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7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文化洼地”長成宜居新城

  • 發佈時間:2016-01-26 05:38:2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被稱為“中國車都”,有神龍、東風本田等汽車製造廠,還有格力、海爾、美的等品牌的工廠,這裡聚集了逾18萬名産業工人。

  1月6日下班後,格力武漢工廠員工望建林漫步來到湖邊的圖書館看書。他説,下班後就能看戲、看畫展、聽講座並認識一些朋友,“這種感覺真好”。

  對於許多像望建林一樣在開發區工作的人來説,這樣的生活曾是一種奢求。以前,開發區偏僻單調的生活,滿足不了職工物質和精神層面的需求。開發區對他們來説,只是冰冷而緊張的工作場所。許多工人埋怨:“下班後無處可去。”

  2011年底,時任武漢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朱毅接任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委書記。經調研,他發現,開發區經濟發展很快,但文化設施奇缺。區內出行、購物、娛樂及孩子上學等,都未能得到妥善解決——人在開發區工作,居住、休閒和消費卻在別處;這裡買不到報紙,買本書得跑到20多裏外的新華書店。

  “搭建公共空間,多建步行、休閒、交談、學習場所,‘車都’才有生機。”2012年初,朱毅提出,通過汽車産業與文化、科技融合的“雙輪驅動”,實現産城一體化,打造生産、生活、生態協同發展的宜居新城。隨後,一場以“文化補課”“生態加碼”為主題的城市建設在“車都”興起。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李忠介紹説,“文化補課”從小事做起。2012年開年,開發區投資70余萬元,在區內設立15個報刊亭。每個報刊亭內都放有100多種雜誌和幾十種報紙。現在,居民、工人都是報刊亭的常客。

  “大手筆”也很快提上日程。開發區腹地中心有一個湯湖,南側湖岸向湖心伸出一個半島,面積11.7公頃,區位獨特,風景秀美。多家地産開發商明裏暗裏使勁,希望在半島建高檔別墅或商業中心。武漢經開區始終沒同意,因為這裡將興建集美術館、圖書館于一體的職工文化活動中心。

  2015年春天,武漢經開區職工文化活動中心在湯湖之畔正式啟用,並免費向市民開放。這是一座幽靜雅致的園林式公共文化園地,讓居民在家門口看戲、看畫展、上圖書館的夢想成為現實。

  據統計,文化中心正式對外開放半年多,就接待讀者、觀眾、參觀遊客等30萬人次,且人氣不斷上升。一到週末,每天都有4000多位讀者光顧這裡。東風本田儲運職工吳艷華説:“下班有空我常來這裡,自從有了文化活動中心,借書、看戲、看畫展都是職工最快樂的事情。”

  文化突圍成為開發區産城一體化建設的重要著力點。李忠説:“經濟與文化發展不能失去平衡,‘文化洼地’上長不出健康的生態城市。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的同時,必須引進和發展高端文化産業。”

  文化發展,教育先行。針對區內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2012年7月,開發區支援武漢育才小學、武漢第六中學在區內設立分校。2014年5月,開發區與江漢大學簽訂醫療衛生、沌口音樂廳建設、江漢大學創新創業基地建設等戰略協議。為解決外籍家庭孩子上學問題,開發區對國際學校建設給予政策支援。

  武漢長江國際學校招生部主任麥樂恒説:“國際學校建校時,只有7個學生,其中兩個還是我自己的孩子,現在學校有210多個學生。學校的教學設備都是世界一流的,教學品質也得到國外很多名校認可。正是因為開發區的關心和幫助,讓我們這些外籍人士在這裡過得很舒心。”

  發展教育的同時,武漢經開區還將加工區打造成創意空間。在開發區太子湖南岸,有一塊佔地920畝的三角形地帶,原是一個科技産業園,園內廠房多由汽車零部件等小型加工廠租用,單位土地效用有限。2014年,開發區將這一塊連片規劃為太子湖文化數字創意産業園,建設了一個産業、生活融合的巨型公共空間。

  記者在該園核心區看到,一期規劃的太子湖美術館、企業總部研發區、主題配套商業服務區等主體工程基本完工。園區負責人張文盛説,園區以“文化+科技”為發展模式,推動了藝術展覽與藝術拍賣、數字應用與智慧研發、産業經濟與商業服務相結合,既是在優化投資環境,滿足産業內生需求,也是在調整産業結構,完善開發區的城市功能。

  2015年,在開發區落戶的企業超過16000家。引進開發區發展模式、與開發區合作共建的荊州市洪湖新灘開發區招商引資也超過150億元。專家預計,5年後,新灘達産項目所交稅收“相當於再造一個經濟新洪湖”。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