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3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勸開發商降房價,到底有多大用?

  • 發佈時間:2015-12-24 02:10:34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觀察家

  當前樓市低迷的關鍵原因不是房價偏高,購房者不是買不起,而是信心不足。這個時候,應該通過稅費減免、房貸優惠等一系列措施,拯救市場信心。

  近日,圍繞開發商降房價引發市場熱議。有意見認為,化解樓市庫存得靠開發商自己,適當降價是最明智的選擇。必須擠壓房價中的水分,讓房價虛火降下來,釋放更多消費潛力。

  上一次出現如此論調,還是2008年四季度和2009年初。當時樓市低迷,為了救經濟救樓市,曾經有過類似表述,媒體也曾炒作過一陣。後來,很快就沒此言論了。

  為什麼呢?主要是強力救市之後,2009年樓市快速升溫,一直漲到2011年上半年。如果開發商當時聽了媒體的話,在2008年和2009年大幅降價賣房,到了2009年下半年及其後,是否腸子都要悔青了呢?

  十八屆三中全會已經提出,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也是完善市場經濟的必由之路。而我國的住宅産業,自1998年出臺“23號文”、實行實質性房改以來,商品化、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在這種市場化條件之下,作為現代企業制度下的開發商,自然會根據市場形勢和企業狀況,制定房價銷售策略。

  其實,不必媒體強力呼籲,近幾年三四線城市的很多開發商,早就採取了降價促銷策略。開發商要想生存,就得靠賣房回籠資金,2011年之後三四線樓市一直呈降溫和調整態勢,開發商要想活下去,只能降價。

  然而,為什麼降價之後,仍然沒有出現熱銷,反倒形成了當前的高庫存?一來是因為中國人素有買漲不買跌的思維,房價一直下跌,當然不願意繼續購房了(除了剛需)。

  另外則是因為降價幅度不夠。但問題的關鍵是:如果真的出現四五成的大降幅,則開發商不僅不能活命,反倒會加速死亡。房價主要由地價、建安成本、稅費和房企利潤構成。也就是説,房價也是有剛性成本的。

  經過2011年以來持續的市場低迷,多數開發商的樓盤售價,已經接近或低於成本,根本無利可圖。一方面,建安成本基本是固定的,近幾年人工成本快增,高層建築一般每平米需要1500元至2000元,除非大幅的偷工減料,搞成“豆腐渣”工程,才能壓縮至1000元以下。這樣的樓盤,誰敢去住?

  更重要的是,近幾年全國地價只漲不跌。舉個例子:2014年全國樓市降溫,全國新建商品房價格同比微漲1.4%,但全國房地産開發企業土地平均購置價格卻大漲17.5%。實際上,過去十幾年,全國地價漲幅一直高於房價漲幅。

  地價成本只升不降,建安成本又不能壓縮。經過幾年苦熬,三四線城市多數樓盤當前的售價水準,開發商已難有利潤可言,這從房地産企業的上市公司年報就能看出來,哪來的顯著降價空間?

  老實説,如果一定要勸開發商降房價,應該勸深圳和上海的開發商,今年以來房價大漲,尤其是深圳房價飛漲至“雲霄”,剛需購房者根本追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

  而對於三四線城市,很多樓盤價格已低至“地下室”了,房價收入比只有6倍左右,當前樓市低迷的關鍵原因不是房價偏高,購房者不是買不起,而是信心不足。這個時候,應該通過稅費減免、房貸優惠、減少房屋供應、幫扶農民工市民化、收購存量房用於保障或拆遷安置等一系列措施,拯救市場信心。如此,才能真正有效去庫存。

  □楊紅旭(上海易居房地産研究院副院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