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茶雞共生”年節支增收六十萬元

  • 發佈時間:2016-02-26 08:30:45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周超文鄒遠翔文/圖

  “茶園裏養雞,不僅雞賣價高,而且茶園還不用除草、施肥和打農藥,省工省時又省錢,茶葉品質好,價格更高,這不,今年我的早春鮮烏龍早茶葉就賣到180元/公斤,比別人同樣品種的茶葉每公斤就要多賣20元”,2月21日,在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大渡口鎮天堂村一組的兩個茶山上,一邊忙碌著採早春茶,一邊不時驅趕從茶樹下追逐覓食的生態雞的村支書、大學生村官曾茂林津津樂道地介紹説。據了解,曾茂林在茶園裏放養土雞,並利用土雞除草滅蟲,雞糞還可以還園肥土。通過這種“茶雞共生”生態農業模式,今年至少可出欄1.5萬隻生態雞,近400畝茶園一年下來可減支增收60萬元。

  種有機茶催生“茶園雞”

  今年30歲的曾茂林從瀘州化工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後歷經數年的打拼,擁有了自己的工程裝修隊。靠著這支裝修隊伍,他每年都有幾十萬元的贏余。然而,不甘在工程裝修上一勞永逸的他,在2011年毅然返回老家,租用了村民近400畝荒山和殘次林,改造成優質早春茶園,並購買了茶葉加工機械,準備大幹一場。

  不曾想,2013年試産的5000多斤茶葉年底還有2000多斤茶葉沒賣掉,他一氣之下全部送給親戚朋友。朋友們卻調侃説:“曾茂林回鄉種茶真好,以後每年都不用買茶葉了。”一句話刺激了曾茂林,他急了,是茶葉品種不好嗎?於是2014年他只摘春茶,只加工高檔茶和中檔茶,但是收效不大,他的茶葉商家就是低價也不樂意買。

  “問題出在茶葉品質本身。”當納溪區茶葉站專家來對曾茂林的茶葉進行品鑒後,猶如當頭一棒。“現在全國盛行有機茶,你不爭創有機茶生産基地,茶葉如何能受到消費者喜愛?”這位專家反問曾茂林。“要種出有機茶,茶園既不能施化肥,治蟲又不能打藥,茶葉怎麼生長?”正當曾茂林感到疑惑時,專家告訴他,茶園放養土雞不失為一條最佳捷徑。

  一語道破天機。欣喜不已的曾茂林從2014下半年開始,就嚴格按照納溪農業局茶葉站的有機茶生産標準,不打農藥,不施化肥,在茶園裏買回了3000隻雞苗進茶園散養。

  三個月後,曾茂林驚喜地發現,茶園裏雖然沒有施肥,但茶樹依然長得鬱鬱蔥蔥,蟲子也少見了,而放養的土雞,雖喂的稻穀、玉米極少,但卻長得皮毛光亮,體格健壯。尤其令他欣喜的是,2015年的茶葉,商家前來考察後,全部以高於同類品種價格20元/公斤的價格收購,一舉讓他嘗到了種植有機茶的甜頭。

  “茶雞共生”一舉多贏

  走進曾茂林兩個山頭近400畝的茶園,連綿起伏的茶山間,幾棟“小木屋”式的雞舍散佈于內。走進鬱鬱蔥蔥的茶園,一群群散養的生態雞在茶樹叢中或悠閒覓食,或追逐逗趣。現在通過在茶園中放養土雞,茶葉品質提高了不愁銷了,茶園裏養出的雞肉質更鮮嫩,“雞主要吃草籽、昆蟲等食物,既可以除草滅蟲,又省去了飼料和農藥費用,雞糞又肥了茶園,茶葉和雞都是無污染的綠色食品。”曾茂林説起自己在茶園放養土雞,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曾茂林的土雞夜間就棲息在棚舍裏,白天則在茶園裏四處活動。曾茂林介紹,“雞群在茶園刨土覓食,既除蟲省飼料、省農藥,又能為土壤松土,省人工費,雞糞還是供茶葉生長的上等肥料,真是一舉多贏。”曾茂林給筆者算了一筆賬,2015年茶園養雞1.5萬多只,除去人工費、飼料費、雞種費、防疫費等,賣雞就實現純收入近50萬元,這是養雞的直接收入。養雞的間接收入是:省去茶園鋤草400個工,按80元/天,全年除三次草計算,省去9.6萬元除草費;省去化肥費用,按每畝施50斤複合肥,單價按2元/斤計算,近400畝省去肥料錢4萬元,另外省去施肥噴農藥工錢和農藥錢2萬元,三項合計15.6萬元。養雞直接和間接收入共計60余萬元。

  園養雞,雞護園,雞和茶園共生這種模式的成功,讓曾茂林看到了“茶雞共生”的商機。今年1月,曾茂林又果斷投資近80萬元新流轉了200畝山地種早春名優茶。曾茂林告訴筆者,茶園養雞,不僅使茶葉品質提高産值翻了3倍,茶葉經濟達到最大化,實現了品牌效益;而茶園裏飼養的生態土雞六個月就可出欄上市,更因其肉質鮮嫩味美,市場售價達42元/公斤,比農家散養的土雞價格高20%以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