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産能過剩行業和小微企業貸款風險成銀行家"心結"

  • 發佈時間:2016-01-29 13:48: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銀行業協會與普華永道24日聯合發佈《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15)》,對全國116家銀行、1300多名高管展開問卷調查,部分揭示了當下銀行家們對現狀的思考判斷,以及對未來的預期規劃。

  報告指出,2015年,中國宏觀經濟處於經濟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疊加”階段。受訪銀行家普遍認為未來三年中國的GDP增長率將處於6.5%至7.5%的區間,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增速放緩和結構失衡。

  而隨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銀行業面臨著利率市場化、金融脫媒、監管趨緊以及資産品質惡化問題等諸多挑戰,規模高速擴張和盈利高速增長的時代已經結束,利潤增速“個位數時代”已經來臨。受訪銀行家對中國銀行業未來三年的營業收入與稅後利潤的增長預期有明顯下滑。八成左右的銀行家預計今後三年的營業收入和利潤增速都將低於15%,約六成的銀行家預計將低於10%。

  社會經濟發展趨勢中銀行家關注度最高的是産業結構調整,銀行家對房地産市場的預期出現較大分化。對於一線城市,過半的銀行家認為將量價齊升;而對於二三線城市,有八成左右的銀行家認為未來一年將基本持平或略有下滑。

  經濟新常態下,為應對日趨激烈的競爭,中國銀行業順應經濟金融發展趨勢,持續推進戰略轉型,在差異化競爭和綜合化經營等方面也正在不斷進行積極探索。

  報告認為,長期以來,中國銀行業的經營戰略普遍存在同質化傾向。這不僅導致非理性的市場競爭,也限制了中國銀行業創新能力的提高,並且無法滿足金融市場增長的日益差異化需求。實施差異化戰略對中國銀行業未來持續健康的發展至關重要;而差異化競爭的關鍵在於戰略定位、市場定位、客戶群體和産品體系的差異化。“深化經營特色,實施差異化競爭”連續成為受訪銀行家最為關注的戰略調整重點,反映出中國銀行業的發展和成熟,差異化競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

  在社會融資結構不斷優化、間接融資佔比持續下降、直接融資佔比持續上升的趨勢下,綜合化經營在不少銀行的戰略圖譜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銀行開展綜合化經營的原因主要為“滿足客戶多元化需求,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擴大營收渠道,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和“應對金融脫媒、利率市場化等外部環境變化和挑戰”。消費金融和金融租賃是銀行家優先考慮的綜合化經營方向。而“經營風險複雜化,全面風險管理能力欠缺”和“綜合化人才缺乏,無法支援業務開展”是綜合化經營的兩大主要障礙。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業務創新的不斷發展,中國銀行業的業務重點穩中有變。未來,四類業務最受銀行家群體重視。公司金融中,小微企業貸款業務連續四年居發展重點之首,供應鏈金融業務和資産證券化業務分列二三位。個人金融中,個人消費貸款業務連續兩年成為發展重點,財富管理和信用卡業務分列二三位。同業業務中,傳統的同業存拆放業務仍是主要發展方向,其次是票據貼現和轉貼現業務。中間業務中,投資銀行業務收入預計將超過理財業務收入,成為中間業務收入的最重要來源。此外,在利率市場化與大資管時代的背景下,商業銀行的資産管理業務也成為中間業務收入的重要來源,銀行家普遍認為應當大力發展資産管理業務。

  此外,報告還強調指出,當前産能過剩行業和小微企業貸款風險是銀行家關注的首要風險。産能過剩行業貸款風險是2015年銀行業面臨的最主要的信用風險事件。鋼鐵、水泥、建材、船舶、光伏等産能過剩行業面臨經濟週期下行和結構調整的雙重壓力,經營環境更趨艱難,行業整體信用風險不斷攀升。當前環境下,小微企業面臨經營壓力大、成本上升、融資難等一系列問題,銀行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呈持續上升態勢,小微企業貸款風險也是應該重點關注的信用風險。房地産市場雖然已經進行了相對較長時間的調整,但房地産開發性貸款風險仍然受到較高關注,其行業風險依然不容小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