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外部衝擊暫告一段落

  • 發佈時間:2016-02-01 02:33:00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月最後一週股指再遇單日大跌,“嬰兒底”屢次告破。滬深股指全周分別下跌6.14%和6.86%;創業板指周跌幅更是高達7.23%。縱觀全月表現,滬指暴跌逾22%,創出歷史最差開年表現。2月行情今天開鑼,股指如何演繹備受關注。

  仍需關注量能變化

  天治固定收益部總監王洋表示,1月市場表現確實出乎意料,並沒有出現所謂“春節躁動”的行情,而是出現了自2015年8月匯改以來再一次大規模系統下跌。回顧這一過程,人民幣的超預期貶值、央行在貨幣政策上的微調以及年初試行的熔斷機制的效果都超出市場參與者的預期。市場貌似又到了一個關鍵的時點,外部衝擊暫時告一段落,人民幣匯率暫時趨於穩定,央行的貨幣政策也已經逐漸明朗,熔斷機制已經暫停,市場又回到內生力量主導階段。

  王洋表示,站在當下的時點,需要思考市場中期是否發生變化。持續了一年多的整體市場的高估值環境是否能夠持續,能否再繼續提高估值?我們認為,市場的整體估值主要是流動性的體現。

  現處在超跌狀態

  海富通股票混合基金經理黃峰認為,今年的暴跌幅度已出乎所有機構投資者的意料,雖然匯率因素帶來的流動性擔憂、經濟增速的下滑能夠解釋下跌,但是難以解釋下跌的幅度。以2011年的市場來類比,當時貨幣週期的拐點非常明確,GDP的增速遭遇10年來第一次下滑,在那麼悲觀的情況下,下跌幅度和速度都比現在溫和許多。近半年內發生26次暴跌是非常特殊的。由此,我們猜想下跌的原因與市場的機制、結構或有關係。比如説絕對收益機構的市場佔比過高,可能帶來多米諾骨牌效應。

  黃峰表示,如果市場暴跌歸咎於結構性、機制性因素,該因素從中長期來講的影響應該是中性的,能改變市場的波幅,但是不應該改變市場的中樞。所以我們判斷市場現在處在超跌狀態,後期或迎來一波反彈。

  京華時報記者敖曉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