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電影2016:美好前景不是夢

  • 發佈時間:2016-02-17 19:56:02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北京2月17日電 場場爆滿、一票難求,猴年中國電影開局有了小“井噴”。

  農曆新年前6天,中國電影票房就突破了30億元,同比增長67%,被稱為“史上最強春節檔”。在2月14日“情人節”當天,單日票房高達5.98億元。

  “我們覺得是摸到天花板了!”不少影院經理如此感嘆。業內人士分析,根據全國影院座位數和電影票平均價格計算,每日6億元的票房收入已經是“天花板”。而今年春節,平均每日票房都超過了5億,共有近1億人次走進電影院,中國電影單日票房、單日最多破億元影片數量、國産影片單片單日票房等一連串紀錄被逐一打破。

  這種“爆發”,讓人不由對2016年中國電影抱有美好期待。有業內人士樂觀地表示,中國超越北美成為世界第一大電影市場,“只是時間問題”。

  2015的440億元已到山頂?No,票房還在爬坡

  剛剛過去的2015年,440多億元的票房成績被津津樂道。面對競爭壓力增大和全球電影市場疲軟的局面,中國電影逆風飛揚,風景獨好。

  奧妙何在?

  “這得益於中國電影自2003年以來開始的産業化改革。”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副局長毛羽説。那一年,中國電影全年票房才10億元,不及今年春節檔的三分之一。

  “中國電影保持了連續13年高速增長態勢,在全球市場獨樹一幟。”清華大學影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鴻指出,中國電影市場是全球影市最強勁的增長引擎和最大的增量空間。他同樣將這份“成績單”歸因于産業化改革的成果。

  業內專家認為,火暴的中國電影市場,也是中國經濟供給側改革的成果。“中國電影的改革路徑選擇得很恰當,它由消費帶動供給,形成了消費、供給的雙繁榮,産業活力得到充分釋放。”尹鴻説。

  從供給側看,作為文化創意産業的龍頭,電影對消費者、投資者的吸引力還在增長。按規劃,文化創意産業在“十三五”期間將達到1萬億元的龐大規模。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劉藩表示,中國電影的爆髮式增長還在繼續,而且會持續較長時間。

  從消費側看,高標準電影院的普及式發展功不可沒。從北上廣等大城市,到二三四五線城市,再擴展至一般縣城,基本的數字電影設施已初步佈局完善,3.2萬多塊銀幕覆蓋中國城鄉,裝備IMAX的高端影院早不是大城市的專利。

  隨著影院建設佈局下沉,電影市場消費群體半徑大幅度擴展,從都市白領到小鎮青年,已經成為重要的觀影力量。如今,看電影不僅是一種新“年俗”,更是老百姓的日常選擇,除傳統的賀歲檔外,暑期檔、國慶檔等多個高峰檔期也接踵而至,更符合國際上電影消費規律。

  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認為,雖然中國經濟面對複雜的轉型過程,但文化消費放量才剛剛開始,潛力無窮。

  “今年內地電影票房有望衝擊600億元”。藝恩分析師張哲林表示。

  拼顏值就可以?No,主要看氣質

  跟電影票房首次衝破400億元大關相比,2015年最值得銘刻的還是60%以上的國産片佔比。

  回首過去的一年,國産片貢獻了271.36億元票房,同比增長68%,創造歷年最好成績。從跨年上映的《智取威虎山》到春節檔的《狼圖騰》,從淡季不淡的《戰狼》到旺季更旺的《捉妖記》《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破風》《滾蛋吧!腫瘤君》,從火暴國慶檔的《解救吾先生》到引燃賀歲檔的《尋龍訣》《老炮兒》……其中,既有發揮本土優勢、走差異化路線的中小製作影片,也有彰顯工業實力、強化技術攻關的“中國式大片”,都體現出更強的文化自信,提振了觀眾對國産電影的信心,鞏固了國産影片在電影市場的主導地位。

  “中國電影觀眾整體上對國産片的認可度和接受度相當高。在好萊塢電影産品傾銷全球的背景下,在中國這個增速最快的市場上,産生了足夠多的本土化精神産品來滿足中國電影觀眾的娛樂和消費需求。”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電影文化研究室副主任左衡説。

  這一點,也得到中國電影資料館與藝恩公司合作的《中國電影滿意度調查》項目的佐證。隨之而來的,是中國觀眾裏出現了一群被稱作“自來水”的人,他們自覺或不自覺地結成了中國國産影片的新型傳播團隊。

  中國觀眾已經被點燃的期待,能否得到更大滿足?

  展望2016年,對於中國電影,觀眾最期待的還是品質,而不是一味的票房數字。

  “藝術是有其自身規律的,這條鐵律可以用時下網路熱語來表達:你以為拼顏值(電影運作的各種手段)就夠了,而最終主要看的是氣質(電影作品的藝術水準和審美趣味)。”左衡説。

  當下,中國電影發展已進入觀眾多、投資多、人才多的良性迴圈,國産電影能否持續良好表現,成為2016年電影市場的最大看點——

  《美人魚》《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澳門風雲3》三部國産影片引爆春節檔,其中前者票房已突破20億元,有望超越《捉妖記》登頂中國影史票房榜,後兩部也都超過8億元,還有哪些奇跡將會出現?由張藝謀執導的全英文魔幻動作大片《長城》令中外矚目,上映後能否不負眾望?史詩巨制《我的戰爭》是否會延續《戰狼》的傳奇?《湄公河大案》繼《解決吾先生》之後,還會為公安題材電影帶來哪些突破?……

  除此之外,劉藩認為,2016年中國電影會出現更多像《捉妖記》《尋龍訣》式的、代表中國電影水準的重工業産品。“科幻片和闔家歡式的動畫片是我國進口好萊塢大片的主打類型,今年本土産品可能會有所突破。”

  石川表示,今年有多部大片值得期待。依靠好的“供給側”,提供更豐富的觀影選擇,進一步提升影片品質,將是2016年中國電影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突破口。

  國內火暴就夠了?NO,要走向世界

  大年初一,《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不但在國內各地影院上映掀起觀影熱潮,還走出國門,同步登陸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法國、西班牙、日本、紐西蘭、澳大利亞、巴布亞紐幾內亞、斐濟等國家的主流院線。

  全球觀眾與中國內地觀眾一起,第一時間感受了中國本土大片的魅力。

  這是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策劃指導、華人文化産業投資基金(CMC)和華獅電影公司執行的“普天同映”中國電影海外推廣計劃啟動的第一步。今後,每月將有至少1部國産影片在國外與國內同步上映,更多優秀的中國電影將走向世界。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張宏森説:“啟動‘普天同映’計劃,是因為中國電影的海外發行業務已經到了轉捩點,中國電影的海外征程到了必須加大步伐的時候。”

  一直以來,中國電影在海外市場的表現不盡如人意。2015年,國産影片海外銷售收入僅27.7億元,儘管同比增長48.13%,卻僅佔內地國産電影票房的10%。

  中國電影未來發展的動力和支點是什麼?中國作為全球新崛起的重要電影市場,突破口在哪?

  當務之急,是補齊海外發行這塊短板。

  華人文化控股集團董事長黎瑞剛表示,中國電影市場整體的繁榮,使海外發行渠道成為未來成熟市場的剛性需求。“我們採用完全市場化的做法,與海外院線和影院進行票房分賬。將首先在海外華人聚居地同步上映國産影片,帶動外國觀眾聚焦中國電影,逐步形成可控的發行網格和渠道,使中國電影的全球範圍同步成為常態。”

  中影股份董事長喇培康説:“多年從事中國電影走出去和對外交流工作,我發現雖然我們有很好的內容,但因為渠道問題制約了中國電影走出去的步伐。這個平臺的搭建,對於推動中國電影走出去,擴大中國電影在海外市場的份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作為中國第一個做國産影片海外發行的公司,華獅公司在海外堅持開拓5年,卻連年虧損。如今,轉捩點已經到來——

  據華獅總裁蔣燕鳴介紹,2015年,在《港囧》《夏洛特煩惱》等影片的帶動下,華獅公司終於實現了年度營利。2016年初,《尋龍訣》《老炮兒》等影片也在海外熱映,創下近年來國産影片海外票房的最好成績。

  日前,萬達收購了美國獨立電影製作公司傳奇影業,這是中國企業在海外最大的一項文化並購。業內分析,中國電影企業的跨國化、國際化將成為趨勢,中國電影跨國産業的佈局會更大。

  正在德國參加柏林電影節的上海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執行副秘書長傅文霞認為,中國電影市場的崛起,除了國內的票房熱度外,電影“走出去”無疑是整體崛起的重要指標。假以時日,可以預測中國電影文化的創造力、講好中國故事的創新力,都會在“十三五”期間進一步迸發。

  “新的海外發行業務的啟動,就像十幾年前中國電影産業化改革之初一樣,基礎雖然薄弱,但我們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正在累積和具備這樣的實力。”張宏森説。

  從全球同步上映中國電影到建設自己的全球發行體系,“普天同映”的最終目標,就是要運用資本的力量、市場的手段,進一步提升中國電影的國際影響力,“這正是中國電影下一個十年應當肩負的責任。”(記者史競男、閆祥嶺、許曉青)(更多報道請掃描新華社攝影部所發二維碼或關注“新華全媒頭條”微信公眾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