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假期教育消費利多弊也大

  • 發佈時間:2016-01-20 05:52:4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寒假來臨,走出校園的孩子們將扎進了各種校外培訓之中。有的孩子為了升學,有的孩子為了興趣,有的孩子想出國一遊,有的孩子熱衷於之乎者也……熱鬧的景象背後催生出巨大的教育消費市場。

  “彎道超車”熱度高漲

  想要還給孩子一個正常的假期,根本還是在於變革現有的教育評價體系

  近日,一篇名為“寒假牛娃養成計劃”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廣為傳播,文中列舉了幾位家長為“小升初”孩子制訂的寒假補習計劃。“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一位家長放出“豪言壯語”,認為孩子要上的補習班一個都不能少。他準備從現在開始,讓上四年級的孩子參加奧數班和作文班,以及各種綜合科目輔導班,此外週末還得上個一對一的特殊補習班。“先把補習的節奏培養起來,那些培訓班能不錯過就不錯過。”這位家長如是説。

  調查顯示,在課外培訓輔導市場中,文化課的補習佔到大頭。不少家長都抱著“彎道超車”的想法給孩子安排“充實”的假期。這背後是望子成龍心態的不斷高漲,據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和上海市婦聯聯合發佈的“上海家庭教育現狀分析調查報告”顯示,與十年前相比,希望子女未來達到本科以上學歷的家長從39.9%上升到54.6%,而希望子女不必達到本科學歷的家長從18.3%減少至2.6%。家長自身教育程度越高,對子女的教育期望也越高。

  在此種心態的驅使下,家長們在培訓班上的投入可謂一擲千金,課外教育的投資水漲船高。數據顯示,上海家庭對孩子的課外教育投資普遍較高,一學期花費的平均值約為5500元,中位值也達到3000元,佔家庭同期可支配收入比例在10%及以下的佔61.28%,在20%以上的佔17.94%。而且,獨生子女家庭比非獨生子女家庭對孩子的課外教育投資更高,家長本身是獨生子女的比非獨生子女家長的教育投資更高。

  “中國十大城市生育成本排行榜”曾顯示了這樣一筆賬:北京,276萬元;上海,247萬元;深圳,216.1萬元;廣州,201.4萬元……儘管數字不同,然而在網友詳細列出的孩子養育支出清單中,教育消費成為各大城市家長的最大支出。一時間,“生得起養不起”成為最熱門的話題。

  不過,課外輔導絕非萬能靈藥。“若想提高成績,關鍵還是要在課堂內努力,課外輔導的品質參差不齊。”來自北京市昌平實驗中學的趙老師説道,在他所帶的高三班級中,有的學生甚至蹺課去參加課外輔導班,而事實證明這樣的效果並不理想。

  事實上,隨著社會的進步,年輕的家長們越來越喜歡將“身心健康”作為成功教育的重要衡量標準之一。不少專家也坦言,家長們用各種學習班將孩子們的假期生活安排得滿滿噹噹的方式並不妥當,假期必須留給孩子足夠的可自由支配的時間和空間。家長們為何如此熱衷於課外輔導和培訓?教育資源有限、就業壓力日增,孩子放假時沒有合適的去處等因素促成了家長無奈的選擇。

  想要將正常的假期還給孩子,根本的手段還是在於變革現有的教育評價體系。“現實的制度和評價體系才是引導家長作出教育選擇最重要的標準。”教育學者熊丙奇認為,政府部門應深入推進我國教育管理制度改革,擴大政府對基礎教育的保障力度,減輕受教育者的負擔。

  出國遊學蔚然成風

  家長們要根據家庭的經濟實力和孩子年齡進行選擇,不要盲目追逐海外遊學風

  就讀于上海外國語學校附屬中學初中部的小徐,今年剛剛初一。她距離升學壓力尚遠,選擇了去美國過寒假。記者了解到,小徐參加的是出國遊學項目,與她一起去的還有其他同學和老師,遊學的目的就是參觀和交流。

  小徐介紹,她此行的花費需要幾萬元。之前,她已經參加過一回前往英國的遊學。與海外留學不同,遊學是個短期的、沒有任何學業任務的項目,這種跨國體驗式的教育模式日漸走紅,市場不斷擴大。衝著“浸泡式英語教育”的目的,家長們心甘情願地掏出鉅資送孩子參加遊學冬/夏令營。

  增長見識和留學考察是目前市場上游學項目的主要目的。以增長見識為主的項目主要針對人群是小學生和初中生,旨在通過遊學了解國外文化和生活;以留學(課程)預考察為主的項目中,參加者多是具有出國留學打算的高中生,希望提前體驗相關國家和學校的留學生活,了解報考院校的氛圍等。

  離開熟悉的語言和環境,出國遊學往往能帶來不小的新奇,不少孩子結束後都表示意猶未盡。然而,這種意猶未盡究竟是來自於“遊”還是“學”呢?

  面對“豪擲萬金”的家長,不少機構都紛紛盯上了遊學的這塊蛋糕。在龐雜的市場中,比較成熟的遊學機構所佔的市場份額並不大,不僅旅遊業、諮詢業不斷加強遊學項目的成本投入,不少旅行社還會與國內公立學校建立合作。也正由於如此,監管困難的確存在。

  在此情況下,家長們一定要理性面對,根據家庭的經濟實力和孩子年齡進行選擇,不要盲目追逐海外遊學風,更不要助長孩子們的攀比情緒。

  説到海外遊學,不妨盤點一下國外孩子們的假期:在德國,老師一般不會佈置假期作業,因為休息的時間就是用來休息的。不過,高考前一兩年,一些老師會建議學生利用假期復習某方面知識。在阿根廷,假日是“神聖”的,沒有什麼比和家人在一起享受休閒的時光更重要,老師更多的是給孩子們佈置閱讀書單和社會調查。在日本,中學社團活動豐富多彩。不過,由於日本是崇尚學歷的社會,不少學生的寒假也依然忙碌,天天上補習班的孩子並不少見。

  “網際網路+”帶來商機

  越來越多的孩子正逐漸適應網際網路教育的特性,這也成為教育消費的另一個商機

  伴隨著傳統音樂的節奏,6歲的莎莎正在跳著一曲“荷葉舞”。在北京市豐台區的某少兒藝術培訓機構,莎莎的媽媽告訴記者:“莎莎學習民族舞有兩年時間了。平日裏上的是週末班,一個課時120元。進入寒假,就給她報了假期集訓班,5天時間集中訓練的學費是2200元。”談到學習跳舞的目的,莎莎的媽媽説,跳舞就是為了讓孩子多學點特長,陶冶情趣、豐富生活,如果在以後的升學過程中,特長能夠助一臂之力就更好了,不過暫時還未想到那麼長遠。

  在這個藝術培訓機構附近,記者還看到了跆拳道、武術、英語、美術、樂器等各種各樣的特長培訓班,不少機構門前都挂出了醒目的假期課程宣傳單:“跆拳道、雙節棍寒假招生”,“拉丁舞少兒班開課啦”,“一對一鋼琴課歡迎免費體驗”。

  “寒暑假學習特長的孩子明顯比平時增多,假期的學費一般不會漲價,但是課時量會相應增加,因此學費總額會變高。”古箏老師陳靜説道,跟她學習古箏的孩子從幼兒園到高中都有,大部分都是為了拓展興趣愛好。

  特長班的遍地開花,寄託了家長對孩子全面發展的美好期待。此外,國學班的興起也成為了近年來的一股熱潮,書院、學堂等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教育引發了不少追捧。日前,來自上海的某學堂首次落地北京。“自報名消息發佈以來,每日諮詢報名的電話絡繹不絕,現報名人數已達到一百餘人,原定1月28日結束的報名時間提前截止。”面對火爆的關注,該學堂只好發佈消息,提前結束報名,並要求所有的家長和孩子都要經過面試,方可入學。

  隨著一線城市數字校園實驗項目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孩子正逐漸適應網際網路教育的特性,這也成為教育消費的另一個商機。據悉,從家長購買網際網路教育産品的調查來看,使用網際網路的家長中44%購買過相關産品。基礎教育用戶是網際網路産品更為積極的使用群體,而有購買網際網路服務産品能力的家長受學校、教師影響最為顯著,六成家長願意接受學校或教師的推薦。

  可見,在“網際網路+”的席捲之下,教育也搭上了網路快車。有不少免費的教育資源也借此傳播開來。記者了解到,在一些網際網路教育平臺上,有老師以1元的價格長期輔導貧困學生,有聾啞學生找到手語老師線上輔導等。線上教育突破了時空和距離的限制,能夠使得優秀老師發揮出更大的價值。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