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轉職能強服務開創京蒙科技合作新局面

  • 發佈時間:2016-01-09 08:33:53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李志軍

  京蒙科技創新合作是京蒙區域合作與對口幫扶的重要內容,被列入《京蒙區域合作和對口幫扶“十三五”規劃》。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具有創新資源豐富、創新活動活躍、創新成果密集的優勢。內蒙古作為距離北京市最近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地域遼闊,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是北京功能疏解、産業轉移和成果轉化的最佳承接地。

  多年來,北京和內蒙古兩地本著“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協同發展”的原則,兩地科技主管部門圍繞京蒙區域合作與幫扶的總體目標,做了大量創新務實的工作。特別是隨著北京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進程的加快,引導一批科技型企業相繼轉移到內蒙,通過項目合作、新技術推廣、生産加工基地建設等途徑,既把北京先導技術、先進經營管理念引入內蒙古,又拓展了北京企業自身的發展空間,有力地促進了內蒙古農牧業、清潔能源、裝備製造等産業的轉型升級和經濟社會進步。

  簽署科技合作框架協議,推動京蒙合作制度化。北京市科委和內蒙古科技廳共同簽署了《北京市科委內蒙古科技廳科技合作框架協議》,成立京蒙科技合作協調領導小組,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搭建交流平臺。積極開展技術、成果、項目、人才、科技金融、科技條件等方面的合作,共同實施了一批科技成果産業化項目,帶動了內蒙古現代農牧業、生態環境、清潔能源、醫療衛生等領域的技術進步,對提升兩地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水準發揮了1+1>2的作用。

  共建京蒙科技企業孵化器,打造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在京蒙兩地政府的共同推動下,作為京蒙重點科技合作和對口支援項目,國家級京蒙高科企業孵化器在北京中關村註冊落戶。孵化器被國家科技部定為全國企業異地孵化試點。京蒙高科企業孵化器作為特定領域內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專業類孵化器,借助於中關村地區特有的科技、人才、資訊、金融、政策等優勢資源,為內蒙古入孵企業和北京科技成果轉移內蒙古提供了良好的硬體、軟體和政策環境。目前,入孵企業83家,其中1/3為內蒙古企業。

  建設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內蒙古合作站,引導創新要素向內蒙流動。為加強首都科技資源與內蒙古企業技術創新需求緊密對接,引導首都創新要素向內蒙古地區流動聚集,北京市科委和內蒙古科技廳聯合共建了“首都科技條件平臺京蒙合作站”。利用首都科技條件平臺資訊服務系統,搭建京蒙技術供需對接渠道,有效組織平臺內開放的儀器設備、技術成果、專家等科技資源為內蒙古企業創新活動提供服務。按照“以點帶面”的建站模式,共建設包頭市、阿拉善盟、巴彥淖爾市、興安盟等6個示範工作站,發展成員加盟單位31家,對外開放重點實驗室和技術工程中心9個,各示範站累計挖掘分析檢測、聯合研發、技術轉移等各類創新需求80余項,結合內蒙古科技重大專項的實施,為解決區域、産業領域的具體科技創新問題提供了支撐。

  依託北京農科城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搭建市場化科技項目合作機制。圍繞內蒙古綠色農畜産品生産加工輸出基地建設的科技需求,發揮北京農科城技術、資本、人才聚集優勢和北京現代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多要素、全鏈條、跨區域、跨領域科技服務功能,在呼市、赤峰、烏蘭察布建立京蒙合作現代農業技術轉移工作站,依託共建的科技交流合作平臺,開展常態化的技術轉移和項目對接活動。通過組織各類技術、項目及産品對接活動,為內蒙古農牧業産業發展提供新品種、種養技術、綠色投入品、深加工和産品銷售全程服務,形成了“科技成果入蒙、農畜産品進京”的互動雙贏合作機制。近年來,聯盟累計在北京、赤峰、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市舉辦科技項目對接會20多場,京蒙企業共簽約科技合作項目200余項,示範帶動了區域農牧産業化水準和綜合效益的提升。

  組織北京研發機構參加內蒙古科技展會,尋求科技合作機會。內蒙古是“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重要節點,內蒙古科技廳每年都舉辦系列重大科技博覽會。博覽會是內蒙古與國內外發達地區科技交流的一個重要平臺。北京市科委作為對口合作單位,積極配合支援內蒙古舉辦各類科技展會,這也是京蒙科技交流合作的一種重要形式。北京市科委先後組織高新技術企業、院所、高校等參加了“赤峰·中國北方農業科技成果博覽會暨全國農高會新絲綢之路創新品牌展示交易會”“2015中國新絲綢之路·錫林郭勒草原畜牧業創新品牌展示交易會”、首屆中國—蒙古國博覽會等大型展會,北京的無人機3D列印機、智慧裝備、生物技術、物聯網技術等60多項高技術産品,備受內蒙古和蒙古國的青睞。

  幾年來,在京蒙雙方科技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共同努力下,京蒙區域科技合作取得了重大進展。科技合作從能源、農牧業向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生態保護等更多領域拓展,逐步形成了經濟、社會、生態等全方位科技合作的格局。京蒙區域科技合作創造了“政府引導、企業主體、聯盟服務、政策保障”的新機制、新模式。

  政府引導是前提。促進區域科技合作是政府轉變職能、強化創新服務的重要內容。現階段,區域科技合作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需要政府發揮推動、協調和服務作用,使科技資源在區域之間實現自由流動,促進科技資源的優化配置,實現科技資源的共用和優勢聯合,推動區域科技和産業的融合互動,促進地區經濟發展。

  企業主體是動力。區域科技合作的目標是開展區域間協同創新和成果轉化,促進科技與經濟結合,實現地區間優勢互補與合作共贏。在區域科技合作關係中,企業是有效的投資主體、創新主體、成果轉化應用主體,大學和科研機構是積極的參與者,政府是最重要的倡導者。在京蒙區域合作過程中,企業的創新創業需求日趨主動,尋求異地合作的積極性顯著提高,應發揮企業在區域科技合作中的主體作用,帶動技術、人才、資本、市場等創新要素合理流動配置,提高京蒙科技合作的品質和效益。

  聯盟服務是關鍵。科技聯盟作為企業、院校、科研院所、政府等主體服務的仲介組織,是政府與社會創新機構之間的平臺和紐帶,具有溝通、協調、研究、統計、服務等社會職能。圍繞區域科技合作中的重點需求,組織社會力量實施跨區域産學研合作項目,遵循市場規律,協助政府解決科技合作中遇到的困難,實現合理的利益分配,維護各方的合法權益。

  政策支援是保障。區域科技合作是政府科技管理的一項重要工程,區域科技合作的持續性、效益性特徵要求政府必須出臺相應的激勵政策,通過合作研發、技術示範、成果轉化等政策,保障區域科技合作主體在合作中取得個體效益,在合作中實現産業效益、社會效益。

  (作者係內蒙古科技廳挂職幹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