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舌尖上的罌粟殼”為何屢禁不絕

  • 發佈時間:2016-01-22 07:46:53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罌粟殼之所以屢禁不絕,與其“身份”特殊有一定的關係。由於具有一定的藥用功能,罌粟殼屬於麻醉藥品管製品種,正是這種“亦正亦邪”的身份,加大了監管難度,導致添加罌粟殼有蔓延之勢。

  國家食藥監總局網站發佈消息,該局近期組織開展打擊食品違法添加執法行動,發現35家餐飲服務單位經營的食品中含有罌粟鹼、嗎啡、可待因、那可丁、蒂巴因等罌粟殼成分,存在涉嫌違法添加行為。上述餐飲服務單位中,已有25家被移送公安機關進行刑事犯罪偵查。

  罌粟殼為植物罌粟的乾燥成熟果殼,內含嗎啡、可待因、罌粟鹼等生物鹼類物質。罌粟殼中的生物鹼雖然含量較少,但長期食用容易成癮,而且還會對人體神經系統造成損害,可能造成慢性中毒。2014年12月,國家禁毒辦、公安部、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等部門聯合下發通知,表示將以“零容忍”原則嚴厲打擊在食品中添加罌粟殼的犯罪行為。此次食藥監總局又抓了35家餐飲經營者的“現行”,表明餐飲企業和食品經銷戶使用、販賣罌粟殼作調味料的行為仍未杜絕。

  從這次查處的涉事餐飲業者地域分佈和企業規模情況看,“舌尖上的罌粟殼”不僅沒有禁絕,且存在仍較為普遍,這一亂象令人擔憂。以往的查處情況顯示,添加使用罌粟殼(粉)的不法行為主要存在於小餐館、火鍋店、燒烤店、麻辣燙店、涼皮店、小吃店等餐飲場所。此次食藥監總局查處的結果表明,以往的特點依然存在,同時出現了一些新特徵。此次涉事的35家業者地域分佈依然廣泛,且有多家餐飲企業身處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情況還顯示,罌粟殼的使用範圍正在從小吃店、小餐館向規模較大的餐飲企業蔓延,“舌尖上的罌粟殼”的危害已不容小覷。

  罌粟殼不是調味品,而是嚴禁使用的添加劑,然而長期以來,我國餐飲行業在食品中添加罌粟殼或罌粟粉已不是新鮮事。有被查獲的業者披露,顧客一度反映其製作的鹵豬蹄口味不佳,這名業者遂在他人指導下添加少許罌粟粉,據稱之後滷菜口味變得非常鮮美。正是在業者之間的口傳心授之下,一些火鍋店、小吃店為了吸引回頭客,在面皮、羊湯、火鍋高湯中添加罌粟粉,還有的在調料和食品中添加罌粟粉。久而久之,“舌尖上的罌粟殼”對某些業者而言成為一種行業“潛規則”,甚至是“公開的秘密”。

  罌粟殼之所以屢禁不絕,與其“身份”特殊有一定的關係。由於具有一定的藥用功能,罌粟殼屬於麻醉藥品管製品種,正是這種“亦正亦邪”的身份,加大了監管難度,導致添加罌粟殼有蔓延之勢。因為具有一定的藥品屬性,罌粟殼不能簡單地一禁了之,而在藥品“身份”的掩護下,在調料市場和網路上,經常有人公開售賣罌粟殼。為了掩人耳目,罌粟殼這一比較敏感的名字,也代之以“米殼”“櫻酥”“纓粟增香粉”等掩人耳目的化名。

  添加罌粟殼成為一些餐飲業者的“潛規則”和“秘方”,這種現象折射出我國食品安全監管方面的短板。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一些不法之徒為了獲取利潤,不惜以毒性物質威脅群眾的生命健康。面對“舌尖上的罌粟殼”這一當前比較突出的食品安全問題,有關部門應該加大重點食物品種和經營單位的檢查頻次,加大食品安全檢驗檢測力度,擴大抽檢監測範圍,對違法犯罪的業者依法嚴厲制裁。

  同時,罌粟殼添加問題也凸顯出,我國在打擊毒品犯罪及防範藥物濫用方面存在短板,有關司法部門應該積極配合食藥監部門,將罌粟殼銷售市場納入毒品犯罪的重點打擊領域,打掉“舌尖上的罌粟殼”的源頭,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本報評論員 樊大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