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地票制有利於消化房地産庫存”

  • 發佈時間:2016-01-05 05:34:28  來源:重慶晨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訊 (記者 劉笑嫣 黎勝斌)2008年12月4日,重慶實行地票制,並進行了第一次公開拍賣,至今已經試驗推行了8年。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2016年第一期《求是》雜誌上表示,實行地票制度,有利於促進投資和消費增長,也有利於消化房地産庫存。

  可以消化房地産庫存

  樓繼偉在《求是》上發表的署名文章《中國經濟最大潛力在於改革》,其中提到了當前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結構性矛盾,“仍有一些不合理的制度規定使得審批手續繁雜,徵地拆遷難,投資項目落地慢。農村土地改革滯後也使得土地缺乏流動性。這些體制機制矛盾造成交易成本過高,限制了要素的自由流動,影響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

  對此,樓繼偉認為,解決方法就是,“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前提下,鼓勵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在具備條件的地方實行地票制,農民宅基地還耕後,集體建設用地指標變為資本,可攜帶入城投資創業,既有利於促進投資和消費增長,也有利於消化房地産庫存。支援引導進城落戶農民依法自願有償轉讓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既有利於促進農業規模經營,也有利於進城農民安居創業。”

  地票制已經試驗8年

  2015年12月25日,《重慶市地票管理辦法》正式出爐,並於2016年1月1日正式實施。而在此之前,重慶的地票制已經試驗推行了8年。

  所謂地票,是指將閒置的農村宅基地及其附屬設施用地、鄉鎮企業用地、農村公共設施和農村公益事業用地等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進行復墾,變成符合栽種農作物要求的耕地,經由土地管理部門嚴格驗收後騰出的建設用地指標,由市國土房管部門發給等量面積建設用地指標憑證。這個憑證就稱為“地票”。

  地票的具體實施分為四步:

  首先是復墾。前提是農民住有所居,並自願申請,將閒置、廢棄或利用不充分的農居房屋復墾為耕地。市、區政府則對復墾申請的批准和結果驗收,負行政責任。

  第二步是交易。復墾一旦驗收合格,就生成“地票”,即可以公開交易的土地資産之憑證。權利人——農戶或農村集體——可持票進場,到“重慶農村土地交易所”掛牌出售。

  第三步是落地。重慶市建立計劃指標、地票、增減掛鉤指標分類保障用地需求的制度。明確規定,主城區和區縣城新增的經營性用地,必須使用地票。

  第四步則是分配。地票的成交價款扣除復墾成本之後,全部收益歸農民和農村集體所有。其中,單戶交易總面積未超過667平方米的部分,地票凈收益的85%歸宅基地使用權人,15%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超過667平方米部分對應的地票凈收益全部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屬於集體使用的建設用地,復墾交易後的地票收益歸集體。

  每戶可獲10萬元收益

  據悉,重慶市制定並公佈了地票交易最低保護價格,2008年的起拍價為4萬元/畝,2010年地票交易保護價提升為13.6萬元/畝,2011年8月以後,最低交易保護價調整為17.8萬元/畝。

  據悉,通過地票交易,重慶地區農戶普遍能獲得10萬元左右的凈收益。同時,農戶進城後工作生活也能得到保障。

  ■數讀

  重慶地票已交易17萬畝

  推行時間:8年

  交易總額:截至目前,重慶市累計交易地票17萬畝、340億元

  收益分配:宅基地復墾産生的地票凈收益按85:15比例分別直撥農戶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

  農戶獲得的收益:通過地票交易一戶大概收入10萬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