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看中企在柬埔寨如何用實際行動化解“大工程魔咒”

  • 發佈時間:2016-01-14 10:01:00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貫穿柬埔寨的湄公河正目睹著這個國家對基礎設施和能源的急切渴望。在位於柬東北部的上丁省,由中國企業承建的重要民生項目桑河二級水電站去年1月截流,目前已完成40%的工程。該項目計劃2017年底首臺機組發電,2018年全部機組投産,將滿足柬埔寨大部分地區的用電需求。同大多數水利工程一樣,該水電站從建設伊始也伴隨著破壞環境以及影響周邊村民生活的爭議。真實情況到底如何?每個國家在發展中都會面對經濟和環境的矛盾,柬埔寨政府和民眾又將如何權衡?《環球時報》記者去年底專程到柬探訪,看中資企業如何化解矛盾。

  外國NGO:不願搬遷的柬埔寨人相信森林裏有靈魂

  在承受爭議的桑河二級水電站工地現場,《環球時報》記者看到一片繁忙的景象,機械的轟鳴聲和工人們你呼我應之聲此起彼伏。裝滿碴石的車輛來來往往,車過後沙塵飛揚。不遠處的圍墻上挂著在中國國內工地上常見的口號:敬業、專業、人品、精品。該水電站是雲南瀾滄江國際能源有限公司的第一個海外投資項目,這家公司隸屬於中國五大發電集團之一的華能集團公司。據了解,這個水電站項目由柬埔寨政府于2012年批准,屬於建設——經營——轉讓這一投資方式。中方經營40年後,其所有權將移交給柬埔寨政府。但項目剛成立,《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文章就預測説,大壩建成後,全湄公河流域漁獲量將下降9.3%,50多種魚類面臨滅絕威脅。2014年10月,18家來自柬埔寨和湄公河流域的機構就該水電站項目發表聯合聲明,督促項目開發商及柬埔寨政府暫停該項目的建設並重新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但中國企業的工作人員向記者強調,企業已把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並按照環評履行責任。

  除了環境評估,在受水電站建設影響需要搬遷的村落裏,接受公司拆遷款的村民和不願意接受的村民之間也有分歧。非政府組織(NGO)“國際河流”的中國項目主任、加拿大人簡頌芬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有5000多名村民需要搬遷,目前仍有村民不願意搬。”記者實地採訪得知,西公1村和2村是桑河流域受影響較大的一個社區,村裏大多數居民是寮國族和高棉族人。2014年,部分反對水電站項目的村民代表向當地政府遞交公開信,要求暫停建設。

  在西公1村,村民居住的木屋分散在各個角落,有的木屋上用紅漆噴上“LSS2”字樣,即桑河二級水電站的英文縮寫,這表示房子已被丈量,主人同意接受拆遷款並搬到中國公司給他們安置的新村中去。一些不想搬的村民在門前樹上挂出藍色標識,上面寫著:“如果水電站建成,我們寧願死在這裡。”西公1村的負責人夏湄公告訴記者,他擔心這裡的原始森林會消失,河裏以後再也沒有魚。對於當地村民的擔憂,中國企業非常理解。桑河二級水電有限公司(雲南瀾滄江國際能源有限公司是其最大股東)綜合部副主任馮林表示,公司了解村民的顧慮,已設計好魚道來保護魚類。但一些村民認為魚道不會有太大作用,並且他們還有其他的擔心。比如,58歲的女村民帕維告訴記者:“我們的祖先葬在這片土地上。如果我們離開,我們會更加貧窮甚至生病。”簡頌芬解釋説,這是當地人的生活方式,他們相信森林是有靈魂的。

  柬政府發言人:選擇中國就是為了能源安全

  2015年初,迫於西方和當地NGO的壓力,柬埔寨首相洪森曾叫停柬西南部地區的一個大壩建造項目,按照協議該項目也由中國公司承建。據美聯社的報道,洪森當時還表示:“外國人不應該在森林保護或大壩建造方面對柬埔寨説三道四”。洪森強調,電力短缺是該國吸引外資的最大障礙之一。目前,柬國內大部分用電要來自越南和泰國。

  儘管洪森首相曾在多個場合表示中國的援助和投資對於本國經濟的重要性,但像桑河二級水電站這樣有中國投資身影的項目還是會在柬社會中引發激烈的反應。對此現象,中方逐漸已能從容應對。中國駐柬使館經商處商務參贊宋曉國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很多企業都是燒燃油的,連水電站這樣的能源都要反對。發達國家都有能源補貼,柬埔寨的人民哪有,誰來管?”他認為:“柬埔寨政府心裏有桿秤,一定認為中國的援助更好用。小國家有小國家尋求援助的智慧。對於基礎設施建設,柬傾向於選擇中國,一是因為中國這方面比較擅長,另一方面因為其他國家不像中國這麼注重這個領域。”柬埔寨政府發言人塞西潘也告訴記者:“我們國家想要獨立,想要能源安全,所以我們需要水電站。西方投資者沒有這樣的項目,那我們為什麼不選擇中國呢?”

  據柬新社去年11月報道,在過去20年,中國對柬埔寨投資超過100億美元,成為柬埔寨最大的投資國,其中主要投資于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服裝以及煤礦業。2012年中國對柬貸款達27億美元,是柬埔寨最大的援助國之一。中國駐柬使館經商處提供的數字顯示,柬每年從援助國獲得8億到10億美元的優惠貸款,其中一半來自中國。談到中資企業在柬埔寨的發展,宋曉國參贊説,中國企業到海外投資還處於一個學習的過程,歡迎企業同一些不持立場、中立的NGO合作,讓百姓感到實在的幫助。

  在應對可能的風險和挑戰上,中國學者也給中資企業很多建議。廣西民族大學中國—東盟研究中心研究員葛紅亮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柬埔寨的投資潛力很大,但投資者也必須要重視潛在的風險。葛紅亮認為,除了關注柬埔寨的政局,執政黨與反對黨之間的關係外,柬埔寨的人力資源狀況也要考慮。柬埔寨高素質人才還比較欠缺,適齡人群就學率較低,失業率、待業率較高,這使中國投資者在柬埔寨不得不面臨招工難、用工難的麻煩,而現有的工人罷工一旦被政治力量所利用,其對投資企業的衝擊可想而知。

  中國企業:讓當地百姓成為保護傘,而不是障礙

  柬埔寨政府雖然無奈關閉過一些民生項目,但卻警告一些非政府組織不要説三道四。中國企業雖然遇到一些麻煩,但卻開始重視和非政府組織打交道。據悉,在柬埔寨登記的非政府組織達5000多個,其中大部分都很活躍。據“美國公誼服務委員會”的東亞代表張傑生(Jason Tower)介紹,來自新興國家的公司通常不太清楚如何同投資國的非政府組織打交道,它們不知道和這些組織談人權和環境會有什麼後果。同時,這些組織也缺乏對公司的了解,這使得雙方難以實現對話。

  簡頌芬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她所在的“國際河流”曾做過一個關於中國企業在海外建水電站項目的評估。評估之初,她們想和相關中企聯繫,但卻沒有得到希望的回應,“也許這個公司認為和非政府組織溝通並不太重要”。在該組織去年夏天公佈評估報告後,中國企業才慢慢認識到非政府組織的作用,雙方有了頻繁的互動。

  桑河二級水電有限公司的馮林向記者提及和當地非政府組織的一次溝通經歷:“之前下游的一個村莊得了皮膚病,村民認為是我們上游的工程所致。我們邀請了當地政府和機構對上游、施工區域和下游的水進行對比檢測,後來證明三個地段的水質是一致的。我們用數據説話,沒有對水質造成污染。”

  天津優聯集團發展有限公司是家民營企業,目前在建柬中綜合投資開發試驗區。據該公司執行董事王超介紹,公司接到NGO要求停止項目的郵件和傳真後很重視,曾聯繫一家NGO,但對方希望中國公司出錢,再由NGO為當地人做事,王超不認同這種模式合作。公司願意給當地村民貸款,鼓勵他們創業,買種子、養豬仔,然後賣給公司還貸、致富。王超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歐美企業走出去的較早,我們願意學習它們的經驗,讓當地百姓成為我們的保護傘,而不是障礙。”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