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坐著致富專列去創業(2016春運一線)

  • 發佈時間:2016-03-01 07:39: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陸婭楠 于海 李銀昌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元宵節後,作為中西部務工轉机大省,陜西幾大火車站客流持續走高,春運單日旅客發送量紀錄更是被連續刷新。不過,已經從賓館服務員變為遠東清潔服務公司老闆的陜西人蒼遠東,從2010年起就沒再加入這樣的“遠征大隊”。

  蒼遠東説,從“走西口”到“東南飛”再到“鳳還巢”,倔強敦實的陜西人是好員工,也是創業的好手。“大家收入年年都漲,員工幹勁兒也高著咧。這日子就像我家鄉的名字,安康。”

  30萬人的縣,高峰時有10萬人外出務工

  蒼遠東的家鄉是安康紫陽縣,地處漢江上游、大巴山北麓。從二層小樓都難得一見的小縣城,到如今高樓林立、全國聞名的富硒茶鄉,縣城的崛起離不開一代代外出淘金的打工漢,蒼遠東的父親蒼金福就是當地第一批打工漢。

  “那時候紫陽窮得很,不過窮則思變。”蒼金福回憶,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縣裏沒有什麼企業,老鄉都是務農維生,一家人四張嘴就指望老蒼一個月十幾塊錢的工資過日子。1990年,老伴兒的一場重病讓42歲的蒼金福放棄了當地林業局的“鐵飯碗”,背起鋪蓋卷兒,外出打工。

  不懂技術又沒手藝,蒼金福幾經週折才當上了河北一家煤礦的礦工。“當時交通特別不方便,現在4小時就能到的西安,當時要花2天,坐綠皮火車坐得我腿都是僵的,下了車發現腿都打不了彎兒。”蒼金福第一次外出,光在路上就用了將近7天的時間。

  上世紀90年代,下煤窯、當建築工是陜西外出務工者的首選。隨著沿海服裝、玩具、電子等一大批製造産業迅速崛起,企業的用工需求也從苦力工轉為流水線工。更多崗位、更高的收入、更發達的大城市,吸引著更多青壯年外出打工。從1998年起,紫陽縣掀起了一股“外出務工熱”。先坐綠皮車到安康,轉乘至鄭州,再轉乘至廣州、福建等地,這樣的打工之路往往要耗費4天4夜,卻阻止不了人們的致富熱情。

  為了方便打工流,從1999年開始,西安鐵路局為鄉親們量身定制了進城務工專列,將“外出務工熱”推向了頂峰。“務工專列和務工人數滾雪球式地增長,全縣30萬人口,高峰時有10萬人外出務工。”據紫陽縣已退休的勞動部門人員介紹説,當時縣城裏農村每人平均年收入70%都來源於外出務工收入,這些務工專列也成了鄉親們口中的“致富專列”。

  致富專列帶動發展,刺激返鄉創業熱情

  致富專列,起點位於川陜交界秦巴山區腹地的宣漢縣,終點是北京、上海、廣州等務工熱門城市。自1999年起,專列陸續開行了520余趟,輻射了包括宣漢、萬源、安康等13個川陜兩地的國家級貧困縣,每年護送當地130多萬人直達沿海城市闖蕩。

  蒼遠東兄弟也坐過這些專列。“我16歲出去打工時,火車要走4天4夜。有了專列,去福州只要32小時。”蒼遠東在福州一幹就是五六年,專列車廂從燒鍋爐的綠皮慢車變為了空調紅皮快車,他也從服務員當上經理。“專列條件越來越好,我的月薪也從1995年的400元左右漲到2000年的近萬元,收入翻了好多倍。”

  致富專列不僅讓蒼遠東享受到旅途的便捷,還給他帶來了致富的機會。每年過年回家,家鄉巨變都讓他的創業衝動一次強過一次。特別是西部大開發後,紫陽富硒茶打出了名頭,越來越多的生意人穿梭于紫陽與西安之間,讓當地餐飲、酒店業開始繁榮。率先返鄉創業的紫陽農民企業家鄭遠元,創辦了遠元集團,擁有783家修腳直營店,走向了全國。

  受“刺激”的蒼遠東暗下決心,辭掉福建的工作“鳳還巢”,用積累了多年的“生意經”創業。2010年,遠東清潔服務公司誕生,主要經營縣城足浴、賓館等服務業的床單、毛巾洗滌,以及餐廳食具的消毒業務。從最初一個人收貨、洗滌、送貨,到如今擴大到幾十名員工流水線作業,蒼遠東抓住了家鄉快速發展的機遇,先後投資100多萬元,把自己的洗滌廠辦得有聲有色,現在僅他自己一個月的收入就高達5萬元左右。

  “以前坐火車是去打工,現在是坐著高鐵去談生意、學技術。”蒼遠東計劃著在陜西西安、寶雞等其他城市再開幾家分店,幫助更多老鄉再就業,不出遠門就能增收。“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西渝高鐵儘快通車,這樣就可以坐著高鐵去重慶‘取經’,讓企業發展得更快更好,員工都圓‘安康夢’。”

  《 人民日報 》( 2016年03月01日15 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