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渤海灣邊的駐島石油人

  • 發佈時間:2016-02-11 05:52:0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渤海岸邊,5.5公里長的進海路猶如一條巨龍,騰躍出堆滿浮冰的海面。路的盡頭是一座近2萬平方米的人工島——埕海1-1人工島,寒風中鑽塔高聳,氣勢恢宏。

  這裡就是中國石油第一座“海油陸採”開發示範基地——埕海1-1人工島。今年春節,記者與駐島石油人一起過年。

  埕海1-1人工島地處黃驊海域灘塗,這裡地質狀況複雜,坡緩、泥厚、潮差大、風暴潮頻繁,曾被認為是石油開發的禁區。為了實現産量接替,大港油田創新應用軟基處理、漫水海堤、箱型石籠新型海堤技術,建造出“構件+毛石”的新型進海路人工井場,運用“海油陸採”的開發方式實現了海上開發。

  人工島由進海路、人工井場和井口槽三部分組成。其中5.5公里長的進海路創下了當年國內進海路的長度之最。

  記者一跨出車門,就感受到了島上的寒冷。不遠處幾位穿著厚重紅色工裝的同志正在工藝設備中忙碌著。管理這座人工島的大港油田埕海第一採油作業區團隊是“全國工人先鋒號”。雖然是過年期間,而地質工程師王帥、採油工馬健雄還在對油井、設備例行巡檢。“島上氣溫低,在春節假期的特殊時段,我們必須要加密巡檢,確保裝置正常運作。”王帥告訴記者。在這座現代化的人工島上,員工們每兩小時巡查一遍,百餘個儀錶、400多組數據,都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對象,一次巡檢需要一個多小時。

  王帥是個靦腆的小夥子,當記者問他不能回家過年會不會遺憾時,他坦言:“我家在甘肅,兒子今年兩歲了,和父母都在老家等著我呢,我很想他們。可幹我們這行,工作離不開人,家人很理解。除夕不能回去,等到正月十五我和愛人再一起回家團聚。”

  走進中控室,負責全島工作的作業區經理李雨生正盯著電腦螢幕觀察系統壓力的變化。人工島與黃驊濕地自然保護區相連,周邊地區經濟發達、資源豐富,生産作業場所蝦池、鹽池星羅棋佈,是環渤海灣環境最敏感的地區之一,環境保護責任重大。

  李雨生説,在島上工作責任心必須強,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到,海上開發安全是頭等大事,容不得一絲一毫懈怠。每到特殊天氣和節假日,島上都實行“雙崗”制,兩名幹部留島值班,一年有300多天都在島上度過,加班加點是常事。自從來到1-1人工島,他從沒在家過過一次春節,今年的除夕和正月初一他都在島上度過。

  今年島上的年夜飯是大家利用工作之餘輪流包好的餃子,公司還送來了慰問食品。“雖然不能和家人團聚,但為了油氣平穩生産,與師傅們在島上忙碌,感覺很光榮,也很開心。”剛剛參加工作的採油工馬健雄第一次在崗位上過春節,他説自己長大了。

  海面靜謐,月光皎潔。為每一口生産的油井取樣、觀察壓力變化、錄取每一台設備的運作參數、測量管道溫度……借著月光,值班員工又開始了巡檢工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