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歐盟商會支招産能過剩:減投、創新和提升新服務業

  • 發佈時間:2016-02-22 17:34:24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北京2月22日電(記者戴盈)中國歐盟商會22日在京發佈《中國的産能過剩》最新研究報告,為中國産能過剩問題支招,措施包括減少投資,提升新興服務業,建立養老、醫療保健和失業保障體系等。

  此份報告是自2009年首次發佈以來,時隔八年再次發佈此問題調研,報告集中關注了粗鋼、電解鋁、水泥、化工、煉油、玻璃、造船、紙和紙板八個與歐洲在華企業密切相關的領域。

  商會主席伍德克表示,從2007年2015年,每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將解決産能過剩問題列為重要的議題,但在地方政府層面仍存在執行不力、環保監督不到位、地方保護主義的現象。目前,在經濟放緩的背景下,解決産能過剩將是推進改革需要面臨的刻不容緩的問題。

  根據研究報告,2008年至2014年,鋼鐵、鋁、水泥、煉油等六大行業的産能利用率都有所下滑,其中産能利用率最高的紙和紙板業從90%輕微下降至85%以下,而煉油業下滑率最高,從80%跌至65%附近。

  伍德克分析,這六大行業內,國企普遍集中,而在中國的紡織、玩具、化粧品等行業因其市場化程度深,因而不存在明顯的産能過剩。

  值得一提的是,最新研究報告中將此前列入産能過剩的風電産業移出了目錄。報告指出,風電業在2007年至2011年經歷了爆炸式增長。之後,中國政府發佈政策禁止非技術先進型企業參與投標,並提高了並網標準,化解了産能過剩的問題,、使供需趨於平衡。

  報告對解決中國産能過剩問題提出了30項建議,其中包括減少投資,特別是在企業層面減少資本支出;提升新興服務業,建立養老、醫療保健和失業保障體系,打造為下崗職工和農民工提供支援和提升居民消費能力的社會“安全網路”,促進消費;推動創新,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智慧財産權保護;提高環境、安全和衛生標準及法律法規的執法力度等。

  此外,商會讚賞中國2014年頒布的新《預演算法》對地方政府補貼當地龍頭企業做出了限制,此舉將有效改善資金分配率問題。

  伍德克認為,去産能化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同層級的政府採取行動、彼此配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