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技術革新重構美國勞動力市場

  • 發佈時間:2016-02-15 07:24:00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美國,隨著機器人數字化技術和工藝的日益成熟,其花費成本低於人工的拐點正在到來。

  這對美國勞動力市場産生了深刻影響:在生産和服務業等一些領域,機器人取代人工漸成趨勢;同時,一些新工作機會應運而生。

   機器人、無人駕駛汽車等人工智慧成為生産生活的一部分

  奔波的分揀員,將貨物從架子上取下,放到箱子裏,再包裝起運。這是亞馬遜公司分佈于美國各州50多個巨型倉庫裏的典型場景。

  目前,作為“亞馬遜鏈條”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5萬名分揀員每天工作近10個小時。

  但是,同樣的場景,主體很快會變,分揀員會被機器人取代。機器人能將分揀工作做得有條不紊,工作時間更長,且永遠不知疲倦。

  “購進一個機器人,大約需要5萬美元,而雇傭一個工人,如果一年工資3.5萬美元,再加上補貼、休假、病假和養老保險,成本要遠遠超出5萬美元。成本、效益的差別是顯而易見的。”美國布魯金斯學會技術創新中心主任達拉爾·威斯特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算了這樣一筆賬。

  目前,在亞馬遜的分揀鏈條上,共有6.5萬名“員工”,其中5萬分揀員,1.5萬機器人。

  “10年後,同樣工作量的情況下,兩組數據會對調,5萬名機器人,1.5萬分揀員。”威斯特説。

  與亞馬遜的分揀機器人類似,無人駕駛汽車、移動感測器等人工智慧都在走進人們的生活。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2月10日報道,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在答覆谷歌公司的信件中,確認無人駕駛汽車上的軟體為合法“駕駛員”,從而給該公司的無人駕駛汽車真正上路行駛提供了法律保障,也為研發無人駕駛汽車的美國汽車公司釋放了重大利好消息。

  記者曾在谷歌公司總部參觀過他們的無人駕駛汽車。據谷歌員工介紹,谷歌將無人駕駛汽車定為未來發展方向之一。根據最新的數據,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已安全行駛50萬英里(約80.5萬千米)。有了這一官方認可之後,無人駕駛汽車可以合法行駛在大街上。

  特斯拉、奧迪和通用等汽車公司的研究認為,無人駕駛汽車比傳統汽車安全系數更高,駕駛時間更長。有統計表明,無人駕駛汽車可以減少80%的交通事故。不過,谷歌無人駕駛汽車目前只在氣候溫和的加利福尼亞州進行過測試,如放到別的地方,遇到極端天氣能否正常運作,還是個未知數。

   自動化剝奪了一些工作崗位,也在創造新的就業機會

  威斯特説,關於新一輪的自動化發展,有不同的稱呼,有叫工業4.0,也叫第四次工業革命,但其關鍵詞是技術革新。“在美國,人們對技術革新的速度還是估計不足。其實,它給社會帶來的影響遠遠超出人們想像。”

  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發佈的數據,因為自動化發展速度的加快,未來10年,美國製造業、聯邦政府機構、農林漁業將分別減少55萬、40.7萬、22.3萬個就業崗位,就連目前技術優勢明顯的資訊系統,也將減少6.5萬個就業崗位。

  牛津大學學者卡爾·弗雷和邁克爾·奧斯本對美國702種職業人群進行研究後認為,今後20年內,47%的美國工人將目睹自己的工作被自動化所取代。電話行銷員、手工裁縫、統計師、保險業者、修錶匠、納稅申報員、貨運商、圖書館技術員等職業被自動化取代的可能性高達99%。相比之下,娛樂治療師、機修工、應急管理主管、心理健康師、聽力學家、職業理療師、健康保健員、牙醫、營養學家等,被取代的可能性只有1%。

  對於自動化如何衝擊就業市場,有的經濟學家表現得非常悲觀,其中包括美國前財長勞倫斯·薩默斯。他説,如果目前的趨勢持續下去,在一代人的時間裏,現在美國1/4的中年人口將隨時可能面臨失業,“創造足夠就業機會將是世界面臨的主要經濟挑戰”。

  也有經濟學家比較樂觀,比如麻省理工學院的戴維·奧托爾認為,就業機會減少是個趨勢,但它不一定與電腦有直接關聯。他認為,自動化雖然剝奪了一些工作崗位,但也在創造新的就業機會,比如分析大數據和採礦資訊、管理數據共用網路的人將會應運而生。儘管一些工作被取代,但電子世界還是要由人類來管理。長遠來説,還是能達到平衡。

  適應技術創新帶來的社會變革,才能跟上時代節拍

  威斯特認為,自動化衝擊就業市場,是毋庸置疑的。剛剛工作或者還未就業的年輕人受到的衝擊最大,他們的工作經歷往往將與機器人、機器識別、人工智慧相關。另一個衝擊是在公共政策領域。新技術使得生産率在短期內得到極大提高,社會也不需要那麼多的工人,人們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教育、志願工作與交流發展方面,從而形成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對衡量工作的標準,也會有新的界定。比如以前對工作的衡量,往往注重物質貢獻,創造了多少價值。今後會注重虛擬與數字貢獻,比如開發新的應用,創造新的商業模式等。簡而言之,應以更寬的視野來定義數字經濟。

  總體來説,經濟學家們對自動化發展導致美國勞動力市場重構這一點是普遍認同的。比如,以工薪為主要財政依靠的中産階層,因工作崗位受衝擊較大,這一人群顯現出減少的趨勢;勞動技能較弱的人越來越難找到工作,貧困人口會增加,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服務業中的旅館、餐飲甚至金融服務等領域,許多職位也將被機器人所取代,這對服務業在國內生産總值所佔比例超過七成的美國來説,影響可想而知;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領域的就業比例增加,這些領域的人才甚至可能會出現短缺。據美國教育部統計,從2010至2020年,上述四個領域的就業機會將會增加14%,但在美國高中生中,只有16%的人對上述領域感興趣。

  從未來看,終身學習將成為一個必然。一方面,通過學習來適應技術創新所帶來的社會變革,跟上時代節拍。另一方面,通過學習來開發新的技能,比如創作藝術、音樂和戲劇,豐富社會文化,促進自身對社會的貢獻。

  而要適應終身學習的需求,需要改革現有教育體系。按照經濟學家安德魯·麥克斐的説法,現在的教育應該著眼于培養能夠協調談判、提供溫馨關愛、調動集體力量、設計超前體驗、了解人類需求、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人才。

  威斯特對記者説,未來的許多項目將基於合作與團隊工作,而不是競爭。許多職位都離不開團隊合作,所以人們必須具備這樣的技能,而且人們應該懂得批判性思維,能與別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如果教育體系能為學生提供這樣的技能,將會有助於他們適應前景廣闊的電子創新時代。

  (本報華盛頓2月14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