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魚塘“遊”出生態稻

  • 發佈時間:2016-03-04 05:30:00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海寧市周王廟鎮雲龍村盛旭水産養殖公司基地,塘堤上一株盛開的桃花給基地平添了幾分春意。浙江盛旭水産養殖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蘇曉逸正忙著指揮工人起捕留塘的魚蝦,清理魚塘。

  “這些稻茬是去年稻穀收割後留下的,如果是秋季,水面上一片金黃,都是沉甸甸的稻穗,那才叫好看。”蘇曉逸指著魚塘中央一叢叢枯黃的有點像蘆葦莖稈一樣的殘枝告訴記者,這種在魚塘裏的水稻名叫魚稻1號,是浙江大學培育的水稻新品種,也是他們公司生態養殖鏈上的秘密武器。“再過一段時間就要播種了,今年準備大面積種植,種子都準備好了。”

  31歲的蘇曉逸,畢業于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獲得會計專業和國貿專業的雙學士學位,2009年回國後子承父業,從事水産養殖,在近1000畝土地上發展生態迴圈農業。

  “農業很有搞頭,不過我覺得主要存在兩個問題,一個是農民對市場需求研究不夠,種養跟風,就難賺錢;再一個就是環境保護意識還要加強,比如海寧的水産養殖業很發達,但水質卻受到影響。”所以,從一開始,蘇曉逸就立志走生態養殖之路。

  起初,蘇曉逸在養殖塘裏試種水生植物,但效果不理想。2013年,他到浙江大學參加職業農民培訓,了解到浙江大學的吳殿星教授在選育池塘稻品種。他如獲至寶,2014年就在200畝水塘試種,2015年擴大到400畝,今年準備所有養殖塘都種上魚稻。

  “和普通水稻不一樣,這個魚稻株高能達到1.5米,所以又叫蘆葦稻,凈化水質效果特別明顯。”蘇曉逸介紹説,目前,他的養殖基地採用魚稻共生、混養模式,以青蝦為主,搭配少量甲魚、鳙魚和青魚。魚稻無需施肥,也不用除蟲,因為魚蝦的糞便、吃剩的飼料就是很好的肥料,甲魚是除蟲好幫手,鳙魚幫助消滅浮游生物和藻類。

  “養殖場外河道水質都是Ⅴ類甚至劣Ⅴ類,但據浙江大學的監測,種了魚稻後,養殖場水質總體達到Ⅳ類標準,很多指標甚至達到Ⅱ類標準,重金屬檢測含量基本為零。”蘇曉逸告訴記者,叢生的魚稻還改善了魚蝦的生活環境,夏天,有魚稻的蝦塘水溫要比沒有的低2攝氏度。

  因為凈化水質的作用明顯,今年嘉興一家水廠甚至找到府來,希望介紹引種魚稻。水環境好了,青蝦的畝産量提高了兩成,更重要的是産品品質提升。市場上的甲魚賣30元一斤,但他家的甲魚卻至少要100元一斤;去年出産的3萬多斤稻米,春節前就銷售一空,平均價格達到9元,比市場上普通水稻要高出兩倍多。

  “現代農業是年輕人的天下。”蘇曉逸的父親、從事水産養殖32年的老蘇感慨地説,起初他對蘇曉逸搞的這一套還將信將疑,現在他已經將1000畝的養殖基地全部放手讓兒子來經營,自己只當養殖技術顧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