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1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華強文化陷“政府依賴症” 資本熱捧背後50億補貼支撐

  • 發佈時間:2016-01-08 08:25:47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深圳華強文化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強文化”)1月6日以2.32億元的成交額位列當日新三板之首。在華強文化掛牌新三板的背後,是超50億元的政府補貼。然而高額補貼卻成為華強文化手裏的一柄雙刃劍。

  補貼超50億

  公開資訊顯示,從2013年到2015年上半年,華強文化共計收到政府補貼約為16億元,但計入當期損益的補貼額僅為7.04億元。而截至2015年上半年報告期內,還有來自政府方面的收益性和資産性補助餘額共計43.7億元,至此華強文化獲得的政府補貼超過50億元。此外,國家稅收優惠政策也間接提升了公司的利潤率。2013-2015年上半年,稅收優惠在公司的凈利潤佔比分別為12.96%、19.16%和19.91%。

  華強文化對外投資的公司多達51家,其中直接或間接控股的公司為40家。在控股公司中,涉及主題公園研發建設以及投資運營的共有25家,分佈在鄭州、蕪湖、瀋陽等12個城市,這些城市均給予華強文化金額不等的補貼。其中,鄭州補貼力度最大,高達11.19億元。瀋陽蒲河新城管委會和株洲雲龍示範區管委會以7.14億元和6.82億元緊隨其後。據了解,華強文化分別在兩地建設有方特歡樂世界主題公園項目。除在主題公園方面獲得的政府補貼外,由華強文化投資拍攝的《大鬧天宮》、《熊出沒》系列以及演藝項目等也曾獲得地方政府專項補貼。如《大鬧天宮》就獲得蕪湖長江大橋綜合經濟開發區管委會1708.8萬元的補貼。

  緣何受政府青睞

  北京聯合大學旅遊産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張金山表示,政府之所以對華強文化有所青睞,一方面是隨著稅收的提高以及對文化産業的重視所産生的大量專項扶持資金;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地方政府看重主題公園及文化産業建設發展的背後,會帶動就業,拉動當地消費,從而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等諸多間接利益。

  有業內人士分析,在主題公園開發過程中政府獲取的直接經濟利益較少,主要為間接收益。以香港迪士尼為例,香港特區政府與迪士尼公司聯合成立香港主題公園公司,其中迪士尼向香港主題公園公司注資24.5億港元,持有該公司43%的股權;香港特區政府對其注資32.5 億港元,持有57%的股權。香港迪士尼自2005年9月開幕至2011運營年度,持續凈虧損。但是,香港特區政府仍可獲取改善就業、增加旅遊收入、鞏固香港旅遊城市地位等間接利益。

  此外,華強文化本身有一定的盈利能力。公開數據顯示,華強文化去年上半年營收為11.9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為1.28億元,盈利狀況良好,這使得政府更加看好華強文化旗下主題公園的落地。

  補貼利弊共存

  政府的高額補貼給予華強文化的好處不言而喻,2013年、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政府補貼佔據華強文化凈利潤比例分別高達26.72%、39.76%和34.49%。華強文化也坦言,公司在收到政府的上述補貼後,一方面改善了公司的現金流,另一方面作為與資産相關的補貼款將在資産使用期間(多數為25-35年)平均計入當期損益,對改善公司的利潤具有一定的作用。

  然而高補貼給華強文化帶來的弊端也不少。據悉,華強文化最早于2012年2月向證監會申報在創業板IPO,但遲遲未獲批准,因此才在今年轉投新三板。對於未能成功實現IPO的原因,有證券行業分析師就表示,華強文化的盈利模式過度依賴稅收減免以及政府補貼是核心因素。華強文化坦承,如果國家對文化産業扶持政策發生變化,則公司存在因政府補貼減少而影響公司利潤水準的風險。

  強化運營是關鍵

  有業內人士分析,與華僑城集團、長隆集團、海昌海洋公園等國內其他主題公園相比,華強文化在參觀人數上還存在一定的差距,而這也直接影響其門票的收入。以華僑城集團為例,華僑城集團在2012-2014年的遊客訪問量分別為2619萬人次、2923萬人次和3072萬人次,而華強文化同期的訪問人次分別為657萬、801萬和911萬。雖然華強文化在主題公園的規模上接近華僑城的4倍,但是在訪問人次上卻低於華僑城至少3倍。

  實際上,目前國內從事主題公園運營的公司如華僑城和宋城演藝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政府補貼。如宋城演藝在2015年上半年年報中顯示,截至報告期末,公司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為1879.97萬元,同期華僑城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貼為732.86萬元。但是很明顯宋城演藝和華僑城在主題公園運營方面要好于華強文化。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