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30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五萬農民“下山脫貧”的探路者

  • 發佈時間:2016-02-07 05:20:1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董主任,我們村要慶祝下山10週年,準備演5天5夜大戲,您一定要來啊。”春節前夕,浙江省武義縣西聯鄉幾位村民見到董春法,熱情地打起了招呼。

  在革命老區武義縣,談到下山脫貧,人們就會馬上提起董春法。他的名字與下山脫貧緊緊連在一起,深受當地幹部群眾尤其是廣大下山農民稱讚。自1993年上任以來,董春法在武義縣率先探索“下山脫貧、異地發展”換血式扶貧之路,幫助全縣5萬多貧困農民走出大山、告別貧困。今年74歲的董春法2003年從縣扶貧辦主任崗位退休後,至今仍為下山民眾奔走操勞。

  武義地處浙江中部,三面環山。董春法上任時,擺在他面前的是一個嚴酷的現實:全縣23個鄉鎮3萬人,有13個鄉鎮11萬人戴著貧困“帽子”,其中8萬多人居住在高山區和深山區。

  面對現實,董春法做的第一件事是深入南部貧困山區走訪調研。3個多月裏,他走訪了212個建制村、734個自然村,親身感受到了深山居民在行路、上學、婚姻、就醫、用水用電、發展經濟方面存在的諸多難題。隨著調查的深入,他發現以往採取的救濟式扶貧路子,不能讓困難群眾徹底擺脫貧窮。要讓高山上的農民拔掉窮根,只有下山脫貧一條路。

  然而,想要引導山區農民搬遷下山,搬到哪?宅基地怎麼解決?資金哪兒來?董春法對在操作實踐中可能出現的每個難題都不放過,想盡辦法找出對策。最後,這份下山脫貧調研報告引起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1994年5月,一個專門引導鼓勵山區農民下山脫貧的“縣政府令”——《武義縣高山深山農民居住遷移試行辦法》正式出臺,掀起當地幫助山民搬遷下山、易地脫貧的工作熱潮。

  要讓祖祖輩輩居住在高山上的農民搬遷到山下,大大小小的難題數不勝數。最難的是做通群眾的思想工作,對那些留戀故土的老人更是如此。“黃山村搬遷時,有戶人家思想工作特別難做。我淩晨3點就起床,爬上山剛好天亮。他們正在燒火做飯,我就坐在灶前一邊燒火,一邊拉家常,勸説他們下山。最終,他説,老董,我相信你,一定會搬遷下山!”董春法回憶道。

  西聯鄉景陽村黨支部書記吳錫文説,當年景陽村搬遷下山時,全村160多戶540多人的村址選擇、地基安排、口糧田徵用、建房資金等,都是董春法幫忙聯繫的,一個月老董來村裏28趟。

  2003年8月,董春法到了退休年齡。消息傳開後,18個下山脫貧村聯名向武義縣委縣政府寫信挽留。最終,縣裏決定讓董春法辦理退休手續,但退休不退崗。一轉眼,14年過去了。

  “把貧困村搬遷下山只是在致富路上走出的第一步。”董春法説,下山農民要在山下穩得住,關鍵還是要有活幹、有錢賺。為此,他為下山農民聯繫了幾千個就業崗位,還引導山區農民種植高山蔬菜,幫他們選地塊、選良種,請專家進行技術輔導。

  金華市委常委、武義縣委書記鐘關華説,老董還主動擔任起推廣下山脫貧做法的義務宣講員。近年來,武義下山脫貧經驗吸引了專家學者和全國許多地區人員前來考察,董春法成了宣講的不二人選。

  董春法真心實意、苦幹實幹的作風讓當地幹部群眾尤其是廣大下山脫貧農民深為感動。在他家裏,有20多根拐杖和30多塊牌匾,都是下山脫貧村民為表達感恩之情送給他的。在董春法看來,這些都是用錢買不到的,是百姓的一片心意。“不當官後,老百姓照樣對你很親熱,這是最大的獎賞。”

探路者(300005)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