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環保牙齒“咬”了誰?

  • 發佈時間:2016-02-15 01:30:51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打破砂鍋

  新環保法的實施被社會寄予厚望,一年來,共查處違法排污企業5.1萬家、發現違法違規建設項目企業7.34萬家……請關注——環保牙齒“咬”了誰?

  “一個好的法律不能成為‘紙老虎’,要讓它成為一個有鋼牙利齒的利器,關鍵在於執行和落實。”

  2015年1月1日施行的新環保法,明確以改善環境品質為核心,使環境治理成效與老百姓的感受更加貼近,環保執法“過松”“過軟”的局面有了明顯改觀。“十三五”時期,將重點打好遏制黑臭水體、灰霾天氣“攻堅戰”,多污染物協同治理,從政府主導向社會共治、多方制衡轉變……

  環保“督企”轉向“督政”

  “2014年前9個月,PM10濃度146微克每立方米……是河南省環境空氣品質最差的城市之一”“存在等待觀望和被動應對情況”“221省道和301省道大型運輸車輛經過時揚塵極為嚴重”……這是環保部在給河南省安陽市的約談通報中作出的表述。

  講真話,出實招,一針見血,不留情面……新環保法實施一年來,各級環保部門探索以約談督政為抓手,結合“掛牌督辦”“區域限批”,形成組合“殺手锏”,強化政府的環保責任,使一批突出環境問題得到整改落實。

  “加大考核力度,推動重點區域流域環境品質改善。對未通過重點流域污染防治規劃考核的北京市朝陽區、天津市靜海縣、河北省廊坊市、河南省新鄉市、湖北省宜昌市實行限批。”環保部環境監察局局長鄒首民説。

  2015年,各省區市對134個市和2個縣開展了綜合督查,對28個市縣進行了約談,對19個市縣實施了區域環評限批,對發現的176個問題掛牌督辦。截至去年11月,全國共檢查企業158萬家次,查處違法排污企業5.1萬家、發現違法違規建設項目企業7.34萬家。

  環境執法“硬”起來

  環境執法“硬”在哪?關鍵在於重典治亂,鐵規治污。環保部門通過按日計罰、查封扣押、限産停産等手段,督促企業自覺履行治理責任。以偷排、偷放等惡意違法排污行為和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等弄虛作假行為為重點,依法嚴查環境違法行為。

  去年,全國共發現2658家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存在不正常運作、超標排放、弄虛作假等問題,17個省區市對發現的問題立案78起。環保部通報15起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及數據弄虛作假典型案例。

  對惡意環境違法行為,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聯動。環保部首次聯合公安部、最高檢對靖江市原侯河石油化工填埋疑似危險廢物案、東莞市長安錦廈三洲水質凈化有限公司弄虛作假案,兩起案件啟動聯合掛牌督辦,形成合力打擊環境污染犯罪活動。

  新環保法正在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而與之相銜接的新大氣污染防治法也已經公佈。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以及核安全法的制定,已列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年立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法修正案已經列入國務院行政審批體制改革“打包”修法項目。

  2016年,環保部將全面落實隨機抽查和抽查督查制度,省級環保部門對國家和省級重點監控企業的現場抽查督查要實現“全覆蓋”。

  走出環境治理的“搖擺觀”

  河南北部某縣,因空氣品質差被環保部門約談。隨後當地展開大力度治理,全縣一度把700多家企業全部關停。當地縣委書記説,企業停了,空氣是好了,但剛開始的一個月,全縣的GDP幾乎為零,此後有的企業又開足馬力。這種情況雖然較為極端,但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一些地方有少數幹部對於科學發展的認識,還是存在環境治理的“搖擺觀”。

  2015年1月,規定了按日計罰等新內容的新環保法開始實施。然而,全國範圍內照此重罰的卻並不多。一些基層環保幹部反映,雖然新環保賦予了環保執法部門對於違規排放企業進行查封扣押的權利,但是在具體實踐過程中也阻力重重。有的企業推三阻四,若沒有警察的配合,環保執法人員連企業的門都進不去。

  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是,産業、能源結構調整具有長期性、艱巨性。環保部開通“12369”環保微信舉報,公眾成為“環境監督員”;以打擊惡意違法排污和造假行為、督促工業污染源達標排放為重點,保持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環保守法的新常態正在逐步形成。

  中華環保聯合會法律服務中心副主任馬勇等專家也指出,總量減排和品質改善,都有約束性指標,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是地方政府必須完成的任務。要想讓資訊公開、鼓勵公眾參與成為防止環境污染的“常規武器”,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協調統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據新華社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