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經濟有條件有能力鞏固向好勢頭

  • 發佈時間:2016-02-04 05:59:1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世界經濟深度調整、經濟貿易低速增長的情況下,2015年中國經濟6.9%的增速是個不俗的表現。新常態下,我國經濟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取得了積極進展。只要不戴有色眼鏡,就可以發現中國經濟發展具有較強的內在支撐、彈性空間和抵禦風險的能力,有條件、有能力鞏固向好勢頭—

  中國經濟,到底怎麼樣,應該怎麼看?在2月3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徐紹史從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三個視角和維度,對2015年的中國經濟社會運作情況進行了全方位掃描。

  經濟表現出“四個穩”

  6.9%的經濟增速,是在一系列複雜嚴峻的形勢下取得的,盡了很大努力

  2015年,中國經濟GDP增長6.9%,增速雖有變化但仍運作在合理區間。徐紹史説,從主要宏觀調控指標看,中國經濟表現出“四個穩”。

  一是經濟增速比較平穩。去年全年GDP增長6.9%,符合年初制定的經濟增速在7%左右的區間。在全球經濟體當中,中國的經濟增長位居前列,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佈的數據,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25%,仍然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二是就業保持穩定。2015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預期目標為1000萬,實現新增就業1312萬,調查失業率和登記失業率都不高。

  三是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4%,快於經濟增長0.5個百分點。城鎮居民、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都有所增長,城鎮居民去年可支配收入達到31195元,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收入倍差已經縮小到2.73。

  四是物價漲幅平穩。CPI全年上漲只有1.4%,屬於溫和上漲。

  針對6.9%的經濟增速,徐紹史表示,這一增速符合增長預期。去年初確定的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是7%左右,6.9%仍在合理區間。同時,中國經濟已連續30多年保持增長,超過了10萬億美元的規模,如今GDP增長1個百分點,相當於5年前增長1.5個百分點,10年前增長2.6個百分點。

  徐紹史強調,6.9%的增速是在世界經濟深度調整、經濟貿易低速增長的情況下實現的,盡了很大努力。全球到現在為止還沒有擺脫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世界經濟、世界貿易雙雙低速增長。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經濟自然也會受到影響。他還強調,6.9%的增速是在轉型升級加快的背景下取得的。傳統的動力正在弱化,但是新的動力正在孕育,在新舊動力轉換過程當中,有6.9%的增長也已經不容易。

  “只要就業比較充分,物價能夠平穩,並不一定要追求高速度,6.9%也是個不俗的表現。”徐紹史説。

  “四大結構”持續優化

  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結構優化取得積極成效

  徐紹史説,看經濟形勢,不但要看短期內經濟增速的起伏和波動,還要關注經濟結構的轉型和經濟的品質效益。當前,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結構優化取得積極成效。其中,“四大結構”進一步優化表現十分搶眼。

  一是需求結構繼續改善。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消費貢獻率超過投資。201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7%,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6.4%,比上年提高了15.4個百分點。旅遊、資訊、文化、健康等服務消費持續升溫。固定資産投資去年增長了10%,民間投資佔比達到64.2%。

  二是産業結構調整紮實推進。關鍵詞就是三産的比重超過二産。服務業佔GDP比重達到50.5%,首次超過50%,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轉型的趨勢更加明顯。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2%,大大快於傳統工業的增長。

  三是區域結構更趨協同、協調和平衡。我國正在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戰略,部署了一大批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城市新區、科技示範區等,這些新的載體和抓手,都促使中西部地區有了較快增長。總體看,東部、中部、西部、東北這四大板塊協同、協調、平衡發展的趨勢更加明顯。

  四是城鄉結構不斷優化。2015年,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6.1%,有7.7億人口在城市生活,比上年提高了1.33個百分點。農村居民收入實際增長速度比城鎮居民高0.9個百分點,城鄉收入的倍差已經縮小到2.73。與此同時,能源結構也在改善。201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已經達到了12%,比2014年提高了0.8個百分點,煤炭消費比重下降了1.6個百分點。2015年全年單位GDP能耗下降5.6%。

  增長動能轉換加快

  我國經濟增長的動力轉換加快,新的增長動能正在積聚

  徐紹史説,目前,我國經濟增長的動力轉換加快,新的增長動能正在積聚。

  他進一步解釋道,全面深化改革有效釋放了市場主體活力。本屆政府成立以來,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三管齊下”,特別是商事制度的改革,進一步激活了市場主體活力。2015年平均每天新登記企業超過1.2萬家。外商投資審批制度改革、境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持續推進,外商投資和境外投資都實行網上備案。財稅、金融、價格、國企改革順利推進,為動力轉換創造了很好的制度環境和市場環境。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有效激發了社會的創造活力。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方興未艾。各種孵化器,各種創新基地,發展非常迅速。在“雙創”下面,還有“四眾”這一支撐平臺,即眾創、眾包、眾籌、眾扶,形成了一個完整體系,為新動能形成起了很大作用。

  新産業、新模式、新業態正在孕育成為新的經濟動能。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廣泛應用、新能源汽車、機器人移動互聯網等新興行業快速發展,積體電路、海洋工程裝備、醫療器械等戰略性行業向高端邁進。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增長10.2%,比規上工業快4.1個百分點。網上零售額接近4萬億元,增長了33.3%。

  此外,對外開放有效拓展了經濟發展空間。徐紹史説,通過“一帶一路”的建設及國際産能合作帶動資本輸出、産能輸出。截至目前,“一帶一路”建設對沿線49個國家的直接投資將近150億美元。國際産能合作和裝備製造合作步伐加快,拓展了經濟發展新的空間。

  去産能不會帶來失業潮

  地方政府會穩妥處理職工安置、企業債務和銀行貸款問題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進入中高速發展階段,隨著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等一系列政策的落實,中國會出現失業潮嗎?對此,徐紹史表示,實事求是地講,會有失業問題,但地方政府在化解過剩産能的過程中,將妥善處理職工安置問題。

  徐紹史説,化解過剩産能要從鋼鐵和煤炭兩個行業先做起,化解産能就存在就業安置問題,特別是山西、河北等一些煤炭或鋼鐵佔比較大的省份壓力會比較大。

  他也表示,中國企業通過這些年的改革,市場化的程度已經大大提高。民營企業就業非常靈活,登記註冊也非常靈活。鋼鐵和煤炭這兩個行業,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佔比基本上是各佔一半。現在比較突出的是一些中央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的部分員工。

  “但應該看到,政府有一定的政策儲備,來支援化解過剩産能。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會比較穩妥地處理職工安置、企業債務和銀行貸款問題。”徐紹史強調。

  當前,我國總體就業形勢良好。徐紹史説,商事制度改革後,每天新註冊的企業是1.2萬個,2015年新註冊的企業443萬個,這些都為增加就業提供了積極因素。2015年城鎮登記失業率去年是4.05%,預期的目標是4.5%以下。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也不高。去年城鎮新增就業1312萬人,本科畢業生人數750萬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