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9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浙江農民年收入超2萬元

  • 發佈時間:2016-01-20 03:29:39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 祝梅

  從2009年全省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10007元,到2015年全省農村常住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1125元。浙江農民收入從破萬元到破兩萬元只用了六年時間,也創造了連續31年位居全國省區第一的紀錄。

  與浙江調結構換擋的步調一致,“十二五”時期,我省農民收入增幅略有下降,但仍繼續領跑全國省區。這六年,浙江農民創富的鑰匙是什麼?又是什麼因素帶動浙江農民收入普遍持續較快增長?邁過這個坎兒,下一輪持續增收的動力又在何方?

  轉型升級提升工資水準

  “十二五”期間,農村居民工資性收入逐年增長,其佔收入的比重由2010年的49.7%上升到2015年的62%,提高了十多個百分點,這是農民每人平均收入超“雙萬”的最主要因素

  在浙江農民收入結構中,工資性收入佔據大半江山。國家統計局浙江調查總隊的調查顯示,2015年,我省農民工資性收入達到13087元。從貢獻率的角度出發,“十二五”期間,農村居民工資性收入逐年增長,其佔收入的比重由2010年的49.7%上升到2015年的62%,提高了十多個百分點,這是農民每人平均收入超“雙萬”的最主要因素。

  這其中,我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在轉型升級驅動下,勞動力供求關係發生逆轉是主因。同時,轉型升級帶來的就業層次提升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不少農民適應變化,通過增強就業技能來提升工資水準。

  回望2015年開春的永康人才市場,企業對中高端人才的需求比普通工種更為迫切。踏上“個轉企、小升規、規轉股、股上市”的進程,企業發展需求的轉變直接帶來了勞動力供求關係的轉變。對於有技能的人才,企業的工作環境和收入都更有吸引力——新型農民,不再只瞄準自家的“一畝三分田”,而是通過靈活就業,不斷融入到浙江“四化同步”的進程中。

  美麗産業推動共創共富

  “既賣農産品,也能賣風景。”讓“綠水青山”化為“金山銀山”的美麗産業發展,成為第二個萬元中的新增長點

  農家樂是美麗産業的一個爆發點。臨安市太湖源鎮白沙村10個自然村,9個都經營農家樂,超過7成的勞動力投入到旅遊服務業中,全村經營性收入超過4500萬元。新型業態激發村莊活力,村裏傳統的鰲魚燈、茶花燈、祭源神等民間文藝活動再度興盛。鄉村旅遊讓不少農村地區的勞動工資水準和縣城工人工資水準持平,吸引不少人“逆流”前來打工。

  2015年,我省來料加工費發放達到105億元,從業人員每人平均收入近萬元。在龍遊縣詹家鎮芝溪家園,68歲的溫巧梅在小區的來料加工廠房里加工紐扣,步行不過幾分鐘路程。在農村山鄉,一些體弱多病、身患殘疾的農民通過來料加工獲得穩定收入,其中不少熟練工還升級成來料加工經紀人,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的農戶加入增收行列。

  “村莊經營”的前沿理念,讓重新規劃改造的溫州瑞安塘下陳岙村煥然一新。這個曾經臟亂差的小村莊歷經治水、蓄水、賣水之變,開闢天然泳池、垂釣、漂流等項目,做足“水”文章,村裏還在籌劃溫泉養生休閒樂園和配套特色民宿。美麗鄉村建設的大力推進和多功能農業的快速發展,推動了美麗産業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和高速發展,鄉村成了農民創富的大本營。

  美麗産業的鏈條,串起“鄉村無閒人”的充分就業新局,大批青年農民、返鄉農民工投身創業行列,廣大中老年農民在家門口實現充分就業,促進了農民普遍增收。浙江的“淘寶村”數量居全國第一。借助農村電商,“麗水山耕”打造的安全、綠色農産品緊跟城鄉居民消費升級新需求,2015年的銷售額達到5.6億元。全省縣城以下的農村電商實現農産品網路銷售304億元。

  高效生態農業路子寬廣

  作為全國唯一的現代生態迴圈農業發展試點省,浙江大力推進農業清潔生産,現代農業主體小迴圈遍地開花

  在衢州市衢江區大洲鎮獅子山村,“90後”農場主傅星如流轉了200畝耕地,靠一招“種稻養鱉”,兩年時間就達到“百斤鱉、千斤糧、萬元錢”的目標。“多數農民不稼穡”,這是浙江農民富甲天下的最大奧秘,但依託現代化農業的加速推進,莊稼地照樣是農民的搖錢樹,也是農民增收的基礎所在。

  不同的是,這棵“樹”上,生態增收的比重正在增加。作為全國唯一的現代生態迴圈農業發展試點省,浙江大力推進農業清潔生産,現代農業主體小迴圈遍地開花。

  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轉變,也帶來産業融合新思路。2013年4月,慈溪市周巷鎮組建綠昇土地股份種植專業合作社,農民社員以土地經營權入股,負責種植蔬菜水果;慈溪市寶綠蔬菜合作社則以現金入股,負責銷售産品。按“保底收益+按股分紅”模式,2013年底,社員們每股分紅693元,2014年漲到765元,2015年還將有所增長——農業生産經營體制的創新,讓農民享受到了産業融合發展的增值收益。

  政策兜底夯實增收基礎

  政府充當“店小二”的角色,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大、舉措實、含金量高

  農民收入增長快的背後,是浙江深化農村改革,抓住發展先機的探索。國家統計局浙江調查總隊居民收支調查處有關負責人分析,2015年浙江農民財産凈收入增速的大幅提高,主要得益於農村居民集體分配的紅利、房屋出租等收入。

  2015年底,全省2.94萬個村社完成村經濟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在全國率先全面完成農村集體資産確權工作。義烏宅基地制度、德清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兩個國家級改革試點展開的農村改革探索,有望進一步盤活農民資産,為農民創業就業打開通路。

  從超萬元到超兩萬元,浙江農民收入站在一個高起點上。政府充當“店小二”的角色,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大、舉措實、含金量高,轉移性收入增長13.4%,是收入結構中增長最快的一個。

  去年8月,杭州富陽區萬市鎮一名患有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患者消除了後顧之憂:250余萬元的醫療費中,有88.5%通過政策獲得補償。2014年,浙江建立起覆蓋城鄉的統一大病保險制度,目前已向9萬多名患者支付超過10億元大病保險基金。今年起,省財政對首批罕見病醫療保障費予以托底,醫療保障政策的含金量進一步提高。

  2015年,我省在全國提前高標準消除“4600元以下”農戶21萬戶、43萬人,這其中,通過納入低保五保消除的佔一半以上。過去五年,浙江的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從每月60元提高到120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標準每人平均籌資標準從237元提高到661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從每月245元提高到570元。

  農民持續增收路在何方

  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厚植“三農”發展優勢

  新形勢下,浙江農民持續增收的動力該從何獲取?在省農辦副主任邵峰看來,2015年農民收入劃出可喜增長曲線的同時,必須正視背後的隱憂,及時調整對策。

  “隨著浙江轉型升級步伐的加快,‘機器換人’等舉措將進一步減少用工需求,就業者需要適應這些變化。”邵峰説,與此同時,全要素生産率不斷提升,也要創新機制,讓就業者共用成果。同時,更多主體涌入到分享生態紅利的熱潮中,勢必帶來一輪激烈競爭,這對我省具有先發優勢的美麗産業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下一步怎麼做?必鬚髮揮優勢,補短板,謀創新。在日前召開的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浙江提出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厚植“三農”發展優勢。邵峰認為,合作創業是今後的導向。“農合聯經濟組織和有條件的農民合作社要成為農村創業的主體。”他説,農村各類産權激活的成果也要真正運用起來,通過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吸納各層次的農民創業主體參與進來,形成緊密的利益聯結,創新共建共用的合作創業格局。

  美麗産業這個農民增收的新興領域必須加速提質。“浙江的農民培訓體系要在穩定的基礎上進一步向這些新業態延伸,不斷調整就業層次。全省遍地開花的農家樂産業現在也仍然屬於中低檔消費,要像農業的供給側創新一樣,通過功能、服務的多元化來引領消費、創造需求。”邵峰説,浙江的美麗産業也要借鑒美麗鄉村建設的經驗,通過村莊經營、行業協會等途徑走上標準化道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