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冬至養生,還數補益

  • 發佈時間:2015-12-23 07:11:00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2月22日為農曆二十四節氣的冬至。民間自冬至起“數九”,到“三九”前後,地面積蓄的熱量最少,天氣最冷,所以説“冷在三九”。 節氣運作到冬至這一天,陰極陽生,此時人體內陽氣蓬勃生發,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

  俗話説:“藥補不如食補”,食補在冬季調養中尤為重要。

  增苦少鹹 養腎防寒

  腎為一身陰陽之根本,元陰元陽儲藏于腎。此時,腎既要為維持冬季熱量支出準備足夠的能量,又要為來年貯存一定的能量,所以養腎至關重要。

  五味鹹入腎,但冬天時不能猛吃鹽,尤其是在冬至左右,陽氣初生時,這時吃得太鹹,反而會損傷腎。《黃帝內經》中有“味過於鹹,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的提示。宜常食黑色食物,如黑米、黑蕎麥、黑豆、黑芝麻、黑木耳、海藻、海帶、紫菜、海參,性味平和、補而不膩、食而不燥,食之可益腎強腎。冬至後多食根性食物,如蘿蔔、紅薯、馬鈴薯、山藥,根性食物得地氣而有生發之氣,食之能兼助升發。

  早臥晚起 補腎固陽

  《黃帝內經》説“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儲蓄。“冬三月,此謂閉藏”。即關閉所有開泄的氣機,收藏住。

  中醫説,冬天愛睡覺與陽氣不足有關。陽主動,陰主靜,當陽氣不足時,人往往易犯困。而陽氣的發源地在腎。冬天本是補腎季節,從冬至開始,陽氣慢慢生發,這時再從腎上加把火,陽氣就越來越足了,人們也越來越健康。當陽氣充足,自然就不會犯睏了。

  節欲保精 負日之暄

  男性需節欲保精。冬季閉藏,萬物休整,神志深藏于內。人在這時只要順應這一時令,遵循“冬藏”養生之道,做到多“儲蓄”、少“透支”,就能健康長壽。

  古代曬太陽稱為“負暄”。曬太陽不失為養腎的好方法,《本草拾遺·火部》中説日光浴可“除濕止寒,辟舒經絡。痼冷,以體曝之,則血合而病去”。中醫認為,前為陰,後為陽,在曬太陽的時候,最好多曬後背。

  艾灸一灸 預防感冒

  冬至是一年中艾灸養生的最佳時機。此時艾灸可將節氣、艾灸和穴位三者結合,更好地溫陽補氣、溫經散寒,提高抗寒和抗病能力。艾灸發揮效力需要一定時間,最好在冬至前4天開始,加上冬至及其後4天,一共持續9天。

  最適合的穴位是神闕穴。神闕的位置是肚臍。神闕穴是五臟六腑之本,為任脈、衝脈循行之地、元氣歸藏之根,為連接人體先天與後天之要穴。順便灸一灸關元穴,此穴位於神闕下三寸,具有培元固本、強身健體的作用。

  艾灸時可以肚臍為中央,沿著肚臍周圍熏灼腹部。這樣的灸法有利於冬至一陽生,可以一冬不感冒,甚至第二年都很少生病。

  喝神仙粥 驅散風寒

  冬至過後,感冒的人前赴後繼。每天晚上熬點“神仙粥”,在寒冷的冬天給自己和家人添加一件抵禦風寒的外衣。生薑3片,連須蔥白5段,糯米50克,食醋15毫升。糯米洗凈與生薑放入鍋中熬煮,兩開後放入蔥白,粥快熟時,放入米醋,再熬一兩分鐘即可。趁熱吃,吃完後便蓋被靜臥,直至有汗發出。

  中醫認為,生薑性味辛、溫,入肺、胃、脾經,發表散寒、溫肺止咳。此外,蔥白也具發表功效。它如同一個勤勞的修水工,把堵塞在身體毛孔的風寒驅逐出去。所以冬天感冒時,不要忘了熬一鍋熱乎乎的神仙粥。

  按按“迎香” 暢通鼻塞

  迎香穴位於鼻翼外緣處,是大腸經上的穴位。肺與大腸相表裏,按摩大腸經,自然會疏通肺,呼吸到新鮮空氣。因感冒而感覺鼻子堵塞時,先將兩手搓熱,然後用掌心貼臉頰,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地搓面50次,至面部有火熱感,然後再把兩食指指尖按住鼻子兩側的迎香穴位置,按揉64次。這個小動作,不僅可以緩和鼻塞,使頭腦清醒,還有預防感冒的功效。

  保護頭項 勤於鍛鍊

  中醫説“頭為諸陽之首”,陽氣很容易從頭部散調,所以頭部保暖很重要,出門時不妨戴個帽子或圍條圍巾。圍圍巾或戴帽子的另外一個重要作用就是護住我們腦袋後面的風府穴。

  堅持鍛鍊也是抵禦風寒的秘訣。中醫説,動則生陽,經常參加一些體育鍛鍊,可以很好地鞏固體內的陽氣,為抵禦風寒之邪增一股生力軍。散步、練太極均可,每天太陽出來後,鍛鍊半個小時,持之以恒,必然會輕鬆趕走風寒。文/余應偉大夫(正安中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