渠、開排水溝,篩選出適宜栽培的新品種,有針對性地採用栽培新技術,解決了當地稻穀産量低的難題,起到良好的示範效果。
在中國援盧安達農業技術示範中心工作3年的福建農林大學技術員胡應平説,項目實施以來,示範中心共培訓農戶和技術員189人,到盧全國各地指導當地農戶5000余人次從事稻田生産。
他説:“我們的水稻旱作宿根栽培技術非常適合盧安達農業條件,一年內可生産兩季稻穀,使稻田的利用率提高一倍。而且這項技術簡單易學,深受當地農戶歡迎。”
為了早日讓水稻旱作宿根栽培新技術進村入戶,中國水稻專家黃水明每天早出晚歸,從開始翻地到最後收穫的每個細節都親自督導,數月間整個人瘦了一大圈,同事還調侃道:“衣服怎麼變胖了?”
看到稻穀豐收,中國農業專家們比當地農戶還高興。示範農戶成功栽種出這樣高産量的稻穀,這説明中國技術可以造福盧安達百姓,將為盧安達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起到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