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接中外”,電影可先行
- 發佈時間:2016-03-02 07:38:00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單日票房6.44億元,單周票房36.39億元……丙申猴年新春伊始,火爆異常的國內電影市場,就屢屢刷新紀錄。據統計,從正月初一到十五,全國電影票房達到55.86億元,觀影人次約1.55億,2月份票房總收入已突破60億元。紅火的數據,也讓人們對中國電影産業承載中國文化走出去重任、做好“聯接中外、溝通世界”的先行者、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有了更多的底氣和期待。
電影産業是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也是掌握文化話語權的重要手段。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電影産業在實現自我發展的同時,也在世界電影市場的競爭中,讓各國人民更好地了解了中國人的文化世界。然而,縱觀中國電影市場,也有不少不足,比如,敘事手段較為單一,力作相對缺乏,國際影響力不足等。因此,做好“聯接中外、溝通世界”的先行者,必須繼續樹立和踐行正確的國際傳播理念。
做好先行者,電影産業要挖掘民族文化資源,展現中國元素,創新傳統文化表達方式,塑造和傳達立體、現代、發展的中國形象,用中國文化感染和吸引世界各國人民。發端于2010年春節,由文化部會同國家相關部委、各地文化團體和駐外機構在海外共同推出的大型文化交流活動——“歡樂春節”系列文化活動,就是用中國元素打動了世界。今年,“歡樂春節”活動在全球140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個城市展開,項目總量2100個。當年,電影《臥虎藏龍》在美國上映時,美國《外交政策》雜誌就發表評論認為,“電影催生了一個正在上升的中國形象……塑造了功夫和文化實力兼備的中國形象”。這些成功案例,既給了中國電影更多民族自信,也提供了深刻啟發:中國電影完全有能力並應該推出更多反映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體現中國改革開放偉大成就、展現人民昂揚向上的作品,在“聯接中外、溝通世界”上發揮獨特作用,更好把握國際文化話語權,打造國家軟實力。
承擔先行者的重擔,電影産業還應主動“強身健體鑄魂”,積極參與世界電影市場的競爭,既要贏得票房,還要贏得人心、獲得認同。開拓全球市場,展開國際競爭,實質是中華文化的世界性傳播。從國家層面而言,國家應支援本土電影産業的生存、發展和成熟,牢牢佔據急劇擴大的國內電影市場。對電影行業而言,可借鑒以“好萊塢”為代表的美國電影産業運作經驗,培養一支適應我國電影産業發展、具有國際化水準的本土優秀人才隊伍,打造“網際網路+”現代電影産業。從電影製作者角度看,要保持高水準的藝術水準、善於借鑒國際化的電影語言,對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澱和各種現實社會題材資源,積極給予現代性的理解和世界性的觀照,在保持自身民族特色的同時,大膽創新,豐富中國電影的藝術表現形式。當然,還應主動融入和服務大國外交實踐,積極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吸引更多的國際電影受眾,打造世界電影産業中的“中國創造”品牌。
“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中國電影的發展是衡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文化指標,也是展示中國文化力量的重要元素。行進在“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上,做好“聯接中外、溝通世界”的先行者,奮進中的中國電影産業,值得期待。
(作者為長春理工大學文學院副教授、長春電影文化研究基地主任 劉洪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