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機器翻譯正融入中國人生活

  • 發佈時間:2016-01-23 11:31:01  來源:西寧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北京1月22日專電(記者王健 程雲傑)機器翻譯的設想提出70多年後,一個核心技術人員不足十人的團隊研發的機器翻譯項目于2016年初榮獲中國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機器翻譯的應用也更快更廣地融入了中國人的生活。

  過去6年,這個團隊開發出了能夠支援27種語言相互翻譯的智慧軟體。團隊的工程師説他們現在只需要花11天時間就能上線一種新的語言。更為神奇的是,這些工程師們對軟體所掌握的絕大部分語言一竅不通。

  百度公司技術副總裁、項目負責人王海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這項榮譽的獲得不僅是國家對於團隊科研技術的認可,更是對於産品本身社會價值的肯定。

  記者了解到,在研發過程中,科研人員只需要針對所需翻譯的語言挖掘網際網路上的雙語數據,再由機器從這些數據中進行自動學習並形成自動翻譯的模型。

  王海峰認為,網際網路時代人們日益密切的跨文化交流為機器翻譯技術的突破提供了支撐,因為用於訓練系統的網際網路雙語數據大都來自人類的外語學習和交流活動;反過來,機器翻譯又為人們的交流和溝通提供了便利。

  儘管翻遍紙質英漢字典也很難找到“喜大普奔”四個字的英文翻譯,這句網路流行語的英文卻能夠在百度翻譯APP上準確呈現。如果有人對著手機錄入普通話語音“請問附近有餐廳嗎”,百度翻譯軟體能將它翻譯成各國語言甚至廣東話和文言文。

  “我自己就是一個機器翻譯的直接受益者。”王海峰説,機器翻譯技術對於生活的改變已經在逐步深入,“前段時間我去葡萄牙出差,雖然一句葡萄牙語也不會,但是通過手機上的百度翻譯,旅途中基本沒有遇到過語言障礙”。

  除了外出旅遊,不少網店也利用百度的機器翻譯把産品和企業介紹翻譯成外語,節省了一大筆翻譯的開支。在實踐中,還有不同國籍的醫學專家借助機器翻譯通過視頻合作完成手術。

  據悉,未來百度的科研團隊還將推出更多語言,包括中國方言和少數民族語言。

  南昌大學外國語學院老師周敏説:“機器翻譯給人們帶來的便利有目共睹,但是機器畢竟是機器,它們按規則行事,缺乏人腦翻譯的靈活度,對於翻譯中不規則的變化很難處理。”

  從事法律專業口譯的鄒婷芳説,機器翻譯對於有固定語境的格式化語言的翻譯比較精準,比如公共設施標識、網路遊戲、合同等。另外,在專業領域的翻譯中,機器翻譯可以不斷更新大規模的語料庫,這一點是人腦所不及的,也能為翻譯人員提供很大幫助。

  “但是就目前來説,機器翻譯的應用範圍還有其局限性。因為語言是鮮活的、充滿變化的,機器應對變化的能力還是比不上人腦。比如在口譯時,同一個詞在不同的場合和不同的語境中可能會有十個不同的意思,這時候機器就不能像人一樣準確地判斷語境。”鄒婷芳説。

  受訪的翻譯工作者們認為,機器翻譯很難取代人工翻譯,儘管日常生活用語的翻譯可能只需要手機上下載一個APP就可以了,但是隨著國際交流的增多,人與人之間多層面、高水準、高精度的跨語言溝通需求越來越多,市場對翻譯人員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

  王海峰認為,機器翻譯和人工翻譯各有優勢。一個機器翻譯系統可以同時掌握幾十種語言的翻譯能力,也可以擅長多個領域的翻譯,這是翻譯人員們所不具備的。但同時,優秀的翻譯人員可以將語言的細微之處翻譯出精妙的美感來,這也是機器翻譯系統無能為力的。

  在分析用戶需求的過程中,王海峰發現機器翻譯正在為學生的外語學習提供便利:“我們通過對訪問量的監測,發現週末訪問量會上漲,週日尤其多,我們分析可能是很多中小學生在寫作業時會用到我們的産品。”

  對於這種趨勢,上海新東方學校英語老師姚瑩有一絲擔心。她認為,機器翻譯讓學生的學習有了一個捷徑,但是並不一定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由於準確性的缺陷,機器翻譯對於傳統的書本學習只能起到輔助作用,而不是替代作用”。

  周敏認為,人類的語言學習熱情不完全取決於有沒有機器翻譯,而更多在於學習者對語言技能的需要程度。如果只是一時的需求,下載一個翻譯軟體就可以對付。

  “人天生都有自我表達和與他人交流的慾望。”鄒婷芳説,“即使未來機器能夠幫人們解決所有語言溝通的難題,人們還是會有學習外語的需求和熱情,還是希望能通過外語與不同國家的人進行直接的、深入的交流。”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