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國産大豆“找不著北”了嗎

  • 發佈時間:2016-01-18 06:31:3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從大食物安全觀來看,大豆進口量持續增加,已對我國食用蛋白安全形成一定挑戰

  ● 我國大豆生産成本高、行業産業鏈短、産品附加值低是造成全行業萎縮的主要原因

  ● 要扶持低成本的規模化經營,提高加工環節的增加值,增強我國大豆生産、加工和銷售環節的主導權

  2016年是聯合國糧農組織確定的國際豆類年。然而,中國海關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進口大豆8169萬噸,比上一年增加1029萬噸。蜂擁而來的進口大豆擠佔了上市不久的東北大豆的銷路。有人驚呼,進口大豆讓國産大豆“找不著北”了。

  首先來看大豆大量進口對我國糧食安全的影響。業內對糧食進口爭議的焦點在大豆。按我國統計口徑,大豆納入糧食的豆類,進口糧食的70%以上是大豆。按此算,我國糧食進口量就顯得多了。但大豆是植物油原料和蛋白飼料的來源,按照國際慣例,都是統計在油料作物中。把大豆納入糧食統計,往往明顯誇大了我國糧食安全問題的嚴重性,甚至形成不必要的恐慌。事實上,我國穀物年進口只有約2000萬噸,進口配額並沒有用完。

  不過,從大食物安全觀來看,大豆進口量持續增加,已對我國食用蛋白安全形成一定挑戰。隨著人們對植物油攝入的增加和養殖行業對飼料需求的提高,我國大豆需求量迅速攀升。然而,由於比較效益下降,大豆種植規模不斷下滑。2014年進口大豆7140萬噸,同期國內大豆産量只有1200多萬噸。我國大豆對外依存度超過八成,購買了世界六成的大豆貿易量。

  再看低價進口大豆對國內大豆産業的影響。目前,價格高、出油率低的國産大豆幾乎不再被加工企業問津。由於收購國産大豆只能虧本,豆油壓榨企業大多僅經營加工進口大豆。四大跨國糧商在國內大豆市場一路攻城略地,實際已控制了我國絕大多數的進口大豆貨源和大豆加工能力。同時,我國沒有大豆定價權,國內大豆價格要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臉色,形成所謂“南美種大豆、美國定價、中國買大豆”的格局。

  為何會出現以上情況?先從大豆看大豆。我國大豆生産成本高、行業産業鏈短、産品附加值低是造成全行業萎縮的主要原因。同樣的非轉基因大豆,我國55%的大豆用於生産傳統豆製品、30%初榨、15%進行蛋白加工。美國非轉基因大豆的90%用於食品、醫藥和日化行業。各發達國家都將豆類廣泛製成大豆肽、大豆異黃酮、大豆磷脂等蛋白類産品,其産品附加值高於一般的油脂加工。

  再跳出大豆看大豆。我國大豆競爭力不高,很大程度上在大豆之外。大豆競爭力表面是産量,其實是品質和價格。品質不外乎出油率、蛋白含量,主要體現在生産、科研領域;而價格則複雜得多,包括了進口壁壘、補貼支援和農民意願等。按照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的承諾,取消了大豆的進口關稅和配額限制。在價格支援力度上,大豆也不如水稻、小麥等穀物。由於玉米比大豆單産高、機械化程度高,過去東北大片種植大豆的土地都改種玉米。

  大豆面臨的問題也是棉花、糖料等大宗農産品面臨的共同問題,該如何應對?簡單説,要扶持低成本的規模化經營,提高加工環節的增加值,增強我國大豆生産、加工和銷售環節的主導權。

  一是在耕地資源約束日益突出、種植面積難以擴大的形勢下,從規模經營、糧豆輪作、品種培育、農機化等多方面整合新的生産模式,恢復大豆供給能力。二是鼓勵加工企業深耕産業鏈。在榨油方面,傳統國産大豆優勢逐步喪失,但國産大豆蛋白質含量高,營養價值豐富,適合進行豆製品、蛋白産品等的深加工。三是通過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充分發揮國內巨大市場需求的戰略資源作用,逐步掌握相對穩定的進口來源,進而形成全球大宗農産品定價話語權。

  長期來看,隨著大豆目標價格制度的深化,國內大豆産業有望深度調整,國內大豆加工企業將迎來較好的發展機遇;隨著休耕輪作制度試點推進,東北糧豆輪作步伐有望加快;國産非轉基因大豆與進口轉基因大豆有望形成“兩種商品、兩種市場”的格局,這都將有利於中國大豆産業的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