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七彩雲南”綠生金 ——雲南積極探索跨越發展的綠色路徑

  • 發佈時間:2016-02-19 07:2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周斌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以前地裏只能種苦蕎、玉米,全家一年收入只有2000多元。”雲南南澗縣發達地村村民朱玉良説,“現在,我們把土地流轉給維和藥業種植中藥三七,全家人都到‘無量藥谷’打工,年收入10多萬元”。

  “栽一山坡,收一籮籮”,這曾經是無量山高寒山區年年重復的“老山歌”。如今,因這裡自然生態保持較好,被利用起來種植中藥、發展生物制藥産業,1萬多名村民成為“無量藥谷”的産業工人,每人年收入三四萬元,讓4000戶彝族群眾脫了貧。

  近年來,雲南堅持綠色發展,生態效益日益顯現,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自然稟賦,開始轉變為經濟發展優勢,生態環境成為跨越式發展的重要保障。

  樹立保護優先發展理念

  雲南省地處長江、珠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伊洛瓦底江等大江大河的上游,是中國生物多樣性的天然寶庫和資源基地,是世界十大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東喜馬拉雅地區的核心區域。這裡生物物種種類及特有物種數量均居全國之首,是東南亞國家和我國南方大部分省區的生態安全屏障。同時,雲南又是生態環境比較脆弱敏感的地區,生態環境保護的任務很重。

  禁牧是大理市畜牧獸醫局改善洱海流域生態、保護洱海的重要舉措,從2007年起,這裡就開始實施禁牧工作。8年多過去了,禁牧産生的良好生態效應正一點點顯現出來,此前的荒山、丘陵、溝渠堤埂植被已得到很好的修復。“現在蒼洱大地草綠水清!”大理市畜牧獸醫局副局長楊建宏説。

  “安裝生態隔離帶後,附近的村民往河裏亂倒垃圾的行為就不可能發生了。”洱源縣環保局項目股股長吉凱鋒告訴記者。洱源是洱海之源,縣內眾多河道最後都要流進洱海。彌茨河、永安江、彌苴河、羅時江等河流兩側分佈著大量的村莊,人口較為密集,産生的生活垃圾給河流保護帶來了巨大壓力。為了讓河道更清潔,2014年起,大理州在財政困難的情況下,實行大理市每年向洱源縣補償生態保護治理資金1500萬元的制度,率先在州內建立洱海生態保護補償機制。2015年5月,洱源縣又啟動了河道保護與治理工程,對縣內的主要河道進行全方位地治理。

  剛剛過去的春節,大理和洱海遊客爆滿,呈現在遊客面前的大理和洱海,看得見雪山,望得見碧水,記得住鄉愁,在後面支撐它們的就是雲南省和大理州對洱海的持續有效保護。

  在高原湖泊保護的“洱海模式”得到國家肯定的同時,雲南以九大高原湖泊為重點的流域綜合治理成果突出,治理成效日趨顯著。

  滇池治理是九大高原湖泊保護中的最大難點,2015年,在有效引入牛欄江對滇池進行補水後,滇池治理工程全面提速,水質惡化趨勢得到有效遏制,去年1月至3月,滇池外海水質已轉變為輕度富營養化,滇池藍藻水華暴發的時間推遲、週期縮短、頻次減少、面積縮小、藻生物量減少,綜合治理效果開始顯現。

  近年來,雲南累計投入資金近70億元,實施了生物多樣性保護十大工程,建成了中國第一個國家級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建立了雲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會,成立了雲南生物多樣性研究院。創新保護模式,積極探索和創建了中國第一個國家公園試點——普達措國家公園,以2.3%面積的開發利用,實現了對區域97.7%面積的有效保護。

  為保護好雲南的綠水青山,堅持在制度建設上先行先試,雲南出臺和落實了一系列過硬措施。2007年在全省範圍內全面啟動和實施“七彩雲南保護行動計劃”。2014年,雲南省被列入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2015年,雲南省委、省政府又出臺文件明確生態文明建設的“五大目標”:國土空間開發格局進一步優化,産業轉型升級進一步加快,資源利用更加高效,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逐步健全,生態文明建設進一步走上法治化、制度化軌道。

  借綠色優勢助産業轉型升級

  青山綠水、藍天白雲是雲南省的亮麗名片、寶貴財富,也是不可替代的突出優勢。在雲南省的産業結構中,鋼鐵、有色、化工等資源型、高耗能的傳統産業佔比較高,減少這種路徑依賴,綠色發展成為共識。

  山下果木蔥蘢,山上皚皚白雪,麗江桃園牧歌種養殖有限公司的1000多畝雪桃就在玉龍雪山腳下。因為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生長時間長,桃子的口感格外脆甜,再加上海拔高低錯落,不同區域的雪桃次第成熟,瞄準了季節空當,可以説是市場上很對消費者胃口的産品。“在農業産業結構調整中,我們提出了‘兩個麗江’的概念,一個是100多萬常住人口的麗江,一個是每年有2000萬遊客的麗江。”麗江市農業局局長和建華説,“圍繞旅遊做農業,市場潛力大有可挖。”

  在雲南馬龍縣,曾是鋼鐵企業老闆的雙友牧業總經理黃鑫告訴記者,選擇到馬龍縣來當“牛倌”,是看中了雲南特有的肉牛品種、自然環境和飼草資源優勢。馬龍縣農業局局長高德安介紹説,2014年12月,雲南省草地動物科學院歷經30餘年自主培育的“雲嶺牛”新品種順利通過了國家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這個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第4個、南方第1個自主培育的肉牛新品種,具備生産高檔“雪花牛肉”的能力,一舉填補了國內品種的空白。

  雲南省農業資源豐富,擁有多樣性資源這個獨特基礎,利用這一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雲南大力發展高原特色生態農業,著力打造“豐富多樣、生態環保、安全優質、四季飄香”四張名片,高原特色生態農業步入快速發展軌道。截至2015年,雲南糧食産量實現連續13年增産,花卉、咖啡、橡膠、烤煙面積和産量均為全國第一,茶葉採摘面積居全國第一、産量居全國第二,甘蔗面積和産量均為全國第二,無公害農産品認證突破5000萬畝。雲南還著力推進木本油料、林下經濟、生態旅遊、觀賞苗木等綠色富民産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引導木材加工、竹産業、林化工、林漿紙、野生動物馴養繁殖等傳統産業健康發展。2015年,林業産值取得突破,全社會林業總産值預計達到2800億元。

  2015年,雲南省政府又出臺了《關於加快工業轉型升級的意見》《關於促進雲南省生産性服務業發展的意見》以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推動産業結構向開放型、創新型和高端化、資訊化、綠色化轉變。

  持續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啟動了“雲上雲”行動計劃,積極推進以“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資訊消費等為主的資訊化和資訊産業發展。目前,雲南設立了生物、新材料、節能環保、高技術服務業、生物醫藥、生物技術6隻新興産業創投基金,總規模為15.7億元。聚焦主導産業發展,推進重大項目建設,鞏固提升煙草、電力等優勢産業。

  立足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雲南著力加快發展生活性、生産性服務業,大力整治旅遊市場秩序,提升旅遊服務品質,旅遊強省建設取得新進展。2015年,全省第三産業增加值達到6169億元,增長9.6%,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達到45%。(經濟日報記者 周 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