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三桶油的低油價尷尬:海外油田進入高産期卻不得不下調産量

  • 發佈時間:2016-01-30 07:5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海外油田進入高産期卻不得不下調産量 三桶油的低油價尷尬

  ■本報記者 王冰凝 北京報道

  當國際原油價格陷入了“油比水賤”的窘境,一直受困于高油價的原油進口國們能夠輕鬆一下嗎?

  由於市場供過於求、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美元走強以及全球股市走低,1月20日,國際油價跌至2003年5月以來12年內最低水準,今年至今跌幅已達28%。

  但以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這“三桶油”為首的石油企業之前曾經利用油價攀升和金融危機的時機,在海外石油市場全面佈局上游業務,之前高價購買的油田目前已經全面進入出油期,但現在卻不得不集體下調石油産量。

  集體下調原油産量

  國際油價到底有多低?拿一瓶農夫山泉來做比較會更直觀。

  如果油價按照30美元/桶來計算,7桶油約重1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15日以6.58元計算,則可折算出原油現價大約為0.69元/500克,而一瓶農夫山泉都有2元/500克, 也就是説,目前國際油價比一瓶礦泉水都要便宜!

  中宇資訊分析師桑瀟指出,目前,歐美原油期貨價格維持在12年的低價位運作而且仍未有止跌跡象,供應過剩依舊是罪魁禍首。

  事實上,在之前油價飆漲的時代,中國等新興市場貢獻了絕大部分力量,現如今,新興市場經濟陷入瓶頸,能源需求增速跟不上能源供應增速的步伐,供應過剩的弊端將進一步顯現,來自於歐佩克月度報告的數據顯示,目前原油市場過剩量已在250萬桶/日。

  桑瀟憂心地稱,供應過剩的背景,導致市場信心喪失,加之美聯儲加息預期等利空因素影響,國際油價回暖跡象不足,排除地緣政治風險等不可抗力因素,預計國際油價短期出現明顯反彈、重上40美元/桶的可能性不大,中長期或持續低價位運作為主,存在進一步下探的可能。

  AvaTrade首席市場分析師納伊姆·阿斯萊姆則調侃道,“如果你想要在原油市場上建倉(並進行長期投資)的話,現在已經到了該行動的時候。”

  據律師事務所Haynes and Boone的文件,僅2015年整個1年時間,就有81家石油和油田服務公司破産。預計在未來幾個月將會有更多的油企因為債務這一金融問題而破産。

  而對於全球原油第一進口大國中國來説,就在1年前,三桶油還在集體開足馬力生産原油,並投鉅資全球找油,但時至今日,卻也不得不為效益而集體下調原油産量。

  中石化公佈2015年的業績預報顯示,其油氣産量及國內原油産量均出現下滑。這是1998年中石化集團重組成立以來,原油産量首次出現同比下跌。

  1月29日,中石油發佈的業績預報則預計2015年年度實現歸屬於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將減少60%至70%。中石油稱,本期業績預減的主要原因為2015年,受國際油價斷崖式下跌以及國內天然氣價格下調等因素綜合影響,公司經營業績出現較大幅度下降。

  中海油日前公佈的2016年新年戰略展望也表示,中海油2016年的産量目標將比2015年下調,這是公司1999年上市以來首次調低産量目標。

  海外油田進入高産出油期

  三桶油紛紛下調了國內原油産量以緩解低油價對公司效益的影響,但尷尬的是,在全球石油進入供大於求的當口,中國此前高價買來的那些海外油田卻都正值高産出油期。

  來自中石油的資料顯示,總體來看,中石油海外上游業務由於起步早、實力強、基礎厚,其海外權益油氣産量份額明顯高於中石化和中海油,大體上佔總量的2/3。中石化和中海油雖規模小,但保持了較高增速。

  其中中石油海外油氣業務擴展到全球31個國家,管理和運作著82個油氣合作項目;物資裝備産品出口擴大至78個國家和地區;走出去的工程技術服務作業隊伍超過1000支,為60多個國家提供工程建設和工程技術服務;五大油氣合作區、四大油氣戰略通道、三大國際油氣運營中心戰略佈局基本完成,建立了集油氣勘探開發、管道運營、煉油化工、油品銷售于一體的上中下游一體化業務鏈。

  而中石化海外已基本形成了非洲、中東、南美、亞太、俄羅斯—中亞、北美等六大戰略油氣區,擁有了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的油氣生産基地,初步形成了“油氣並舉、海陸兼顧、勘探開發合理配置”的戰略佈局,同時還介入非常規油氣資源的開發。

  中海油從1998年提出了走國際化道路重點開拓國際市場的戰略。多年來,通過積極開展資産並購及合作開發, 是印度尼西亞最大的海上石油生産商之一,海外勘探開發業務主要分佈在亞洲、大洋州、非洲和北美地區。

  1月21日,記者從 中國石油 海外勘探開發公司獲悉,2015年,中國石油海外油氣業務完成油氣作業當量1.3825億噸、權益當量7202萬噸,創歷史新高,分別完成年度計劃的107.2%和106.6%,比上年分別增長8.5%和10.5%。與此同時,海外全年新增油氣可採儲量當量9886萬噸,完成年度計劃的129.1%;輸送原油2653.5萬噸、天然氣402.5億立方米,分別完成年度計劃的106.3%和107.3%;原油加工量985萬噸,完成計劃的105%;利潤總額完成集團公司計劃指標的127.7%。

  對於低油價的衝擊,中國石油海外勘探開發公司指出,海外油氣業務主要是積極推動開源節流降本增效等各項措施,加大銷售推銷力度、有效控減投資規模、全面開展合同復議、開展精細化管理、控制人工成本、積極應對訴訟糾紛和有效避免經濟損失,全年綜合增利合計9.9億美元,有效對衝了低油價影響。

  據介紹,其中,哈薩克公司將投資結構和方向優化與油價和單井經濟評價掛鉤,投資比上年下降50%以上;尼羅河公司主要是“開源、節流、止損” ,中方權益投入控減幅度超過30%,合同復議控減合同額1.6億美元;拉美公司投資控減超過60%,單桶原油操作費低於預算指標10%;伊拉克公司主要是“控制投資、加快回收、壓減成本”以降低投資和費用支出;阿姆河公司通過“價、量、本、利、區、季”動態分析,根據效益預測,精細排産上産,把控投資節奏,確保收益最大化。

  相對於海外油田受到的影響,三桶油國內商業石油儲備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中石化內部人士告訴記者, 中石化、中石油商業庫存並不大,就算囤滿了基本就是可供給內地需求量7天左右,所以並不會帶來多大影響。

  不過中國能源網首席資訊官韓曉平認為,走出去確實需要加強監管,但這個長期戰略仍需要堅持。儘管現在的低油價顯得中國之前買的那些油田不划算了,但是事實上三桶油主要的油田並購是在“十一五”期間,50美元的油價時候買的相對多一些,在油價高企的時候也是盈利的了。“而且對於中國這樣缺油少氣的國家,走出去在海外佈局油田資源是國家長期戰略。比如現在油價低了,很多油田産出的油運回國內來填補國內石油儲備正是好時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