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7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罕見姓氏:由“羋月”想到“第五”家族

  • 發佈時間:2015-12-19 01:31:02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桂下漫筆

  電視劇《羋月傳》熱播,引起了人們對罕見姓氏的興趣。“羋”姓屬於楚國王族。《電視劇》中的“羋月”是虛構的人物,原型為秦國宣太后。“羋月”問世之前,宣太后在史書上的名字是“羋八子”,她以性觀念開放著稱,曾以房中事為喻和外國使節大談政治哲學。宣太后的老家在南方楚國,出身不算高貴,陪嫁到地處西北的秦國後,給秦惠文王生了三個兒子。其中之一後來成為秦昭襄王,“羋八子”母以子貴,被尊為太后,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太后”。而秦昭襄王的曾孫便是後來統一六國的秦始皇嬴政。

  扯得有些遠了,説回罕見的姓氏。宋代的《百家姓》記載姓氏500多個。明代的《姓鐫》收錄3600多。今人編著之《中華姓氏大辭典》則收錄10000多個。其中不乏罕見之姓,且不説書中記載的,就我認識的人而言,就有操姓、母姓、每姓、黑姓、句姓、笪姓、都姓等比較罕見的姓氏,而每認識一個罕見姓氏的朋友,總有米中得谷的欣喜之感。

  十年前,我在陜西耀縣工作,租住的小區有位管片民警,居民鹹稱“第五隊長”。我也一直想當然地以為他是第五警隊的隊長。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這位警官的工作證,方知“第五”乃其姓氏。和“羋”姓一樣,“第五”也是極少見的姓氏。據説,其祖先為齊國貴族田氏。西漢時,田氏連續多次被強令遷徙,他們便以遷徙次序為姓,從“第一”排至“第八”,而留存至今的似乎只有“第五”了。或許因為第五隊長的出現,讓我格外留心這個姓氏,果然在史書中讀到了多位第五家族的名人,而且都是陜西人,可見“第五”在陜西確實源遠流長。

  第一位是東漢名臣第五倫。據《後漢書》所載,第五倫年輕時為人仗義,適逢王莽之末,兵荒馬亂、豪傑四起,第五倫帶領老鄉構築營寨,抗敵自保。常言道,亂世出英雄。天下安定後,他從農村基層幹部做起,在鄉親中贏得了很高的威信,群眾基礎一直很好。有一次,遭到舉報,被召進京接受調查。當地百姓“攀車叩馬,號呼相隨”。第五倫見一天走不了幾裏路,就假裝投宿,暗中改走水路。不料眾人得知消息,又追隨前往,聚在司法部門為他喊冤叫屈者竟有上千人。

  《後漢書》中評價第五倫“性質愨,少文采,在位以貞白稱”。在一次給皇帝的上書中,他提出幹部要率先垂范,而不要空喊口號,所謂“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對此,第五倫自己奉行不悖,堅持廉潔從政,不搞團團夥夥。他當會稽太守時,享受二千石俸祿,依然清貧自守,自己動手割草喂馬、妻子親自下廚做飯,留夠自己口糧,所余俸糧平價賣給百姓。也曾有人問他有無私心,第五倫的回答十分坦誠而具有溫度,“昔人有與千里馬者,吾雖不受,每三公有所選舉,心不能忘,而亦終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寢;吾子有疾,雖不省視而竟夕不眠。若是者,豈可謂無私乎?”。不愧為大漢好幹部,千載之下,也足令那些高談遠大理想、號稱連自己的家人都沒有私産的偽君子汗顏啊。

  《後漢書》為之列傳的,還有一位第五訪,乃第五倫之族孫,曾任張掖太守、南陽太守、護羌校尉,官德不遜乃祖,而且富有擔當精神。有一年,轄地鬧饑荒,他想開倉賑災,屬下卻建議先向朝廷請示彙報。第五訪説,情況緊急,如先彙報再等批復,與拋棄民眾無異,朝廷若要怪罪,“太守樂以一身以救百姓”。結果,皇帝不但沒有責怪,反而璽書嘉獎。

  中唐時期,第五家族又出一位著名人物,這就是大唐王朝的財經能吏第五琦。第五琦年輕時便展露出管理才能,但仕途騰飛的真正起點是安史之亂。當時,國家陷入戰亂,中央財經部門“職司久廢,無復綱紀,徒收其名,而莫總其任,國用出入,無所統之”。第五琦抓住機遇,向皇帝毛遂自薦,“今之急在兵,兵強弱在賦,賦所出以江淮為淵。若假臣一職,請悉東南寶貲,飛餉函、洛,惟陛下命。”皇帝聞聽此言,心下大喜,任命第五琦為監察御史、江淮租庸使。他採取以東南援補西北的舉措,給戡亂前線的唐軍提供了充足的供應,為唐王朝平息叛亂、收拾殘局提供了後勤保障。

  第五琦主抓大唐經濟時,為了增強國家財力,力推榷鹽法,搞鹽業專營。《新唐書》中説,“鹽鐵鑄錢使初變鹽法,就山海井竈近利之地,置鹽院。遊民業鹽者為亭戶,免雜徭。盜鬻者論以法。及琦為諸州榷鹽鐵使,盡榷天下鹽,鬥加時價百錢而出之,為錢一百一十。”《冊府元龜》中也記載,第五琦創立鹽法,“人不益稅而上用自繞”。通過“民制、官産、官運、官銷”的一系列鹽業政策,第五琦為國庫聚斂了大量財富。但也有史學家認為,鹽業壟斷政策嚴重影響百姓生活,“百姓貧家,食鹽至少,或有淡食,動經旬月”;而且在暴利刺激下,私鹽販運愈發橫行,把社會推入暴力化的深淵,唐末農民大起義首領王仙芝、黃巢就是鹽販出身。

  為解決當時的經濟問題,第五琦還推行過幣制改革,發行“以一當十”甚至“一當五十”的大額貨幣“乾元重寶”,結果卻給經濟和自己都帶來了麻煩。《新唐書》記載,“法既屢易,物價騰貴,米斗錢至七千,餓死者滿道。……京師人人私鑄,並小錢,壞鐘、像,犯禁者愈眾。”為此,第五琦遭到彈劾和貶斥。作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稱“重寶”的錢幣,“乾元重寶”鑄造量不多,使用時短,後又銷毀,存世不多,已被今天的錢幣藏家視為珍品,但對於因之獲罪的第五琦,以及他那古老而罕見姓氏,知道的人卻不多了。

  當中國步入現代,姓氏所承載的政治內涵逐漸淡去,越來越成為一個記名的符號,按説數量應只減不增、趨於穩定。但據報載,近來不少地方又出現合父母之姓為子女姓氏的“人造複姓”,看來罕見的姓氏將來還會不斷出現,而其背後那些精彩的故事也將繼續説過後人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