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柱産品iPhone銷量增長停滯 蘋果走下神壇
- 發佈時間:2016-01-28 10:04:1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支柱産品iPhone銷量增長停滯業績為證 蘋果走下神壇
27日,蘋果發佈了2016財年第一財季財報(2015年四季度),正如此前業界預測,雖然營收和利潤創下新高,但蘋果的支柱産品iPhone的銷量卻表現不佳,自2007年問世以來銷量增速首度陷入停滯。
業內人士認為,全球智慧手機市場的飽和、中國手機品牌的崛起和蘋果本身創新不足是導致蘋果銷量表現平平的主要原因;而在未來,若沒有突破性的創新産品,蘋果恐難繼續維持行業龍頭的地位。
告別兩位數增長
財報顯示,蘋果第一財季凈營收為758.7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745.99億美元增長2%,創下歷史新高;凈利潤為183.6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80.24億美元增長2%,同樣創下歷史新高。
不過,業績新高背後則是增速的嚴重放緩,此前蘋果季度業績同比增速基本保持在兩位數。如2015年四季度,蘋果總營收為515億美元,同比增長22%;凈利潤為111億美元,同比增長31%。
更值得注意的是,蘋果營收的增長主要來自於其服務收入和其他非重要産品收入,而主打産品的表現都過於平淡。其中,來自於iPhone的營收為516.3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11.82億美元微增1%;來自於iPad的營收為70.8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89.95億美元下滑21%;來自於Mac的營收為67.4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69.44億美元下滑3%。
對於被寄予厚望的Apple Watch的銷量,蘋果仍然諱莫如深。
主打産品營收疲軟源於銷量遇挫。佔據蘋果總營收七成份額的iPhone,第一財季只售出7477.9萬部,與去年同期的7446.8萬部基本持平。這意味著iPhone自2007年誕生以來首度季度同比增長陷入停滯。
此外,蘋果第一財季共售出1612.2萬台iPad,比去年同期的2141.9萬台下滑25%;共售出531.2萬台Mac,比去年同期的551.9萬台下滑4%。
在地區表現方面,歐洲和大中華區營收都實現了增長,但在美洲和日本則分別出現了4%和12%的下滑。
對於業績困境,蘋果方面給出的解釋並未聚焦産品本身。蘋果CEO蒂姆·庫克則認為宏觀經濟形勢以及許多國家匯率貶值給該公司業績構成了影響。
蘋果CFO梅斯特裏則強調,美元的走強才是導致本季度蘋果業績不佳的根本原因。
?欠缺驚艷級新品
遺憾的是,蘋果高管將業績不佳歸咎於整體環境的解釋並未獲得資本的認可。由於投資者擔憂iPhone需求正在下降,在蘋果公佈財報後的盤後交易中,該公司股價下跌1.27美元至98.72美元,跌幅為1.27%,延續了近半年來蘋果股價“跌跌不休”的慣性。而在去年4月,蘋果曾創出134.54美元的歷史最高價。
通信專家劉啟誠表示,數年前蘋果開創了智慧手機新時代,由於其産品符合移動互聯網發展的特質,並給消費者帶去了全新的體驗和感受,所以受到全球市場的追捧。按市值計算,2013年以來蘋果穩居世界第一大公司寶座,2015年中期,蘋果市值曾激增至近8000億美元,但是此後蘋果的市值持續回落,昨日收盤時大約為5500億美元。
“主要是因為二代功能機在逐漸被智慧手機替代後,新增用戶不再像剛開始那樣增長迅猛,而在從量用戶市場上,消費者更新換代的速度也開始減慢,現在還有不少消費者在使用蘋果4代的産品;更重要的是,這與蘋果新品創新不足有很大關係,這大大降低了消費者更換新産品的慾望。”劉啟誠如是説。
財報已經佐證了劉啟誠的擔憂。具體到産品維度,去年9月iPhone 6S發佈前,一度被認為是蘋果提振市場的旗艦産品。但該産品無論像素、記憶體、續航還是螢幕效果,都沒有太多驚艷之處。
消費電子産業觀察家梁振鵬認為,iPhone 6S與2014年發佈的iPhone 6基本是同一款産品,只是在細節上做了些小修小補,這款機型創新不足,並不像iPhone 4S和iPhone 5推出的時候讓人眼前一亮。
讓庫克著急的還包括iPad銷量的暴跌。整個平板電腦市場實際上是2011年由iPad一手打造出來的,2013年四季度,iPad銷量達到超2500萬台的銷量巔峰。但自從2014年初以來,iPad每個季度的銷量都在下滑。去年三季度,iPad銷量首次降到了1000萬台以下。雖然去年蘋果推出旨在復蘇的iPad Pro,但仍然沒有挽回iPad整體下滑的趨勢。
?重回巔峰尚未可知
對於未來,蘋果自己並不太樂觀。蘋果預計其2016年前3個月(2016財年第二季度)iPhone銷量將出現十年來首次下滑,理由是智慧手機市場日趨飽和,在中國市場的擴張也不足以維持其空前的增長速度。
蘋果還預計,在2016年前3個月,蘋果營收將為500億-530億美元之間,這將是自2003年以來蘋果營收首次出現下滑,同時也低於分析師555億美元的預期。
劉啟誠也認為,全球智慧手機市場已經趨於飽和,且蘋果的替代産品不斷增加,尤其是在增長潛力最大的中國市場,華為、中興、小米等國産手機崛起很快,給人們帶去的消費體驗並不亞於蘋果。所以蘋果面對的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目前看不到該品牌再次出現突破性增長的可能。
中國智慧手機市場整體生存空間在壓縮,但中國國産品牌卻在崛起,這讓曾經在華撈金無數的蘋果遭遇雙重壓力。數據顯示,2015年二季度,中國智慧手機銷量為8870萬台,比一季度的9860萬台下滑10%。而市場調研機構TrendForce公佈的數據則顯示,中國國産品牌在2015年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佔比超過40%,增長速度超過全球平均值。
“蘋果若想一直維持其獨一無二的地位,必須做出突破性的新産品,讓競爭對手望塵莫及,同時還能給消費者驚艷的消費體驗,但目前看來,還沒有一種‘黑科技’能達到如此效果;現在只能寄希望於今年將推出的iPhone 7,如果能夠實現創新性突破,可能再現蘋果當初的輝煌,但如果新産品還是在iPhone 6的基礎上進行微創新,雖然還會得到熱捧,但真正會去購買的消費者會越來越少。”劉啟誠坦言。
不過,從長遠看,蘋果仍然是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科技巨頭之一,雖然iPhone的增長已經觸及天花板,但蘋果仍是一家利潤豐厚的公司,其投資的項目,如Apple Pay和虛擬現實,還沒有見到短期效益,但不能否認這些項目在日後獲得顛覆性成功的可能。
蘋果,依舊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